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会贯通 匠心巧作
——读《盐城市志(1983—2005)》札记

2020-08-06王广才

江苏地方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卷首修志融会贯通

◎ 王广才

(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石家庄050051)

提 要:《盐城市志(1983—2005)》继承中创新,融会中贯通,在通古今、天人合、“述”挥洒、体制究、面点糅、党政连六个方面,匠心巧运,铸就力作,堪存堪鉴。

近读江苏省《盐城市志(1983—2005)》(以下称《盐城市志》),深受启发。自古苏浙出佳志。新的时代,这一传统又得到发扬光大。《盐城市志》断限23年,分上、中、下三册,508万字。整部志书,如同终审会专家所一致认可的那样:其“思想观点正确、框架设计科学、层次结构严谨、入志资料详实、记述内容规范、语言文字精炼、地方特色浓厚、时代特征鲜明,是全省二轮修志以来进入终审环节总体质量最高的一部市志稿”[1]。笔者对该志经仔细研读,认为前述评价是实事求是的,经得起当今读者的检验的,相信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有鉴于此,也还因为修志之难莫过于融会贯通、全面完整,因此不再作全面的述说,仅围绕“融会贯通、匠心巧作”谈些观感,以便与志人沟通交流,为修志提供必要参考。

一、古今融会贯通,匠心巧作,视厚重历史为现实优势

融会贯通中的“通”,着重取其顺畅、通达、普遍、全面之意;与其同音,并包含总括、统筹、系统之意的“统”字,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本处是把“通”与“统”联系起来思考的。

融会贯通,不是特定的某朝、某代、某期、某轮修志的专属,而是一个唯物辩证的话题。自然与社会,充满着对立统一的状态和联系,反映这种状态和联系的志书,不管何朝、何代、何期、何轮,都避不开融会贯通这个核心问题,只是由于其过于重大,并牵扯到自然与社会、客体与主体、功力与局限等,这就造成最终的结果存有高下、优劣之分。在这方面,《盐城市志》作者有文化自觉,有新的探索,有自然的回报。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志首设置“盐城史略”。关于卷首“史略”形式,现在已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因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已有“建国前28年的回顾”,由此确立了“有遵循而不拘泥”的范例,方便了阅读、思考和利用。在志书中设置“史略”,并非盐城首开先河,但据本人检索相关志书的史略,认为“盐城史略”是写得很好的一篇,好在认识到位,实践有方,成效显著。作者的思路十分明确:即将系统梳理、宏观记述盐城两千多年历史的盐城史略入志,使其与志首的总述一起,既有史略承接前志,又有总述统领续志,从而将盐城一脉相承的历史与现状全面系统地呈现给读者[3],收到一卷在手、上下贯通、左右勾联、全局在胸的效果。该史略19.8万字,占志书总字数的3.8%,分古代盐城、近代盐城、现代盐城三章,下辖14节内容。读罢史略,盐城的起源、古淮的变迁、移民的旧事、部落的兴衰、重镇的隆兴、盐民的起义、抗倭的斗争、名人的涌现、沿海的兴垦、经济的发展、中共的活动,等等,高度凝练,一览无余——纵知千古事,横看截面中,甚至比到盐城考察半个月还要全面深刻。

二是建置区划卷专设古城遗踪,亦属贯通之举和“大成”之作。其统辖古城池、古街巷、古路桥三节,计1.4万字,不可谓不丰。记之则补史之缺,有利于读者知悉盐城的建城历史——东晋始建土城,明永乐年改建砖城,因城池似瓢状而称“瓢城”,其空间密布街巷、桥梁。为强化起见,作者还特意插录了光绪年间盐城城池图,以及3400多字的“瓢城春秋”链接。物由人主(主宰),写物而让人联想到人,可见当年人气勃升、车水马龙、五业兴旺之状态。唯有如此,才能将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4],变为可视可忆的情景。通古今之变,更让人们看到,今天城市的发展壮大,水泥沥青路面的出现,钢筋水泥桥梁的诞生,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啊!

