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壶”的装饰与内涵价值
2020-08-06陈凤娟
陈凤娟
图1 卧龙壶
紫砂壶是中国制陶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也是中国茶道文化越发成熟和稳定的一个表现。造型装饰精致、多样的紫砂壶将中国陶制艺术品的美发挥到极致,令人们沉醉在泥土与火所产生的奇妙的变化中,在品味香茶的同时也是品味一段历史、一段文化、一段艺术。
图1名为“卧龙壶”,让人们联想到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事实上,诸葛亮与中国茶文化是有着很深的渊源的。相传当年诸葛亮行军至云南,将士们身重瘴毒,诸葛亮梦见一白发老者托梦,悟出以茶祛病的方法,不仅拯救了将士,并在山中洒下了茶籽,种茶成林,传授烹茶方法,造福了当地百姓,诸葛亮也就被称为“茶祖”,这山便是六大茶山之一的“孔明山”,这茶树也就是“孔明树”了。可以看出,选择“卧龙”作为此壶主题是有着深层的文化支撑的,体现出对于传统的一种“寻根”,这是此壶有关茶文化内涵的一面。
在造型上,“卧龙壶”选择了“钟形”为整体结构。钟形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造型之一,因形似大钟而得名,具有深沉古朴的韵味,古人云:“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包含着一种原则与智慧以及一种禅意,选择此种造型与“卧龙”这一主题是相一致的。
“卧龙壶”壶身较为高大,上部较下部略窄以构成大钟形状,其边缘线条十分圆润丰满,使壶气韵更加沉稳大气。在壶底部手工艺人进行了改良,两侧由转折自然的圆角相接形成两个平面,保证了壶的稳固性,中间自然形成凹陷,使壶底部线条于一种流动变化中彰显紫砂壶线条变化之美,更接近钟的造型,又达到了一种虚实有度的艺术境界,丰富了壶的艺术表现力。
饱满大气的壶身两侧,是同样“不拘小节”的壶嘴与把手。这两者造型的大小一是取决于壶体容量,二是取悦于壶之气质。“卧龙壶”壶嘴与壶身形成了一种“若即若离”的效果,壶嘴呈一种“S”形贴附于壶身侧面,最底端与上部凸出部分与壶连接紧密又保留了一定的空间,与壶底部设计相似。粗大的壶嘴上下对称,十分灵巧,其弧度是手工艺人考虑到出水的流畅与利落设计的,如缭绕壶身的芬芳茶香,使壶具有一种意境效果。把手为耳状环形倒把,上窄下宽的造型与壶身造型形成一种应和,流畅的线条与圆润的转折是工艺精湛的体现。从壶嘴与把手的设计可以看出,它们既保持着自身特色,又与壶身造型紧密配合,这种共性与个性相统一更能彰显紫砂壶艺术宽广的胸怀。
“卧龙壶”从正面欣赏似乎看不到壶盖,只能看到壶钮。壶盖是嵌入式的,与壶身完全融为一体,中央是造型独特的壶钮,壶钮卷曲,可以看作是一个智慧的标志,与壶的艺术主题也是相符合的。从壶的这几个组成部分来看,它们在完成各自使命的同时承担起完善整个壶体结构的作用。
全壶呈古朴深沉的棕红色,颜色饱满红润而不张扬,与诸葛亮那种智慧、高风亮节、严于律己的个人品质存在一致性,是壶气质表达的一部分。在壶身两侧有十分精妙的陶刻装饰,它们可以看作是手工艺人个人思想的一种表现,也可以看作是对“卧龙”主题的丰富。
陶刻是紫砂壶中常用的装饰技法之一。壶一侧所刻为霸气的武胜关羽持刀骑马像,旁边书写着“入世横刀立马”;另一侧所刻为老子骑驴西游像,旁边书写着“出世笑忘功名”。这样一来,一种出世入世的智慧与佛道合一的禅心就于壶中体现出来了。关羽所代表的是入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与诸葛亮的“出茅庐”是相一致的;老子的逍遥自在、无为而治与诸葛亮高洁的品格是相一致的。在佛教文化中关羽是被供奉的伽蓝菩萨,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这样一来佛道融合的气息便寓于其中了,此壶的智慧感、文化感就更加鲜明深厚,在使用此壶品茶时,能让人领悟到一种聪明,一种五千年文明历史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一种佛教的禅心与道教的修养身心,给人以全方位的审美享受。
“卧龙壶”通过造型与陶刻装饰的组合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手工艺人注意到诸葛亮这一人物所拥有的卓越智慧,以及其与中国茶文化之间的紧密关联,运用至紫砂壶当中,就构成了一件明亮智慧,内涵丰富的“卧龙壶”,使人们能够充分感悟其中的内涵价值,感受中国紫砂壶艺术的精湛之美、内涵之美与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