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应用于网络作品的传播跟踪和版权保护

2020-08-06李华昌刘莅冯文波

今传媒 2020年7期
关键词:版权保护区块链技术产教融合

李华昌 刘莅 冯文波

摘 要:本文立足区块链前沿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基于产教融合案例,服从网络作品的传播跟踪和版权保护两个视角,探究了区块链的具体应用,廓清三个关键节点和四个重要环节,并对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为区块链的落地应用和价值实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网络作品;传播跟踪;版权保护;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7-0011-04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国内较早实践的产教融合案例,深入解析区块链这项颠覆技术如何切实应用于网络作品传播跟踪和版权保护,以期让区块链从“看不见”和“看不懂”转变为“用得了”和“用得好”,为区块链的落地应用和价值实现提供参考。

一、网络作品传播之困与区块链技术之利

当下,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造就了数字化、网络化的大时代。人人皆可上网,人人都是“记者”“作家”。海量的数字化网络作品涌现在各类网络平台上。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便捷性等特性不仅给网络作品所有者实时跟踪作品传播情况带来了困难,同时也为网络作品所有者维护自身权益、打击侵犯版权行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字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用户版权意识的淡漠,使数字化网络作品的无序传播和非法复制变得更加简便和快捷,而传统的作品传播统计、版权保护手段很难有效应对这些问题[1]。因此,如何全面、准确地跟踪网络作品的传播情况,并及时发现侵害网络作品版权的行为,成为网络作品的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与传统的作品传播统计和版权保护手段相比较,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扩展性强等特点,在作品传播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降低管理成本、即时追踪动态、确保法律权益、提高安全保护、便捷申请环节、减少费用支出等,为网络作品所有者构建了一种更为可靠、更加自主的协作范式[2],让网络作品所有者可以依靠算法、机器和协议形成良好信任机制,有效跟踪作品传播情况,并有效保护作品的版权,可以很好地解决网络作品传播跟踪和版权保护方面的难题。

二、区块链助力网络作品相关应用的技术特征  区块链是利用已加密保护的链条式区块结构和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执行数据验证、存储、更新的一种分布式去中心化的计算范式,具有去中心化、数据可追溯性、不可篡改和可扩展性等核心技术特征[3]。本文选取国内首个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区块链性能测试且服务于数字内容领域的联盟链——原本区块链进行解析,这也是国内首家区块链智能大数据服务平台,可以为媒体用户提供原创认证、版权溯源、自助交易、侵权检测、内容分发、版权保护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1.区塊链的分布式记账实现去中心化,有助于网络作品的跟踪。区块链在作品交易的产生、验证、记录、同步等活动过程中,全部都是通过计算机的纯算法,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结建立沟通和信任渠道,然后再由分布式的网络完成相关环节,基本不需要第三方参与监管,有效实现了去中心化的目的[4]。原本区块链通过全球部署节点以及机构级节点的搭建,成为一条扩展性极高的可信联盟链,致力用科技构建可信互联网价值生态的基础设施。原本链利用智能合约系统以及数字加密算法,提升链上数据交互的可持续性,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2.数据透明带来便捷、可追溯性,有助于网络作品的跟踪。分布式网络记账的形式有助于让全部的交易信息在每个节点都实现公开化和透明化。因此,当网络作品在交易流通时,作者如果想跟踪作品动态、审查使用情况或最大化利用好作品综合价值,这种分布式网络记账就会提供比传统方式更加便捷和透明的支持[5]。与此同时,账本上每笔交易还会加盖时间戳,这就更能防止重复支付,而且便于全面细致地追踪掌握作品内容传播和版权信息。原本区块链通过SaaS业务平台让内容有了“原本DNA”标签,包含作者自定义的转载授权协议,作品无论传播到哪里,都能被溯洄到授权页面,相当于为作品打上了商品标签,帮助交易自助并持续地发生。此外,原本SaaS还对接了海量内容转载商,助力优质作品的分发与交易,让数字内容获得更好的传播机制。

3.加密安全确保不可篡改,有助于网络作品的确权。加密算法是区块链的运行基础,这就意味着当交易生成新的数据,全网其他节点必须或必然会对其进行核对,只有超过多数节点进行认证后,信息才会被接到区块链当中[6]。换言之,所有节点在共同的记账、维护和记录,这种形式使得任何单一节点难以同时控制大部分网络节点,因此也就避免了出现私自篡改记录的情况,可以说在理论上,试图同时控制大部分网络节点的做法是欠缺可行性的。在性能方面,独特的原本链与“原本DNA”互锁机制,确保链上数据100%不可篡改。通过优化设计后的共识机制,原本链已将区块写入速度提高至毫秒级,它所解决的不仅是互联网信息的可寻性问题,还解决了可信性与可用性的问题。