三是文化卷中的地域文化研究,站在今天,溯及发端,通过“研究”二字,沟通当下与过去的联系,有突破而不失规例。作者秉笔直书,落墨即道盐城地域文化,兼糅南北,纵贯古今,异彩纷呈,独具一格,其特色文化类项,主要有海盐文化、新四军文化、湿地文化、水浒文化、民俗文化等。海盐文化研究,寻根溯源,写出了6000年左右“煮海为盐”的历史。新四军文化研究,勾勒出军部重建、领导人活动、《江淮日报》和鲁艺分院创设、盐阜根据地文艺振兴几个关键节点。水浒文化研究,由纪念活动道出施耐庵诞辰700周年历史。民俗文化研究,通过古代、近代和现代生产生活用品的展示,再现里下河地区数千年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

二、天人融会贯通,匠心巧作,让地情特色光彩夺目

天人融会中的“天”,泛指盐城的自然环境。在一地时空范围内,特点繁多,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地域特点。盐城东临黄海,海岸线绵长,海洋、滩涂资源丰富,港口合理分布,湿地名扬八方,河湖荡塘成网,被誉为鹤鹿天堂,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宜业宜居。《盐城市志》编者以濒海地域特点为主线,以图文升华、互为照应为手段,举纲带目,纲举目张,让桂冠上的明珠连缀生辉。

卷首的图照板块,并没有按照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来选图用图,而是围绕“海陆神作”来精选巧施,显示的是蓝天碧水、湿地脉络、鹤舞鹿鸣、草茂花香、林中城市、百业竞流、龙湖商圈、繁忙海港、海洋世界、金滩霞光、渔歌唱晚、芦荡迷宫等。看天地心旷神怡,看湿地如巨龙腾飞,看鹤舞鹿鸣叹万物共生,看多彩画面如彩练舞动。未入其境,未见其文,先观其影,勾人眼球,欲罢不能,为入门详读志文作了极为生动的铺垫。

针对盐城区域特点和地情实际,志书编纂者坚持“彰异求特”,对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的事物,如湿地资源、海岸潮汐、滩涂开发、湖洼治理、环境保护、生态城市、港口设施、空港联运、海洋渔业、蚕桑业、制盐业、纺织丝绸、地域文化、移民习俗等,作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设置和安排,并进行浓墨重彩的记述。如果说卷首对地域特色的呈现是初步的直观的,那么遍布各章的特色文字,就是深入的由表及里的剖析,让读者形成多维多彩的深刻记忆。

三、述体融会贯通,匠心巧作,让经纬编织缜密有序

述体贯通中的“述”,是指志首的有题总述、卷(相当于编)首的无题概述和章下的简约小序,简称“三级述”。

恩格斯说过:“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5]地方志要反映的正是这个交织起来的画面。因而,它就无法回避这一客观要求。只有沟通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能正确反映各事物在普遍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三级述”是沟通事物联系的最佳载体之一。

