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时代脉搏践行新闻“四力”

2020-08-06豆欢欢

今传媒 2020年7期
关键词:四力新闻

豆欢欢

摘 要:中国新闻奖是国内新闻界信誉最好、号召力最强的新闻奖项,每年评选的获奖作品,也成为传媒机构业务实践的学习范本。本文以荣获第29届新闻奖“电视编排”获奖作品为例,总结获奖作品的优长之处,以期为电视新闻在当前融媒体环境下,如何守正创新,提供一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电视编排”;新闻“四力”;新闻精品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7-0005-02

2019年11月1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29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共计有346件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其中4件新闻作品荣获“电视编排”奖,分别是厦门卫视的《两岸新新闻》(8月15日,一等奖)、河北卫视的《河北新闻联播》(12月28日,二等奖)、湖北卫视的《长江新闻号》(4月28日,三等奖)和成都电视台的《深夜快递》(5月15日,三等奖)。

本文以这四件获奖作品为分析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这四件作品在对重大题材的编排上立意高远、专业扎实,践行新闻“四力”,充满人文关怀,显示了获奖主创团队的统筹规划、采写编辑、制作播出的高水平。

一、把握时代脉搏,引导舆论要及时

在本届四件获奖作品中,有三件作品是基于重大新闻主题进行的统筹策划。它们呼应大的时代主题,立意高远,政治意识强,正面宣传引导舆论,发挥了传统电视媒体在“高举旗帜、引领导向”中的重要作用。

一等奖作品《两岸新新闻》围绕“金门供水”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编排,最后升华到两岸关系,非常具有现实政治意义;二等奖作品《河北新闻联播》以“太行山高速通车”这一新闻事件进行创新编排,在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上,突出了高速通车对沿线群众脱贫致富的深远意义,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思想与新闻思想的生动实践;三等奖作品《长江新闻号》则是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的视察工作,通过扎实的回访工作,在央视报道后的2个小时便推出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工作的反响报道、回访报道和原创电视评论,传递了湖北广大干部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爱戴之情。

二、内容上:践行新闻“四力”,彰显专业本色  提升新闻业务团队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生产新闻精品的保障。本届获奖作品突破程序化报道,使报道变得更好看、更生动。

1.脚力:深入基层,好新闻是“踩”出来的

从“贴近群众”到“走基层”,再到今日的提高“脚力”,都在践行同一道理:只有记者脚上沾有泥土,新闻报道才可能接地气。《长江新闻号》的报道里,共有上百名记者奔赴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地,采访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地的干部群众、湖北沿江各市州的社会各界人士,还有在长江沿线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湖北人;而《两岸新新闻》中,分设了金门、晋江两个新闻现场,分派了多名记者实地走访,去采访通水工程的建设者、参与者、促进者、两地的村民、政府公务员、社会团体成员等亲历者,人民群众在重大新闻事件中找到了共情。

2.眼力:敏锐观察,好新闻是“睬”出来的

新闻要用眼睛观察,看反常、看异常。培养“眼力”,一要有受众意识,善于发现和观察受众最关心的问题;二要有眼界,做社会的“瞭望者”。《深夜快递》一则《棒棒糖也有假的?警察叔叔教您来辨认》的新闻,是从最寻常中发现异常,一则社会新闻提醒市民经济犯罪已经渗透到百姓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提高防范意识。特别策划报道——《零点后的成都:我给地铁列车做SPA》,则是从熟悉的对象中切入陌生的话题,新闻落脚点放在了致敬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夜归人。

3.脑力:思考判断,好新闻是“裁”出来的

“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不缺信息、不缺观点,那么机构媒体又当何去何从?从此次新闻奖的获得作品中可以看出,好新闻是要“裁”出来的。好新闻不仅要对新闻事件的影响力大小作判断,还要把新闻的落点置入更广阔的时代背景和更深远的未来走向上。如一等奖作品《两岸新新闻》,一方面,着墨于新闻背景,解决受众的疑问——缘何送水工程要用上23年?另一方面,通过邀请专家、学者、电视台评论员,用强有力的论据和严密的逻辑,预测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充分体现了创作团队的思考高度和深度。

