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城市志(1983—2005)》的总体策划与探索创新

2020-08-06茆贵鸣徐城生

江苏地方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盐城市盐城

◎ 茆贵鸣 徐城生

(盐城市地方志办公室,江苏盐城224005)

提 要:《盐城市志(1983—2005)》千人成稿,众手成志。十年心血之良志,堪存堪鉴之信史,尽显策划组织者科学的设计理念和编纂思路,展示总纂团队所进行的诸多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

地方志作为一方资料性文献,本质上是以资料为媒介,通过全面系统、真实准确的“资料性”体现严谨科学、严肃权威的“文献”价值,发挥经世致用功能,故官修志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二轮修志以来,江苏的三级志书编修陆续展开并相继出版。《盐城市志(1983—2005)》(下称续修《盐城市志》)自2006年启动编修,2019年10月,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志规模508.7万字,分上中下三册,全彩印刷。市志编修期间,经过盐城市地方志办公室两届领导班子恒心接力、精准施策,总纂团队凝心聚力、尽锐出战。千人成稿,众手成志。十年心血之良志,堪存堪鉴之信史,尽显策划组织者科学的整体设计理念和编纂思路,展示总纂团队所进行的诸多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

一、策划理念与编纂思路

续修《盐城市志》是继首轮《盐城市志》后,全面记述、系统反映1983—2005年盐城经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第二部综合性市志,为首轮《盐城市志》后的续修断代志。

(一)总的编纂理念和原则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全面系统地记述盐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奋斗历程及其巨大成就,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做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相统一;坚持质量第一,遵循志书体例、篇目和内容要求,按照资料的入志原则、内容的记述要求和行文的规范统一,统筹谋划、科学实施,存真求实、精选精编;借鉴首轮修志的经验教训,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注重创新创优,着力编纂出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能够起到资政、存史、教化作用的经世致用的精品良志。

(二)篇目架构

篇目架构,沿用前志卷章节目体,志首设图照专版、序、凡例、目录、盐城史略、总述、大事记;志末置附录、索引、编纂始末;主体46卷按先自然后社会、先经济基础后上层建筑逻辑顺序,暗分政区环境与基础设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五大部类。部类构成以突出改革主线、强化发展主题、反映社会民生、彰显地情特色为原则,适度调减经济部类、增补政区环境与基础设施及社会部类,加强政治和文化部类。除综合性分卷为二级志目一卷多志外,多为一卷一志的一级志目设置;卷下设章节目三个基本层次,一般以目为记述实体,部分章节或实体,视市情特点、行业特色和入志内容,设专记、附、链接等,以加强记述深度;卷章统一设无题概述,宏观记述某事业、某行业或某事物总体概貌,展示发展轨迹、亮点特色及经验教训;节下一般不设述体。

(三)总体编纂思路

以2005年盐城市行政区划为基准,立足市区、涵盖全市,市区为主、兼顾辖区,衔接前志、自成体系,把握整体、彰显特色,实行一体式记述。上限除志首史略,原则上起自撤区建市的1983年,涉及上限前因前志漏记或记述有误可补遗考订,记述静态事项或变化不大事物的卷章可对前志追溯;下限原则上截至2005年,大事记延至2015年,图照、序、编纂始末、编纂机构及审验单位和编纂人员名单延至出版。

遵循横排门类、平列为卷,事以类聚、类为一志,以类系事、纵述史实的编纂体例,同时运用序、史、述、记、志、传、图、表、录、注、链接、索引等,以志为主、诸体并用,史略古今、总述全志,图随文出、表随文走,注在页脚、附录殿后。

文体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记述体,大事记采用编年体辅以记事本末体,全志除史略、述体、专记、考注外,述而不论,其思想性、科学性及是非得失、功过褒贬,寓于入志资料和内容记述;文风力求简明晓畅,遣词造句务求准确精当,语言表述注重文约事丰。

入志人物坚持因事系人和生不立传,在世人物的事迹内容融入相关记述实体或以表录载入,人物卷立传人物侧重收录对盐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或具有重大影响的盐城籍或非盐城籍已故人物,立传人物以卒年为序。

