APP下载

从错别字现象反思农村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2020-08-06崔琳琳

文存阅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错别字识字教学小学生

崔琳琳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在农村学校,这种现象更甚。因此,本文针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识字教学;错别字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000个汉字,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其中在第一学段(1~2年级) ,就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识字任务之重导致教师一遍一遍反复让学生认、抄、默,但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农村学校,这种现象更甚。因此,避免和消灭错别字,是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是在小学学习语文的时候就应该注意解决的一个问题。[1]

所谓错别字,就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正确的字,也就是写的错字是指写得不正确的字,也就是写的字不是字。而别字,则是用其它的字代替应写的字,这样的字是字,只是不该用在这个场合。经调查,在小学阶段,低年级是错别字产生的高峰期。某报纸上曾刊登过这样一条消息:一名四年级小学生一篇600字作文竟有50多个错别字。可以说学生写错别字影响了小学生的写作、交流,也使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有关

汉字的数量极其庞大,本身结构复杂。《新华字典》中收字11100个左右,在两千多个常用汉字中,平均每个字就有11.2笔。再加上汉字的笔画有横、竖、撇、捺、挑、折、钩、点八种,而且不少字形体或偏旁相似,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能写成不同的字很容易混淆。且同音字很多,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存在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的现象。同时,有些字本身字体复杂,平时很少使用,因而这些因素常导致错别字的产生。如“己”和“已”、“衷”和“哀”、“戌”“戍”及“戊”、“恕”和“怒”等。

(二)学生的知觉水平与迁移作用的影响

小学生的知觉准确性不高。他们在识记过程中,往往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而对于字体的细微部分观察却不仔细。如春天的“春”下面写成了目字,垂头丧气的“丧”多一撇等等。另一方面,迁移作用也是导致错别字出现的一个原因,迁移作用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前面和后面所学的字互相干扰,从而导致错误的发生。

如:学生学习完“我”字之后,再学习“武”字,就会很习惯地在最后多一撇。这些错误在小学生的语文作业本上屡见不鲜。

(三)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心智水平发展的阶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十分有限,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自控力不强,写作业时浮躁,做完不检查,粗枝大叶,急于求成,也是学生写作业中出现错别字的另一重要因素。

(四)與教师的重视程度及教学水平有关

一方面,教师对错别字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不重视文字的规范书写,在教学生识字与写字过程中求多求快,一节课教习整篇课文的生字,学生接受程度有限。同时,对学生书写错别字纠正不及时,订正不严格。另一方面,存在着教师在教学中的方法不当的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及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单纯使用“加一加”、“减一减”等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识字,教法单一,而没有对汉字追根溯源,针对字理识字。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不解其义,就容易导致书写错误的出现。

(五)与社会和家庭语言环境有关

首先,文字是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外,还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广告、标志牌及报刊杂志中,出现的错别字的频率越来越高,如将“家具”写成“家俱”。有些商家用谐音乱改成语,如将“依依惜别”改成“衣衣惜别”,“一往情深”改成“一网情深”等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其中网络语言如“有木有、童鞋”等这些现象对学生的识字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次,在农村小学错别字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孩子的家长文化水平只停留在初中阶段,只有部分家长是高中文凭,而大专以上学历的家长则非常少。由于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不能随时地监督学生学习,而在学生出现错别字时也不能及时指出,从而使得学生养成了错误的书写习惯,滋生了错别字的产生。另外,在农村,大部分家庭习惯使用方言交流,特别是在闽南地区,闽南语盛行。学生受到方言的影响,常常前后鼻音、平翘舌音、n和l不分,也导致了学生在书写时容易拼写错误。

二、减少错别字的产生的具体措施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应在教学中采取策略减少错别字的产生:

(一)依据学生心理,预防错别字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少错别字的产生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小学生天性好动,自制力差,所以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内容要生动形象并且直观有趣。比如低年级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在识字教学中对那些字形复杂的汉字,用一个个丰富有趣的小故事将汉字的部件联系起来,这样,汉字就变得有了生命。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识字,寓教

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1教会学生坚持“三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住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1]因此,指导写字时应教会学生坚持“三到”:一是“眼到”,要想把字写好,要学会注意观察字形,分析笔画,掌握笔顺和间架结构;二是“口到”,做到边读边写,加深印象;三是“心到”,专心书写,用心记忆。

2.2培养学生的纠错意识。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纠错本,用来把平时易写错的字收集起来。要写出自己写错、用错的字错在何处,找到病因后再订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2.3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教师应结合语文园地中的教学教给学生多种查字典的方法,让学生在遇到不会写的字时能勤查字典,便于学生了解字义,加深印象。

(二)根据汉字造字规律,完善识字教学

1.字音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本的生字表中,生字上都会标有与之对应的汉语拼音,这是为了小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汉字,读准字音。扎实掌握汉语拼音是学习生字的基础。在学会了拼音之后,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拼音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词语。而在之后的生字教学中,语文教师也不能脱离拼音来进行生字教学。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字形教学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大量的形近字就随之出现,学生们往往容易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混淆。教师在教授汉字时可以将形近字一同罗列出来,在容易出错或者缺笔少划处用红色凸显出来,如“己”和“已”,语文教师可以将“已”多出来的一小竖用红笔描出来。而在一年级教授《日月水火》这课时,可将“水、川、山、火”等这些象形字结合图片,让学生识记,这样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3.字义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有一些字学生常常用错是因为不解其义。比如学习“鸣”时,我们可以联系生活中听到的鸟叫声,让学生观察字的左边是“口”,右边是“鸟”,鸟在歌唱就组成了“鸣”字。在低年级就逐步渗透字的意思,对于语文识字的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开端。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而今仍具生命力的的文字,错别字的频频出现却严重影响了汉字的使用与传承,尤其是对小学生负面影响更甚。毛主席曾说:“把消灭错别字认真的当作一件事情来办。”[3]当然,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为了能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只有把学校、家庭、社会的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張宇平.普通话与汉字书写[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6-7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8)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战士出版社翻印,1964:1214.

猜你喜欢

错别字识字教学小学生
旅途中的那些错别字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我是小学生
错别字先生
常见错别字100例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