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解决模式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2020-08-06高秀娟吴明慧覃玉兰李致忠刘华英韦秀鲜
高秀娟 吴明慧 梁 谷 覃玉兰 李致忠 刘华英 韦秀鲜
(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星湖门诊部,2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南宁市 530022,电子邮箱:1377351170@qq.com)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或粪便性状改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2]。在我国,IBS的发病率为5%~6%[3],目前尚未有确切、有效的方法根治。IBS症状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及经济、精神负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4-5]。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心理、饮食、睡眠、环境等因素刺激可诱发IBS发作[1-3,6]。近年来,精神心理因素对IBS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备受研究者们关注[6]。聚焦解决模式是Steve de Shazer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心理干预模式,该模式最初用于心理咨询和治疗,近年来在国际临床护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7]。聚焦解决模式强调以人的正面方向为焦点,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体或团体解决问题的潜能,包含描述问题、构建具体可行的目标、探查例外、给予反馈、评价进步5个阶段[7-9]。本研究将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IBS患者的护理中,拟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对IBS患者心理状态、生命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收治的71例IBS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罗马ⅣIBS诊断标准[10-11];(2)无认知功能障碍;(3)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2]评分≤69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2]评分≤71分;(4)均为专科在读学生,未婚,无合并其他慢性疾病;(5)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行为异常者;(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重要脏器损害者;(3)合并消化道器质性疾病,如炎症、溃疡、肿瘤等;(4)既往有胃肠道手术史。剔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或因病情变化而中断干预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剔除1例中途退出干预、1例病情变化而中断干预者,全程参与干预33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8例,年龄17~22(19.22±1.03)岁。对照组剔除2例中途退出干预、1例资料不完整者,全程参与干预33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9例,年龄17~23(19.02±1.0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向患者和家属发放IBS宣教手册,内容主要包括IBS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精神症状、报警症状[13-14])、临床分型、诊断标准、治疗措施等。为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答,提供饮食、运动指导。
1.2.2 聚焦解决模式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聚焦解决模式对IBS患者进行干预。
1.2.2.1 人员培训:成立由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消化内科医生、护理人员、学院内科教师、学院校医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医护团队,干预前对所有成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内容包括聚焦解决模式的含义、干预步骤及方法、医患沟通技巧、IBS患者临床表现、诊断标准、诱发因素等,要求医护团队成员掌握IBS相关知识,熟练运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干预。
1.2.2.2 干预措施:根据聚焦解决模式描述问题、构建具体可行的目标、探查例外、给予反馈、评价进步5个阶段对患者进行干预。(1)描述问题。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与其交谈,询问其发病、治疗经过和饮食生活习惯,以及诊断IBS后的心理反应、对日常工作生活是否有影响等,了解其对IBS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结合患者的性格特征及其对肠道症状的耐受力,引导患者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及所担心的问题,如:“我的大便有异味让我感到尴尬、我的排便问题让我感到束手无策、在卫生间内花费的时间让我烦恼”;或者通过反问式鼓励患者描述问题,如“您觉得这次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关吗?您准备如何应对这些困扰?为排除这些困扰您曾经做过哪些努力?”。(2)构建具体可行目标。通过问题描述,引导患者正向思考,了解其对自身疾病的期望值,制订可行性目标。通过激发患者的向往及自身潜能,鼓励患者从能做到的改变开始,循序渐进,实现可行目标。护理人员结合本次护理干预的重点,即负性情绪和生命质量,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阶段目标,如SAS评分下降6分,SDS评分下降6分,简体中文版 IBS专用生命质量量表(Irritable Bowel Syndrome-Quality of Life Scale,IBS-QOL)[6,15]各维度评分上升10分。(3)探查例外。与患者一起回忆过去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当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并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设想如果再遇到类似问题,能否可以用相同的办法来处理,最终与患者共同制订达到阶段目标的可行方案。如“IBS影响了您的学习和生活,听您描述您的焦虑感有些严重,您患病以来心情一直都这样吗?有没有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如果有,回想一下,当时您是用了什么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凭借患者以往自我调整的成功体验激发患者的成就感、自信心,挖掘患者自身的有利资源提升应急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4)给予反馈。在干预过程中,关注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情况,自己能否有效调整,对患者所付出的努力给予鼓励,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解决问题、最终实现预期目标的信心。如“您通过运动和写日记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且效果很好,相信您已经找到解除烦恼的方法,我很为您开心!”。如果成效不明显,和患者一起反思设定的目标是否超过期限值,及时纠正偏差。(5)评价进步。让患者对设定目标的达成效果进行评价,如果患者有所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告知患者只要继续努力,一定离自己的期望目标越来越近,再次肯定患者所作的努力,强化患者实现构建目标的信心。同时和患者制订下一个阶段目标,鼓励患者取得更大的进步。以上干预措施均在随访和IBS交流会上进行,30~45 min/次,2周1次,持续8周,共干预4次。