志界对志书卷首和编下“述”多有论证,指出这两级“述”应总括事情,沟通联系,彰明因果,提炼精华,评量得失。或应略述源流,承上启下,纵述沿革,横陈现状,概述整体,展现形势,面中有点,展示特色,前后对比,反映变化;或应把握节点,述特彰异,总结经验,指出问题。这些要求,对于章下“述”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卷首、编、章之“述”,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其共同点在于:对下类都要有覆盖力,不能挂一漏万;都要注重概括,提炼精华;都要沟通联系,彰明因果;都要述特彰异,突出个性;都要喜、忧并述,唯物辩证。不同点是:总量不同。卷首“概述”一般控制在3000至5000字,编下“述”一般控制在千字左右,章下“述”一般在300至500字之间。层次不同。卷首“概述”为第一层次,属宏观概括,编下“述”为第二层次,属中观概括,章下“述”是第三层次,属微观概括。本体与属体的关系不能倒置。本体与属体的关系,是指卷首“述”与编下“述”、编下“述”与章下“述”的对应关系。本体内容源于属体材料,但本体又不能照搬属体,它应统辖和高于属体。这样把握就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虚、实有别。上类“述”是抽象、概括多于具象、实写。而下类“述”是具象、实写多于抽象、概括。定性与定量的“度”有所不同。卷首与编、章三级“述”都有定性与定量的问题,但卷首“述”以定性概括为主,编下“述”定性与定量结合,定量会有所增加,但侧重综合数字的精选,而章下“述”会有定性、定量,但不排除会涉及微观数字。“缘”与“延”宽、严不同。缘即边缘,延即延伸。一、二级“述”“缘”与“延”稍宽,第三级“述”(即章下“述”)“缘”与“延”从严。

《盐城市志》的三级“述”,是本人所看到的认识到位、把握得当、力道最佳的述体作品。三级“述”中的可圈可点之处颇多,上面谈到的撰述要籍多有尝试,其中提携统揽、高屋建瓴、定性准确、照应错置、富有文采,更令人称道。另外,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编纂者还敢于在无样可依的领域趟路前行,在盐城史略、卷首总述、卷末人物部类之首等处,都写下了述体佳章。

四、市管融会贯通,匠心巧作,让志书整体性得到加强

市管融会贯通中的“市管”,是指市管县体制。章学诚曾说过:“通者,所以通府、州、县、卫之各不相通也。”[6]就是说要合全省各府、州、县及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而通记之。市、县两级,是分级管理,但又具有领属关系。修志中的通不通、如何通,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不通不行,不通则成了市区志或市直志,志书的整体性就会受到影响;草率通也不行,草率则不合章法,难免自乱体例。

《盐城市志》由于研究深入,做到了或明或暗,当通则通,通而不杂,通而不乱,重要数字,求其完整,糅合暗通;环境要素,宜通忌封,记分布、记特异,顺藤蘖生,开花结果;所辖概况、县城建设、开发园区、体育设施,各归其位。所辖概况,有所揽有所不揽,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揽历史文化、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风物特产、人民生活,兼顾的由“县情总貌”收拢,政治活动等有关内容则未予囊括。所辖概况与其他内容,前者综合,后者侧重,错开角度,统而不赘。

五、面点融会贯通,匠心巧作,让广度深度相得益彰

面、点融会贯通中的“面”“点”,前者指的是大范围的综合情况,其往往呈现出网络状态;后者指的是关键环节,典型看点,具有衔接胶着特征。两者融会贯通,有机结合,才能体现事物的多维和关联、广度和深度。

《盐城市志》在此方面颇为专注用心,效果也较为明显。如志书工业专卷,记述对象面宽点多,如果信马由缰,放手去写,恐难把控;但控制过严,又难以反映盐城面海开放、蓬勃发展、类别增多、工业经济主体地位显著提升的实际。编纂者解决的办法是:先设具有统揽覆盖作用的工业总览,将全局性的工业体制、产权制度、经营管理、企业上市、科技创新、品牌战略、资源利用、节能降耗归于其中。然后从实际出发,按十一大支柱产业分类,每类下设机构与管理、产品与销售、企业选介三节。这样类项不漏,突出重点,避免枝蔓,行业内部的三维立体结构得以显现,与上位的工业总览也得以照应,同时还收到了文约事丰的效果。

再如教育,亦为一个大类,面对的记述主体同样纷繁多样。为了统揽而又不臃肿,对其处理时坚持总体统一,适度灵活,多数记述实体,以发展概况、学制课程、园或校选介立题,部分酌情增加个性条目,这样类似摄影中的大画面和小特写,面和点就在有限的版面中统合起来了。