二、理论探索与创新实践

地方志的编纂出版是一项浩繁工程。从初期总体设计、篇目架构、资料征集,到中期志稿编写、分卷审验、总纂统稿,再到后期评审验收、打磨提升、编校出版,既要求入志资料全面系统、研究记述内容分类归属,还要讲究志书体例科学合理、注重结构层次严谨规范、提炼区域地情个新特色,使其体现科学性、符合逻辑性、彰显地域性。与首轮贯通式市志不同,二轮市志是断代体续修志。盐城市志办主要着力于以下几方面探索与实践。

(一)注重科学性,着力志书体例的继承与创新

志书体例具有纲领制度和内容细则含义,是内容与形式及服务对象等多方面的体现。续修《盐城市志》架构,重点把握卷章的确定与取舍,主要从科学分类和现代社会分工出发,体现实事求是;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内容要求门类完备,不缺要项,符合科学性;层次升降和节目增删,旨在体现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专业(行业)特点;层次分类、领属及位次,要求横排合理、归属得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后照应、排列有序,体现科学性、符合逻辑性。结构形式,尝试志首设史略、志末置索引,节下以目为实体,目下尝试引入条目体,避免叠床架屋,层次过多。部类构成,适度压减经济部类,调整政区环境与基础设施和社会部类,适度强化政治和文化部类,保持部类协调。

体裁选用,除尝试引入史略、索引外,经济和政治部类的农业、工业、地方党委、法治建设等卷设专记,解决竖写单元无法以横排竖写或此详彼略驾驭的重大事项或行业杰出人物入志;与前志有衔接作用的重要史料或有争议的背景资料或引文资料,以附或链接处理。全志从编纂机构和人员名单、专版、序、凡例、目录、总述、大事记、附录、索引、编纂始末,到述体、专记、链接、考注等,均由主编“一支笔”亲自上手。凡例,尝试以主题词开门见山,强化个例,彰显个性;编纂始末,尝试论文式构思,以四大部分阐述理念思路、路径举措、探索创新、成志因缘,最后附表详列卷章名称和供稿单位及撰稿审稿组稿分纂人;述体,尝试定性照应规避,注重宏观提携统揽。共享利用,尝试将同步制作的手机版与“盐城文脉”系列《盐城简史》《盐城图志》二维码一起置于志首,“扫一扫”即可检索浏览所需资料,加大共享力度,增强利用价值。

(二)注重连续性,保持两轮市志的照应与衔接

首先是时空范围。上限定为实行市管县体制的1983年,下限为2005年;范围以下限年份行政区划为基准,立足市区、涵盖全市,市区为主、兼顾辖区。如此设定,既充分衔接前志又全面展示建市23年历程,系统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揭示改革发展客观规律。

其次是体例结构。篇目架构,沿用前志卷章节目体并保持基本门类的衔接,但部类构成和分卷布局有调整;体裁运用,在继承传统、承接前志基础上有突破有拓展,尝试多角度深层次记述特色事项,加强记述的广度和深度。

再次是入志资料。为接续前志并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系统性,全面系统地呈现一脉相承的历史与现状,尝试将系统疏理、宏观记述数千年历史的史略入志,使其与总述一起,既史略承接前志又总述统领续志;将前志下限后大事记与续志断限内大事记糅为一体,使建市后大事脉络更清晰、内容更全面、记述更完整。

第四是记述内容。尝试以述体勾连前志并融入续志,以此处理前后志的衔接;尝试以覆盖式、浓缩式、追溯式、补充式、修正式等方法,加强与前志内容的衔接。

第五是前志补遗。采取明暗结合法,谨慎负责地补遗考订前志。明,即明确纠错前志差错;暗,即将补遗内容融入述体或实体记述。因考订属纠错范畴,为避免误导读者而损及前志,不搞集中纠错,而以分散处理法解决非纠不可的错误或硬伤。通过上述有效衔接,体现两轮志书在体例上的继承与创新和内容上的接续与补充。

