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弦月筋纹壶”的制作感悟
2020-08-06吴含姣
吴含姣
图1 弦月筋纹壶
视觉通过光的折射在我们的意识中形成具体的图像。现代摄影器材中经典的单反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造出来的,所以现代摄影也被称为光的艺术。图1“弦月筋纹壶”的创作,就是从对光线运用中产生的思考,将无形的光融入到紫砂筋纹造型之中,用具体的轮廓和结构制作出对于月光的想象,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象来承接夜空上近乎永恒的光辉,通过它,我们能够感受到紫砂筋纹器的美与其本身的艺术价值。
“弦月筋纹壶”的创意来自于夜空中的月亮,更确切的说是来自于月亮所呈现的一种状态——弦月,这是我们常见的月相之一,即半圆形的月亮。在传统紫壶中有一把经典壶式“半月壶”同样是以此作为创作题材,将壶身制作成半圆形来表现月亮的特征,“弦月筋纹壶”与“半月壶”最大的不同并不在于其本身筋纹与非筋纹的结构,而在于其对于描绘月亮所进行的底层思考方式。“弦月筋纹壶”是从月光出发来进行更深一层的想象,结合筋纹结构带有更强的工艺性,而“半月壶”并没有这样深入,大多是从半月的轮廓出发结合各种文化性的装饰点缀,月亮只是引子,更重要的是阐露创作者的心情和灵感。相对来说“弦月筋纹壶”的表现更为纯粹,主题的指向更为简洁和集中,凸显出更多紫砂工艺本身的魅力。
“弦月筋纹壶”的月亮形态由壶盖与壶身一起组成,采用盖嵌的方式让两者融合为一,对于口盖之间的子母线要求较高,既不能高出,也不可以塌陷,而是需要恰到好处,且筋纹造型所带来的连贯和起伏亦相适应,对于手上功夫的要求较高。壶盖上的线条要自然滑落,形成一种外形饱满的圆弧形态,壶面自然衔接,走势平稳,让壶面产生向外膨胀的张力,整个壶面线条如同一道道钩子一般紧紧的将壶心束缚在内,这样的线条更能够展现出光线变化的艺术效果,如同置身于现实完全不同的视角。
这样的壶身造型依靠的是连续不断的线与面之间的配合,适宜的曲线走向是呈现出这种效果的重点,这就需要灵活的双手寻找到正确的弧度,结合光润的肌理处理,使纵向的线面成为了思维中抽象的光线,而现实中的光则通过莹润的壶面来折射,这就形成了双重的表现力。而壶面上所有的线条,最终都会凝聚到圆形的壶钮之上,壶钮就如同一个线条的聚合,上下充满了松紧的变化,这种变化同时也让观赏点先凝聚于壶钮然后再顺着筋线缓缓放松,这样的视觉体现结合抽象的光线视角,能给人一种规律舒适的观赏感,这种感觉支撑了这把壶整体的造型表达。在塑造好钮、盖、身之间的关系后,另一大难点就在于壶流和壶把的形体融合。由于紫砂壶经典的结构无法形成壶钮至流把的顺畅变化,所以在“弦月筋纹壶”上干脆逆线条变化,以与壶面相切的筋线来塑造壶流和壶把的线条走势,这样的组合就如同不同光线的重叠和扭曲,贯彻了整体对于“光”的抽象描塑,让整把壶的形体气质趋于统一。
在制作壶流和壶把的时候,其自身的大小与壶钮大小的比例形成对应的关系,同样的,壶流和壶把表面的筋线纹理也要有所对应,即处于壶钮这一体量时线条的集中程度在稍稍放大的壶流和壶把上也要具有相似的线条集中度,只有这样才能始终的贯彻“光”这一无形无质的形象的统一,对于筋线疏密的把握也就成为了流把造型塑造的重点。
除此之外,“弦月筋纹壶”的筋线采用了凸纹的变化,这也是这把壶最大的特点之一,跟传统的凹线筋纹相比,凸线具有更强的力量感,在表现光的走势时更加明显,线面之间的高低起伏贯穿全器,纵横通贯,分布得当,并最终构成了弦月的整体轮廓,使人感受到那种不停散发的光芒。
综上所述,紫砂筋纹器的艺术价值不仅仅是其自带的工艺价值,跟其他类型的紫砂器一样,文化意蕴的融合会产生更多新的变化,“弦月筋纹壶”从月光这一全新的思维角度出发,用筋纹线面的特点诠释光线在人肉眼中的变化,以一种既生动又抽象的艺术手法演绎创作的中心思想,让人能够浅显易懂的理解整把壶所代表的主题,从而呈现出一种带有创意和新奇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