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72 h母乳喂养干预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观察▲

2020-08-06罗琳雪陈丽芬朱小英李雯馨李雪静

广西医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乳汁哺乳泌乳

罗琳雪 陈丽芬 朱小英 李雯馨 李雪静

(右江民族医学院1 附属医院产科,2 护理学院,广西百色市 533000,电子邮箱:2271821358@qq.com)

研究表明,母乳喂养能有效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1],而新生儿出生后72 h内常因母乳不足、喂养次数少、肠蠕动慢、胎便排出延迟及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负荷增加,从而增加了胆红素的重吸收,导致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因此,如何保证新生儿能吃到足够的初乳而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产后最初几天母乳喂养是否成功有很大关系[2-4]。为促进早期母乳喂养成功,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本文对产后72 h内的产妇进行连续母乳喂养干预,观察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17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8年7~12月分娩的83例产妇设为对照组,2019年1~6月分娩的95例产妇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初产妇,阴道自然分娩,单胎、正常足月新生儿,体重≥2 500 g,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8分;(2)无产后合并症、并发症,无母乳喂养禁忌证;(3)有母乳喂养意愿,乳房和乳头发育良好;(4)产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在分娩过程中出现难产及剖宫产产妇;(2)产妇或新生儿有特殊原因不能实施母乳喂养(如早产、严重产后并发症、新生儿转科或死亡、新生儿有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等),存在新生儿黄疸加重的高危因素(如低体温、低血糖、头皮血肿及羊水Ⅲ°等)。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受教育程度、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性别、羊水情况及断脐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观察组:(1)出生后24 h干预方法。新生儿娩出后立即进行母婴皮肤接触至少90 min,促进首次母乳喂养成功。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擦拭干净身体,将新生儿裸体俯卧在母亲胸腹部上进行皮肤接触,让新生儿与母亲持续皮肤接触至少90 min,在此期间注意保暖,不给予任何干扰,严密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及觅食征象,当出现流口水、张大嘴、舔舌/嘴唇、寻找/爬行动作、咬手指动作时,指导母亲开始首次母乳喂养。其他常规护理(包括眼部护理、注射维生素K、疫苗注射和测量体重身长等)在首次母乳喂养完成之后进行。(2)出生后48 h干预方法。促进产妇乳汁分泌。产妇产后第2天乳汁分泌量相对较少,让新生儿频繁、有效吸吮乳房每天8次或以上(夜间也要坚持按需哺乳),可促进母亲乳汁分泌。(3)出生后72 h干预方法。预防母亲出现生理性乳胀。产后第3天母亲容易出现生理性乳胀,让新生儿频繁、有效哺乳,每天8次或以上(夜间也要坚持按需哺乳),不额外排出乳汁,让新生儿有效吸吮出乳汁。

1.2.2 对照组:(1)出生后24 h干预方法。产妇分娩后迅速将新生儿擦干,注意保暖,将新生儿置于复温台上进行常规体检及护理,如测量身长、体重、眼部护理及预防针注射等;在出生后1 h内将新生儿裸体俯卧在母亲胸腹部上开始皮肤接触,母婴皮肤接触时间约30 min,此期间如观察到其有觅食和吸吮动作,指导母亲开始首次母乳喂养。(2)出生后48 h干预方法。按需哺乳,如果母乳量不充足,如有添加辅食的医疗指征即给予添加。(3)出生后72 h干预方法。产后第3天母亲如果出现生理性乳胀,则鼓励按需哺乳,必要时采取人工辅助排出乳汁。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首次排黄便、新生儿出生后24 h排便次数、新生儿出生后3 d内每日有效哺乳率(每次吸吮时间>10 min,24 h内吸吮次数≥8次为每日有效哺乳)。(2)产妇泌乳始动时间(胎儿娩出至产妇自觉乳胀,挤压乳房时第一次有乳汁排出的时间)、产后3 d及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3)新生儿出生后24 h、48 h、72 h血清胆红素值。使用日本JM-103测定仪,紧贴皮肤垂直测量新生儿前额、胸部、腹部3个部位胆红素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新生儿首次排黄便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首次排黄便时间早于对照组(u=-2.709,P=0.007)。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首次排黄便时间的比较[n(%)]