(三)注重时代性,把握改革发展的主线与主题

如何精准把握续志编修的时代性,善于发现并发掘时代巨变蕴含的深刻原因及其发展规律,让传世志书志下并留住激荡时代的特有气息和脉动,是编纂者应重点思考认真把握的。将改革主线和发展主题贯穿全志,尽可能完整记录改革开放的发展脉络和重要节点,全面记述盐城在重大改革中的率先举措和特殊贡献,系统展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尤其体制机制上的创新转型,突出时代主旋律。

在相关内容与表现形式上,采取大集中与大分散处理。大集中,将关联全局、影响社会、拉动经济、推动发展、引领时尚、事涉民生的宏观内容以卷章设在一二层次,体现宏观性;如第一层次的体制改革、开发园区、乡镇企业与民营经济、服务业、社会民生等十多卷,第二层次的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流通体制改革、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市场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生态农业、汽车工业、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物流业、商务中介、重大决策、施政纪要、知识产权、民办教育、地域文化研究、社会保险等60多章。大分散,将行业内部改革与发展内容分散相关卷章,或以专门节目或融入述体及相关实体进行渗透性记述,体现普遍性。通过这种宏观与微观、集中与分散的结合,突出改革发展的主线主题,展示时代风貌,讴歌时代精神,立体地、全方位地彰显时代特征。

(四)注重区域性,彰显盐城地情的个性与特色

研究区域地情,展示特色风貌,是志书编修基本要求。地处江苏沿海中部的盐城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第二、海岸线最长、海涂面积最广的设区市。改革开放后,盐城由传统农业大市逐步发展为江苏沿海中心城市、长三角产业北拓承接基地和新兴工商业城市、世界湿地生态旅游城市,先后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盐城又是全国第十家、全省唯一的同时拥有空海港一类开放口岸设区市。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升为国家战略后,盐城迅速确立“东向出海”总体战略,明确四港联动、海河并举、滩涂造地、产业兴市基本思路,突出港口建设为龙头、产业发展为核心、滩涂开发为重点、港城建设为突破、生态环境为特色,推进由“背向大海”传统内陆型经济向“面向大海”现代沿海型经济转变。盐城还是中国海盐文化名城,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地,历史悠久,积淀丰厚,独具特色的白色海盐文化、红色铁军文化、绿色湿地文化、蓝色海洋文化及以淮剧杂技为主导的本色民俗文化,鲜明而厚重。

针对这些区域特点和地情实际,第一层次除突出农水位次外,设自然环境、人口、国土、旅游业、民俗方言等卷;第二层次自然环境卷设自然资源,城乡建设卷设园林绿化,交通卷设民用航空、港口,农业卷设生态农业、蚕桑业,工业卷设汽车工业、制盐工业,文化卷设地域文化研究等章;第三、四层次,视情设特色节、目;另有近十个分卷设有专记。通过不同层次的设置和不同体裁的安排,全面反映地情,充分展示特色,为志书彰显盐城特色的地域元素抹上了浓重笔墨。

盛世修志,志载历史;资政辅治,堪存堪鉴。续修《盐城市志》因纵贯古今、横涉百科,涵盖全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所涉领域和学科十分广泛,成书规模和体量异常庞大,其编纂工作始终得到了盐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各地各承编单位以“依法治志”的全局观念和史志情怀,自觉地把修志工作视为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资政育人、垂鉴后世的一项重要事业摆上议事日程,并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要求组织实施。各牵头部门认真负责地承担起组织协调、统筹联络和协同供稿等工作。盐城市志办则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精心组织,科学实施,并在每个阶段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续修《盐城市志》汇聚的是各方力量,集成的是大家智慧,凝聚的是众人心血。

十年磨一剑,得失寸草心。

猜你喜欢

盐城市盐城
盐城市开展重点钢铁企业全面体检
盐城市夯实灾害灾情管理基础
·盐城市日月路小学师生作品·
盐城监:跨越千年的海盐文化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盐城市中级法院和盐城市侨联共同举办涉侨纠纷调解中心揭牌仪式
江苏省盐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