4.记录形式具备可扩展性,有助于网络作品的保护。区块链技术本身具有极大的技术潜力,相比比特币交易所体现出来的广泛影响,其对网络作品保护的价值也毫不逊色,社会影响力和价值也十分值得关注[7]。从类型上看,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等常见的划分类型,可以从公共性、私有性、联盟性方面提供网络作品保护,还能够完全自主地在主链上为每一个区块进行更为详细的侧链扩展。原本区块链得益于技术脚本的开源性,更是可对单个区块所允许利用延展的形式进行自主性编辑,通过DTCP协议确保数字内容的独一无二性,将作者信息、作品信息、认证时间、授权协议等多维信息共同加密记入原本链中,为原创作品赋予不可篡改的数字身份,以满足使用者具体的个性需求。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案例分析

产教融合是区块链技术在网络作品领域应用的有效途径,这是由区块链技术的开放性决定的。一般而言,区块链从开放度上可以分为公有区块链、联盟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公有区块链出现最早、应用最广泛,这是指在全世界范围内,任何个体或者团体都可以发送交易,而且交易能够获得该区块链的有效确认,从而保证任何人都能自由便捷地参与到这个共识实现的过程。联盟区块链则是从某个群体内部出发,由其预选指定多个节点担任记账人角色,因而每个区块的生成,是所有的预选节点共同决定的结果,亦即是预选节点而不是任何个人参与到共识过程[8]。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联盟区块链意味着其他接入节点在参与交易过程中不过问记账,而其他任何人能够通过区块链所开放的API进行限定性的查询。与公有区块链和联盟区块链不同,私有区块链是指仅仅使用区块链的总账技术进行记账,主体可以是一个公司,也可以是个人,独享该区块链的写入权限,但依然在内容方面具有其他的分布式存储方案的开放性。

产教融合有助于前沿技术的应用落地,更有助于传统内容的方法变革。为此,在前一部分基于原本区块链技术特征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本部分从产教融合视角出发,立足原本区块链与中国海洋大学“观海听涛”新闻网(http://news.ouc.edu.cn)的合作案例,进一步深入解析区块链如何在网络作品的传播跟踪和版权保护具体环节的应用。中国海洋大学“观海听涛”新闻网是国内最早引入区块链技术监测网络作品传播情况及版权保护的高校新闻网站,在2018年10月与原本区块链公司进行了对接合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素材。

为此,本文选取“观海听涛”新闻网新近一则报道《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来中国海洋大学调研指导》(发布时间:2019年12月31日),来认识区块链对网络作品的传播跟踪和版权保护的三个关键节点。

1.DNA标签。图1是“观海听涛”新闻网上这则新闻底部的信息,图下方的网址是新闻链接,图1左上角是原本区块链存证的标签,包括这篇网络作品的“DNA”。目前,“观海听涛”新闻网发布的每一篇原创作品,都会在页面底部嵌入经原本区块链SaaS平台存证后的标签,换言之,每部作品因区块链都有了专属自己的DNA,即一串简化的8位字符。

2.版权图章。DNA字符与各类授权协议图标共同构成版权图章,即图1左上角DNA下方的CC图标。这个图标代表CC协议(Creative Commons),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版权协议,只保留了几种权利,使用者可以明确知道所有者的权利,不容易侵犯对方的版权,因此作品可以得到有效传播。

3.权利归属。图1的CC图标后面的3个图标分别代表作者可以选择的3种权利,从左至右分别是:署名(Attribution,简写为BY),即必须提到原作者;非商业用途(Noncommercial,简写为NC),不得用于盈利性目的;禁止演绎(No Derivative Works,简写为ND),不得修改原作品、不得再创作。

在上述三個关键节点设置的基础上,这则作品就可以因区块链技术而有效进行传播跟踪和版权保护,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传播安全性。经过原本区块链SaaS认证的作品,才能安全地在互联网间传播,读者可以在原本区块链官网通过DNA码搜索到相关作品。

2.跟踪即时性。当读者通过任何网络平台发现优质的经原本区块链SaaS认证的原创作品后,只需点击版权图章,即可在原本SaaS获取原创作品的授权,从而实现了网络作品的价值化。

3.版权严密性。如果该新闻需要原创作者授权后才能转载,在该页面的附栏中还提供了“获取授权”按钮,转载者点击该按钮,按照步骤填写相关的信息、选择转载用途,单次付费给原创作者获得授权, 如果需要多次转载,则按照次数来分别付费。