4.笔力:叙事能力,好新闻是“采”出来的

好的电视新闻需要强有力的叙事能力,不仅文采好,而且要博采众长,有视觉表达张力。这次获奖作品中,大多采用了“小切口”的方式讲述新闻故事,让“故事人物化、人物个性化”。《两岸新新闻》中,通过讲述当地百姓如何“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再现金门百姓如何“喊渴”,受众很有代入感。

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能力也可从新闻标题里看出一二,这些标题或互文,或仿拟,不落窠臼。如《朱金良:从单身等到为人父 终于盼来了“晋水入库”》《雨量少 水质差 金门民众盼大陆“远水解近渴”》《总书记的长江情怀 自主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太行山高速今起通车 串起沿途一路美景》《零点后的成都:我给地铁列车做“SPA”》等。

电视好新闻还要博采众长,充分发挥视听语言的特色,本届获奖作品广泛采用的无人机航拍、动画包装、虚拟前景等各种可视化制作手段,让新闻变得更易理解、更加有趣。

三、 编排上:突出“层次”,强化电视特色

本次电视新闻编排奖获奖作品,突出层次,编排清晰。有的围绕一则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时间线串联,叙事节奏流畅;有的采用空间板块划分,整体有序;有的则形成了固定的编排板块,品牌特色突出。

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编排,要有整体策划意识,有主线。一等奖作品《两岸新新闻》坚持的是“百姓视角”,采取“讲故事”的方式传递“大道理”,进而上升到两岸一家亲的高度,层层递进,最终将金门送水工程,定调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智慧方案。节目前半段通过直击晋江、金门两个新闻现场进行动态报道,通过采访两岸供水工程方案的提出者、参与者、建设者、受惠者这些百姓人物的日常生活,让新闻贴近群众、接地气,再从金门的农业、旅游业、白酒业等产业未来的发展上升到“两岸关系”,自然推进不突兀。

节目编排还需要注重对主题的提炼,《河北新闻联播》提炼出“大道通衢向未来”,《两岸新新闻》提出的“两岸一家亲 共饮一江水”,《长江新闻号》提出了“总书记的长江情怀”,从而使传播具有整体性和思想性。

四、传播上:创新表达手段,增强影响力

电视作为典型的視听媒介,本届获奖作品创新了多种表达手段,让新闻好看。一是主持人和出镜记者的表达能力突出。《两岸新新闻》现场主持人不仅口播新闻,而且也是现场访谈主持人,要做好与直播间嘉宾和新闻现场的记者以及第二直播间的现场互动。二是重视可视化制作技术,让电视新闻更好看。《两岸新新闻》通过直播间的虚拟技术和动画模拟,再现了通水工程;《河北新闻联播》里采取了多则数据新闻的方式,将河北高速公路建设情况形象地传达出来;《长江新闻号》与《两岸新新闻》,还不约而同采用了分屏播报;《深夜快递》的漫画新闻,犀利诙谐。三是重视节目先导片的包装和片尾包装。如《两岸新新闻》和《河北新闻联播》的节目最后,重新对新闻影像素材进行后期加工,很具有感染力,同时可以进行平台二次分发。

五、小 结

新闻作为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指引着社会舆论的方向。电视新闻要想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就需要能够呼应大的时代主题,又要落脚到百姓民生关心的话题上,新闻唯有好看,耳目一新,才可能入脑入心。本届“电视编排”新闻奖获奖作品,给电视新闻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范本。

参考文献:

[1] 张芹.走遍大地观世界 情系民生写春秋[J].传媒评论,2019(6):37-39.

[2] 吴生华.彰显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之美[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1):127.

[3] 姜圣瑜.新闻精品与记者四力[J].传媒观察,2019(7):80-88.

[4] 李艺璇.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发展的启示——以第28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9(3).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四力新闻
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新闻舆论“四力”
巧解四力平衡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用创新激活主流媒体的内容“四力”
网络时代做好编辑需练就“四力”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修炼学校管理“四力”
提升“四力”夯实党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