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辐射力探析

2020-08-06王晓梅

现代交际 2020年11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王晓梅

摘要:网络空间大发展给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参与载体,扩展了教育空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新时代网络空间变化、把握网络发展规律、增强网络辐射效应意义重大。然而,思政教育网络辐射主体能力不足与网络信息繁杂性之间的矛盾,多元网络文化与思政主流意识形态间的矛盾,网络辐射集中性与网络辐射分散性之间的矛盾的存在,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辐射力效果不佳。因此,拟从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主客体的媒介素养、引领网络思政教育的主流价值导向、扩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网络辐射方式三方面进行对策研究。

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辐射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1-0017-0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重心逐渐在网络空间上形成,其花费在网络世界的时间和精力愈来愈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抓手和载体的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辐射力,尽量减少网络空间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效应,通过网络空间集中发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必须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力的瓶颈,从价值导向、发力模式、媒介素养等方面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一、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辐射力的重要性

1.是新时代凝聚网络共识、形成统一意识形态的关键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充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头脑。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凝聚共识,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向心力。受网络空间的快速发展影响,网络上各种声音和思想扑面而来,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在日益加深,如何摒弃网络负面影响,形成大学生的价值共识和传播主流价值观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网络辐射力的重要动机,因为对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网络的影响力更加迅速、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握时代规律,聆听时代声音,对应网络发展带来的各项挑战,下功夫将网络化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顶层设计当中,形成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辐射力。

2.是新时代弘扬价值理性、减少网络负面效应的首要一环

网络空间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环境支撑,但是,网络的工具性、标签化、碎片化、娱乐性及商业性等特点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发力,网络的特性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网络要想吸引人,要想提高关注度,势必会突出它的工具性作用,因此,教育性的功能自然被排到了后面。大学生群体特性决定了其目光和关注度多在新奇、新颖的事物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传播力实际上是受制于网络的娱乐性枷锁的。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辐射力和影响力,是值得探讨的重点议题。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构建,关系着网络话语发展方向的正确与否,更关系着人民群众价值行为导向的正确与否[1]。网络的发展和繁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的技术基础,因此,要充分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就必然要求将大学生和网络空间有机结合起来,两者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和必要条件。

3.是新时代扩展网络空间、形成统一战线的重要步骤

网络空间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提供了新的阵地。网络空间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民主的催化剂。网络发声的影响力日益凸显,网络大数据的作用力也在显著提升,具体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就要做到利用和挖掘网络大数据,充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民主化的平台和数据支持。除了传统课堂阵地,通过网络兴起的慕课、微课等网络课程大大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阵地。同时,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占比日益增加,脱离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无法顺利实现。因此,必须不断内化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场所,充分利用网络的时代优势和时代价值。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辐射效果不佳的原因

1.网络辐射主体能力不足与网络信息繁杂性之间的矛盾

当前网络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道德判断,信息的爆炸式发展、文化的多元化渗透都在不同程度上解析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作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践行的主体,如何在繁杂的信息文化中摘取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进行宣传教育,如何与各类错误的、消极的、低俗的文化观念做斗争,如何辨别文化、价值、道德的优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受到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制约,识别能力和运用能力难以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在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立体化格局方面存在不足,较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单打独斗的状态,缺乏网络领域思政教育的领军人物。

2.多元网络文化与主导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

网络媒体的多元化途径产生了信息爆炸式的涌入,在面临网络媒体的双向互动传输中,人们对于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缺乏思辨能力,以至于出现选择和冲突的矛盾,在相互冲突的文化观念选择上与自我认知判断上会产生怀疑、迷茫与不安。长期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自然会慢慢影响和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从而造成对自我世界构建的离散,对自我认知和自我思维的重建,因此,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宣传、教育与构建受到冲击。加之网络媒介的多向传播模式已经突破了人们单项接纳的屏障,单项接纳变为多向互动,每个人既可以是倾听者也可以是发声者,因为无论是从媒介特质上还是从传播内容上,都在离散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3.网络辐射集中性与网络辐射分散性之间的矛盾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传播途径与技术手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技术支持,但是因为其本身并不具备鲜明的倾向性,所以在传播意义上而言,网络媒介的筛选、过滤与传递通常要受主体的制约和支配。“媒介只是提供了一个信息传播的技术条件,它不能决定什么信息是应该被传播的”[2]。一方面网络可以直接并迅速地使事件发酵,可以最大限度地输出文化价值观,但是另一方面因为受多种思潮的影响,主流价值意识形态会受到多种文化形态的离散,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分散。

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辐射效果的对策

1.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主客体的媒介素养

网络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单项传播,个人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网络上选择文化信息任意检索查看,也可以向文化传播者反馈甚至传播信息,也就是说,受众不仅仅是文化信息的接受者、消费者、使用者,还是文化信息的传播者、生产者、创作者[3]。因此在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发声主体的时代,要想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然对个人的素质要求、文明修养进行提升。通过培育一批敢发声、会发声、能发声的网络媒介队伍,增强他们对多元价值的辨别能力,培养其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使其自觉并主动地同各类低俗、错误思想做斗争,自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践行作出表率,积极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价值观中的主导地位。发挥诸如徐川等“明星”辅导员的示范作用,形成特色鲜明、价值观正确、优势突出的导师团,对各类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自觉引领广大学生弘扬主旋律,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起到引导和带头作用,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统一起到保障和推动作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世界中的话语主导权地位。提升大学生对信息、文化、价值观、道德观等的辨识能力,学会独立思考不盲从繁杂的多元价值文化,不轻易掉进西方社会所设的普世价值陷阱,学会做一个思辨者。

2.引领网络思政教育的主流价值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明确要求: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4]。如何以文化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育人导向作用?那就是要利用网络媒体技术,多角度、多范围、多途径不断进行主流价值的宣传与培育。形成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网格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运用经典案例、先进事迹、社会正能量等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生活化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引领,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方式强化主流价值观。了解网络世界中学生的价值需求和成长诉求,借鉴利用网络技术、运用网络空间分析大学生的话语表达、诉求表达,合理满足其成长发展的价值诉求。强化网络风险管理能力,形成网络突发事件预案,启动网络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各种反动虚假言论,或者影响抹黑主流价值观念的信息,立即从源头切断,做到可控。加深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加大其传播力度。因为对大学生来说,从小耳濡目染接受的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效果更佳。要重视生活化的教育,注意教育语言的艺术性,增强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念教育的参与和体验。

3.拓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网络辐射方式

网络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其本身在辐射范围上就囊括了大部分大学生,无论是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媒介还是微信、微博和各类新兴短视频软件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占据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日常。因此在理论上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影响应该可以最大化。但是事实上,学生花费在网络媒介上的精力大都用在娱乐游戏等休闲方式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触和吸纳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作用,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并遵循它、利用它,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网络思想动态相结合,善于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对弘扬主旋律影视类作品的推广,诸如《厉害了,我的国》等一系列作品的全面推广,使大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纳吸收。同时建立各类红色网络基地,渗透性地进行主流价值观的教育,适时推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与落实,以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辐射力。

参考文献:

[1]张改凤,林伯海.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构建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3).

[2]陈卫星.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4).

[3]王曉菊,朱喆.网络媒体环境中文化领导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8(4).

[4]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0.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