4.保护高效性。基于这样一种携带版权标识的网络作品,无论经过多少次转载,都能轻易溯洄原创者认证在原本区块链SaaS上的自助授权页面,让版权交易变得智能而简单高效,节约了原创作者和转载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有效提升了网络作品的传播跟踪力度和广度。

进一步而言,区块链对网络作品传播跟踪和版权保护的应用并非分别进行,而是一体化展开。为此,本文从原创作者和网页浏览者双视角,进一步解析应用背后的机理和价值。当原创作者和网页浏览者点击该新闻的“原本DNA”标签链接,即可进入该新闻在原本SaaS平台的自助授权页面(如图2所示)。

在图2中,页面右侧不仅能看到图1中的一些基本信息,附有与该新闻完全相同的副本,还可以在页面附栏中看到标注了该新闻的版权许可情况,为作者和网页浏览者查询提供了参考,但是,原创作者与网页浏览者的页面操作并不同。

原创者在SaaS上的自助授权页面中,还有一个“显示转载信息”按钮,点击这个按钮,原创作者可以查阅到互联网上(包括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所有转载该新闻作品的平台名称和转载链接。同样以上则新闻为例,在“转载信息”页面,可以获知共有11个媒体平台转载了该新闻作品,而同期网站发布的其他新闻作品一般只有2~3次转载。转载次数越多,说明社会媒体、公众对新闻的关注度越高。这些信息对于原创作者以及网站管理者进一步掌握作品质量以及社会关注点等情况,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区块链对网络作品的版权保护背后,需要人工智能算法和数据的支持。以本文案例为例,区块链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的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全网的数据,然后用自然语言算法(NLP)去识别内容的相似程度。如果网络转载只是对网络作品做了结构的调整和部分内容的增删,依然可以被识别出。如果发现有恶意转载的行为,利用原本SaaS平台的电子取证功能,可以迅速把侵权行为固化下来,所有的取证数据会存储到原本链,永久完整地保存。同时原本链也和国内的几家互联网法院做了技术对接,取证的数据会实时存证到法院端,后续起诉过程中,法官可以从法院平台直接调取查阅证据,有力地保护了网络作品作者的权利。

四、未来展望

1.服务创作者。区块链可以更好地满足创作者对网络作品传播跟踪的需求。创作者希望能够全面、准确掌握作品的传播情况,以便根据作品被转载传播的次数以及传播方的性质,来获知作品的受欢迎程度,以及主要读者群体的属性。同时,网络作品的创作者也能够利用区块链技术,在不影响作品传播效率的前提下,保护好作品版权,并通过提升版权交易的便捷性来获得作品传播的收益。

2.助力治理者。区块链可以更好地为网络作品管理者提供治理保障,因为传统技术使管理者经常因缺乏足够全面细致的管理制度,而让网络作品的所有权与传播权模糊不清,创作主体与各传播主体的关系各异,多路纠缠、纵横交错的网络作品传播链路,让网络传播主体互相跨界、多向狂奔,使网络作品的传播链路被分解成各式各样的差异化传播渠道,而区块链技术可以高效便捷、全面准确地跟踪和保护网络作品的传播。

3.预防失范者。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爆炸的网络行為热潮中也不乏“暴雷”的作品,互联网在极大地提高作品信息传播效率的同时,也方便了一些不法传播者进行违法转载和盗用抄袭,造成网络作品创作者的著作权益流失。但是,区块链可以为媒体用户提供原创认证、版权溯源、自助交易、侵权检测、内容分发、版权保护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务,为网络作品创作者解决作品传播跟踪和版权保护等难题带来了福音。

参考文献:

[1] 黄国春.互联网思维下新闻与网络传播的纠缠及融合[J].中国编辑,2019(8):37-40.

[2] 谢钟漓.热技术下的冷思考——浅析区块链在数字版权管理与保护中的运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9(6):42-44.

[3] 丁晓蔚,何秋妍.论区块链技术对传媒业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12):9-13+20.

[4] 汪红春.区块链在数字版权管理平台应用的进展与挑战[J].编辑之友,2019(10):80-86.

[5] 张逸飞,曹少中,杨彦红.基于区块链的图书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3):1-6.

[6] 姜亦周.作者权利与公众利益之间的选择:浅析中国著作权保护制度的合理性[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64-172.

[7] 杨德昌,赵肖余,徐梓潇,李勇,李强.区块链在能源互联网中应用现状分析和前景展望[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13):3664-3671.

[8] 李华君,张智鹏.区块链技术背景下传媒产业的新现象、新特征与新趋势[J].宁夏社会科学,2018(6):235-239.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版权保护区块链技术产教融合
众议新《著作权法》 版权保护覆盖面扩容,期待相应细则出台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应用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前路展望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适用性和应用展望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潜在问题文献综述
浅谈“一带一路”下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