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

2020-08-06郭雯

文存阅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生学生

郭雯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就业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和谐之源,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就业问题需要社会、高校和个人共同努力来解决,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共同富裕。

关键词:就业形势;大学生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随着高校扩招,受教育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毕业生对他们的未来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一是许多大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在经济发展好、物质条件丰富的地区工作,导致劳动力过剩,招聘条件更加苛刻。二是中西部地区条件艰苦、物质资源匮乏、人才需求大,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就业结构不合理。三是许多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希望在一开始就在高起点上,致使许多学生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倾向于选择公务员和企业效益好,高收入、有前途的工作,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忽视职业发展规划,导致许多毕业生定位不准确。也缺乏处理理想与现实关系的良好能力。在人才市场求职失败或者别人强于自己的时候,出现丧失信心自卑、沮丧、焦虑、悲观失望等心理现象。四是充分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也日趋激烈,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也有一些学生为了赢得就业机会,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投机取巧、不诚实。对某个单位有意向就签,遇到更好的就随意的毁约,导致招聘公司招不到人,也会对学校和毕业生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的就业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从个人方面来说,在校期间即使有老师引导做职业规划,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注重就业规划,没有正确的就业期望。在求职过程中没有做好角色的转变,面试过程中遇到比他们优秀的对手,容易失去信心,主动放弃,错过工作机会。其次,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过分溺爱孩子的家庭,把孩子的一切东西都安排好,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好,成为孩子的保护伞,导致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自制力。过分干涉孩子的家庭,父母把自己的理想和职业意向完全放在孩子身上,让子女完成他们的梦想,因此剥夺了孩子选择职业的权利,錯过了选择职业的最佳机会。在放任自流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完全放任自流,不管事情如何,导致孩子进入社会后的自律很差,适应环境的能力差。最后,社会环境方面来说,因为不同的地理方位、享有的资源和政策、收入分配不均等因素使得大学生就业意向普遍倾向于追求更高的收入造成主观上的就业难、机会少的问题。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应对策略

(一)抓住机遇,优化就业意识

第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和空间。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人们逐渐从对衣食的追求转变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互联网平台、IT产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这为许多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第二,党的就业政策的扶持,就业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建立健全就业市场机制,支持自主创业,加强深化转变就业观念教育,让更多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完善困难学生就业援助制度,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第三,制定相关法律为毕业生提供法律保障,积极地为社会创造财富。第四,帮助和支持大学毕业生就业,建立就业指导机构,提高教师水平,紧跟就业政策与形式多方面指导,丰富指导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征因材施教,提高就业率,促进社会稳定。高效多维度的就业指导教育在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避免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克服了不安和焦虑情绪,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正视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能够树立良好的就业导向和就业目标找准自己的定位。

从毕业生自身方面来说,一要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好就业心态,刚入社会不要过分强调个人理想和利益,在竞争强烈的市场中要先就业再择业,僧多粥少的现状只要有机会就要努力抓住,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学会扬长避短。

二要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社会快速发展,劳动力流动速度也相应的加快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就更加需要持续的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掌握生活技巧,提高自身适应应变能力,为自己争取心仪的岗位。

三要消除依赖心理。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自己没有主见,总是人云亦云。没有参谋人,等到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不知道要怎么做心理恐惧,不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措施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一个能够清晰认识自己的人,一般都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挥业方向,在择业的选择上,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方向,并且可以迅速地上任和适应公司的新环境。

四要以低姿态进入就业市场。大学生初入就业市场的,首先要懂得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自己的择业目标。毕业生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社会的需要是个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条件和基础,科学地分析就业形势与自我特征,冷静妥善地处理择业过程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大学生积极主动就业的基本要求。

五要在工作岗位上先好好学习积累经验。大学生毕业生刚走出校门,没有什么社会经验,要认清自身社会经验不足的客观实际,因此起点不应过高,现在基础岗位上摸索发掘自身潜能,慢慢积累工作经验。总之, 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灵活选择。另外,就业时绝不能一味的高挑、慢等。因为早日就业是对自己、家庭和社会为最有效的回报。

(二)大数据背景下,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创新创业。创业者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实现了自己的财富价值,淘宝、微店、微商、在线设计任务、APP开发、抖音、快手直播等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有了平台就需要资金来启动创业项目,面对资金不足的问题我们就要学会利用好政府提供的政策和社会提供的融资平台,从而获得稳定的融资、家庭融资、银行贷款等。面对市场管理经验的不足,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初衷,从点滴做起,在实战中慢慢积累经验和教训,不断成长,我们不应该急于求成,向成功人士不断地请教学习,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激发自己的创业热情,用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心态面对挑战,让创新创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构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办学本质上是企业与学校之间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保证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难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一般技术水平。在合作期间,举行一系列的会议,如企业文化访问、专业课程和团队项目设计练习,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一般和专业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这种做法被学生给予积极的反馈,一致认为,这种做法使他们学习的专业知识以更系统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并对就业和就业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职业计划和确定他们自己的发展道路的问题,这有助于他们自己的发展和他们自己的发展。校企合作模式的运作,不仅可以确保企业文化的推广,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扩大高素质学生的机会。在帮助大学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自身文化和人才储备,确保长期健康发展。角度的高职院校的发展平台,建立校企合作的品牌形象,融入学校教育的教材,加强教师和学生就业和校企合作水平,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单边措施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可由企业和利益之间的适当平衡,维护学校的教育机制的整体稳定,企业和学校内组织有效合作与发展、谋求利益最大化。

(四)合理选择,多条路径就业

多途径合理选择,创业不是找到工作的唯一途径。首先,中小企业的选择上,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待遇虽然不错,但很难聘用,特别是对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这个时候的新兴中小企业需要人才,擦亮眼睛抓住合适的就业机会。第二,毫无疑问,有着“铁饭碗”之称的公务员具有高度稳定性成为众多毕业生的第一就业意向。第三,就业政策向中西部基层倾斜,“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的特殊岗位计划”等都是可选择的就业途径,国家和政府提供生活补助,可以更好地积累基层实践经验。第四,被征召入伍的大学生将获得政府的学费补贴,并可以获得贷款。退伍后,参加政法学院基层公开、考察、法定录用等工作,享有优先上岗的权利。第五,“硕士班计划”,为高校师范生设立了“硕士班计划”所有持有学士学位的学生都可以申请硕士学位,在培训学校参加考试,并与培训学校签订合同,被录取的学生在县级或以下任教。第六,本科生直招士官计划,招考成功后,直接享受国家军队文职干部待遇。第七,根据教育部新的规定,毕业生可以重新回炉学习,重点专业在应急管理、安全与技术、医学临床、医学护理、消防安全等方面,缓解就业压力。第八,根据国家民族政策要求,民族地区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依据全国支援西藏的扶持政策,西藏高校毕业生可在内地就业,并且招聘条件较内地学生宽松,待遇优厚,即使签订合约后实在无法胜任工作的情况,又参加了西藏的招录考试,考试通过后可以违约且无须承担赔偿责任,直接解决西藏籍学生的后顾之忧。在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鉴于目前的就业情况是机会和挑战并存。毕业生务必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价值,挖自己的潜力。同时要引导学生有良好的就业目标和就业的目的,提供新兴的教育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基础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下,完善大学生整体就业规划模式体系,对学校、企业、社会,都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巍.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及完善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2015(11):180-181.

[2]黄开腾.公益创业应对大学生就业困境的路径选择[J].江苏大学学报,2015(2):56-62.

[3]赵杨.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就业政策解读[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6):110-111.

[4]刘巍.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2015(11):162-163.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生学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学生写话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