六、党政融会贯通,匠心巧作,让修志在革新中提高

党政融会贯通中的“党政”,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

党政融会贯通,匠心巧作,一是体现在对地方党委重大决策与地方政府施政举措的错置与照应上,前者着墨于重大宏观,后者偏重于规划和行政。党委的重大决策,着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探索市管县体制、加快发展农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推进城市化进程、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这些重大问题,唯有党委可以统领,做到民主协商、倾听民意、多措多方集智、科学决策。政府的施政举措,侧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振兴盐城发展战略细化、专项规划修编、行政区划调整、“三农”工作、工业经济、新型业态、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民生事业、为民兴办实事工程等方面。二者之间,既有照应、又有互补,但不强调内容和形式的整齐划一。

二是为了融会贯通的全面系统,注重补人(他人的修志活动)之弱之缺。补人之弱,把地方人大代表议案逐届综述,拂去人大代表“徒有虚名”的虚传;把行政机构的政风建设,由常见的“一笔带过”改为六节展现,其内容包括转变领导方式、规范有序施政、改革审批制度、打造“阳光政府”、建议提案办理、优化发展环境;民主党派、工商联部分,为切实体现参政党派(组织)的作用和实际,把以往暗含在活动中的参政议政、自身建设、社会活动,进行明面安排,并细化充实,让现实中的误解不释自消。补人之缺,中共机构中,除有市委常委名录外,还靠前载录了1984—2005年中共盐城市第一至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及候补委员,以及同时段同层次代表大会代表姓名,出席江苏省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姓名。本人反复呼吁,记中共地方机构,应按照党章行事,先后顺序不能倒置,保持完整而不能随意失缺,这一愿望在《盐城市志》中是得到实现的。人民代表大会部分,其机构中,既有人大代表名录,还有人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包括主任、副主任和常务委员,这比仅记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其他作为“陪衬”或提一句或加个数字,要全面完整,更合规合法(属于依法修志的体现)。政协部分补人之缺,将断限内历届政协委员、住盐(盐城)省及全国政协委员如实记述,一个不漏,有名有实,有位有责,让履职与荣誉见诸史册(志书),作者深意不言自明。人物部分,除精心筛选、宽度覆盖、人民为本外,特对两院院士倍加关爱,增添了“突出贡献”内容,添得好,添出了积极的“舆论”和社会导向。

三是在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编委会协调、方志办(编辑部)实施的修志工作,既要在载录历史和现状上熟稔地情、匠心巧作、“刻石留印”,又要在修志问道、总结经验、以启未来上多下功夫。就前者说,除以上评析之处,在对改革开放的全方位记述上;在尝试同步制作志书手机版二维码,与《盐城简史》《盐城图志》二维码一起置于卷首,通过手机“扫一扫”功能,加大信息含量和资料共享力度,增强志书收藏和利用价值上;在落实志书质量规定,自我加压穿插注释,维护志书的学术性上;在语言的锤炼、精炼、老练上,也都值得分门别类细说。就后者说,修志事业,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永不停歇。修一批志(包括部分名志佳作),练一批人(包括老人的“炉火纯青”和新人的“薪火传承”),留一批可鉴资料(包括经验教训),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盐城市志》主导者、编纂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最令我欣赏的重要一点,就是写出了一份1.4万字的范文性的编纂始末。全文包括四大部分,一为修志遵循,二为编纂阶段,三为业务探索,四为成稿动力。这是为修志后来者留下的宝贵财富。文后还附了11页的《盐城市志》主要撰稿审稿人员一览表。由过去只列人名改为分项细列,实际是在精准修志、加大责任上,强化了荣辱,弘扬了正气。

猜你喜欢

卷首修志融会贯通
卷首·六月
化繁为简 融会贯通——例谈概率知识综合问题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卷首·四月
卷首·六月
河东区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河北区第二轮修志工作中期推动会召开
让复习课上出味道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