1.3 评价指标 (1)心理状态:应用SAS/SD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① SAS含2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条目累计总分×1.25为标准分。评价标准:标准分<50分表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12]。该量表的 Cronbach α 系数为 0.87;② SDS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条目累计总分×1.25为标准分。评价标准:标准分<53分表示无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1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12]。该量表的 Cronbach α系数为0.84。(2)生命质量:采用IBS-QOL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命质量,该量表已经过效度检验,中文版适合中国 IBS患者生命质量评定[6,15]。IBS-QOL包括焦虑不安(8个条目)、行为障碍(7个条目)、躯体意识(4个条目)、健康忧虑(3个条目)、食物回避(3个条目)、社会功能(4个条目)、性行为(2个条目)和人际关系(3个条目)共8个维度34个条目,每个条目按Likert 5级评分,由“无”至“极重”评为1~5分,将各维度得分换算成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命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IBS-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IBS-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患者在焦虑不安、行为障碍、健康忧虑、食物回避、人际关系维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而两组患者在躯体意识、社会功能、性行为维度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 讨 论
3.1 聚焦解决模式可降低IBS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 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16],与患者心理因素密切相关[17],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通过影响患者的内脏高敏感,如内脏的痛觉过敏或者痛觉异常等引起腹痛等症状[2,18]。这些异常感觉是由于肠黏膜和肠肌神经丛的受体敏感性改变而产生,还与中枢兴奋性增加、内脏传入信号下调机制的变化有关[2]。有研究报告,单纯的药物治疗对IBS患者症状的缓解不明显,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相应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19]。传统心理干预模式关注的焦点是患者的消极情绪,且只对消极情绪进行干预而忽略对积极情绪的肯定,这对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效果不明显[20]。聚焦解决模式是一种延伸积极心理学的护理干预模式,把干预的关注点集中在与患者共同构建解决方案上来达到患者期望的结果[7],最大化地挖掘患者的优势和能力,发挥患者自身资源来解决问题或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让疾病不断往好的方向发展,该模式更容易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且容易被患者接受[21]。本研究通过评估观察组患者的个体心理特征,与患者共同制订缓解焦虑、抑郁水平的目标,帮助患者利用自身资源找到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方案。结果显示,观察组 SAS、SD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可以更好地改善IB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原因可能是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聚焦解决模式更关注于解决问题而非探究原因,通过描述问题、构建可行目标、探查例外来挖掘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尊重、相信患者自身的能力,在干预过程根据患者反馈和结果评价不断循环地进行积极心理干预,从而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有利于患者保持乐观心情,从而有效地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3.2 聚焦解决模式可提高IBS患者的生命质量 IBS虽不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但病情反复,不仅干扰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还增加医疗负担。胡福境等[22]研究报告认为,IBS患者因肠道症状和精神心理因素影响,生命质量显著下降。本研究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在干预过程中,患者能够主动说出IBS给其带来的苦恼问题,面对患者提出的种种困扰,我们以启发者的身份帮助其积极面对各种问题。一方面,患者在描述问题这一环节向干预者倾诉了自己的不安和苦恼从而缓解了内心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与干预者共同商讨制订可行目标,在探查例外中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IBS-QOL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焦虑不安、行为障碍、健康忧虑、食物回避、人际关系这5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聚焦解决模式可从多方面改善IBS患者的生命质量,这主要是由于通过聚焦解决模式可有效地促进患者心理正性改变,结合调整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又促进肠道症状的改善,二者互为影响,既改善心理情绪又改善症状,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聚焦解决模式可以充分调动IBS患者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该干预模式简单易行,能有效缓解IB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肠道症状,提高IBS患者生命质量。但本研究样本量小,干预周期短,相关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