2.2 两组新生儿24 h排便次数的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4 h排便次数为(4.51±2.27)次,多于对照组的(2.89±1.27)次(t=5.968,P<0.001)。

2.3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3 d每日有效哺乳率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3 d内,每天有效哺乳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出生3 d内每日有效哺乳率比较[n(%)]

2.4 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产后3 d、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为(4.68±2.59)h,短于对照组的(8.14±3.11)h(t=8.097,P<0.001)。观察组产后3 d纯母乳喂养率为69.47%(66/95),高于对照组的39.75%(33/83)(χ2=9.258,P=0.002);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64.21%(61/95),高于对照组的46.98%(39/83)(χ2=5.337,P=0.021)。

2.5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24 h、48 h、72 h胆红素比较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26.090,P组间<0.001),其中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48 h及72 h的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胆红素值均有随时间延长而升高趋势(F组内=213.040,P组内<0.001),分组与时间有交互作用(F交互=79.030,P交互<0.001)。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比较(x±s,mg/dL)

3 讨 论

3.1 产后72 h连续母乳喂养干预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3 d内每日有效哺乳率更高、产妇泌乳始动时间短、产后3 d及6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高(均P<0.05),与其他学者[5-6]研究结果相似。产妇在胎盘娩出后血中雌、孕激素浓度迅速降低,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而导致泌乳。如果产后立即让新生儿吸吮母亲乳头,乳头的刺激感觉信号通过神经纤维传入丘脑,泌乳激素呈脉冲式释放,使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加速乳汁分泌,同时还可以促进垂体释放缩宫素,作用于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促进泌乳[7]。因此,产后乳汁的分泌主要依赖于新生儿频繁而有效的吸吮。但有研究发现,90%的产妇误认为产后3 d内乳汁分泌不足是正常现象,所以不让新生儿频繁、有效吸吮,从而出现乳头错觉、乳房肿胀等影响母乳喂养等问题[8]。产后2 h内是新生儿启动觅食反射和吸吮动作的最佳时期[9]。本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将其俯卧于母亲胸腹部开始进行持续皮肤接触至少90 min,让新生儿感受到妈妈的心跳和呼吸声,以及妈妈抚摸的安全感,从而促使其出现觅食反射,利于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新生儿出生后没有立即进行母婴皮肤接触,且皮肤接触时间仅为30 min,有的新生儿尝试吸吮但吸吮时间较短,有的在皮肤接触时还未出现觅食反射已被抱离母亲,从而影响首次母乳喂养。研究发现,首次母乳喂养成功产妇更愿意接受纯母乳喂养,为出院后继续纯母乳喂养奠定基础[10]。产后72 h连续性母乳喂养干预,使新生儿频繁、有效吸吮乳房,使产妇尽早启动泌乳和维持乳汁分泌,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黄金时期。

3.2 产后72 h连续母乳喂养干预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新生儿由于肝酶系统发育不成熟,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 d出现,4~6 d达到高峰,7~10 d消退无其他临床症状,如血清胆红素值异常增高可进展为病理性黄疸,严重时会导致胆红素脑病,严重危害新生儿的身体健康[11]。因此,在住院期间采取各种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是有效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重要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首次排黄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出生后24 h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每日有效哺乳率高于对照组,且出生48 h及72 h血清胆红素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李圆[12]的研究结论相似。这提示产后72 h连续进行母乳喂养干预可促进新生儿排便,提高有效哺乳率,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观察组新生儿每日吸吮母乳次数增多,通过吸吮-结肠反射,增加肠道蠕动,缩短肠内容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使结合胆红素排出增多,减少小肠重吸收胆红素从而降低血胆红素水平。同时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可促进乳汁分泌,新生儿有效哺乳率高,摄入母乳量多,母乳更易于新生儿消化吸收,使新生儿排便次数增多,尽早排出胎粪,从而使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下降。因此,早期充足的母乳喂养可有效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产后72 h连续性进行母乳喂养干预,可促进新生儿排便及产妇泌乳,提高每日有效哺乳率及纯母乳喂养率,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

猜你喜欢

乳汁哺乳泌乳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会哺乳的树
乳汁点目需谨慎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
牛奶是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