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大策略,引导数学学习
2020-08-06俞光贤
俞光贤
进入初中阶段之后,数学学科呈现出非常突出的理论性、抽象性以及逻辑性特点,传统教学模式下,不管是放羊式还是填鸭式,都不能满足新课标所强调的打造高效数学课堂这一要求。所以,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立足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当下的教育教学方法展开全面优化与革新,不仅有利于聚焦学生注意力,发展学生学力,也能够立足于实践活动推动数学思维的发散,保障学生的个性化以及持续化高速发展,更好地践行数学课程改革,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一、基于关键知识,引导数学学习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某一个关键知识点,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程度,引导其立足于不同的視角或者不同的方向进行感知,充分激发其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其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还能够利用旧知有效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力。
例如,在教学《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时,可以提前创设一些生活问题,如:学校兴趣小组在文具店购买学习用具的过程中,如果每人付16元,就会多付6元;如果每人付12元,就会少付6元。基于上述情景,要求学生创设一个或多个问题,利用方程完成求解。学生在展开小组探讨以及分析之后踊跃发言,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活化了课堂氛围,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力,还锻炼了其思维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二、创设数学情境,引导数学学习
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需要利用情境教学这一有力手段,不仅能够将关键的知识点融入其中,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显著降低学习难度和理解难度,这样的学习自然会更高效。但是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知识点和情境、学情之间的匹配程度等,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不仅可以改善当前的课堂学习环境,也能够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基。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我所创造的就是生活情境,模拟超市购物:超市中一个苹果的价格为3元,小明买了3个苹果后还剩下1元,求小明原来有多少钱?这种生活问题小学生已经有所接触,此时我要求学生使用一元一次方程对此进行解答。这种情境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情境的辅助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熟练地使用方程,有效解决现实问题。
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随着现代科技的持续高速发展,高科技教辅手段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手段对所创设的情境进行优化,使其与学习内容更贴近,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当然,也可以在熟悉的场景中融入生活元素,学生置于真实情境中,能够深切感知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密切关联,体会其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进而基于内心主动生发渴望了解和探究数学知识的强烈欲望。除此之外,情境的创设也需要改换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积极良好的学习情绪,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优化数学作业,引导数学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最为关键的三个时间节点就是课前、课中以及课后,这也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立足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要联系课前与课中,也要深化课后,辅以有效的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够基于练习巩固所学,科学解决生活问题,使其数学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共生共长,彰显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价值。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一课时,可以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以及判定条件等,链接现实生活,探讨其中的类似问题;之后,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学力设计差异化的课后练习,实现对课后环节的有效深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科学的小组划分,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展开针对性的实践操作,探究和解决生活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能够在联系实际以及整合知识的过程中深入发掘数学潜能。
又如,在做《实际问题和反比例函数》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紧扣生活引导学生感知其中的反比例关系,设计层次化的课后作业,将课堂所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在一起,才能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提高实践解题能力,同时也成功地打造了高效的数学课堂。
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十分重要,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数学学习。
总之,伴随新课改进程的全面深入,对于一线数学教师而言,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及革新迫在眉睫,不仅会与当下的数学教育教学效果密切相关,也会影响学生综合学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师有必要以素质教育作为改革与创新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突显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本位,促进教与学之间的有机融合,夯实数学理论基础知识,促进综合素质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顺利实现打造高效课堂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