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育如何关注学生的健康心理

2020-08-04李文杰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5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小学体育新课标

李文杰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提倡体育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健康心理,在促进学生增强体质的同时也要强化综合素养,面对学习上的压力、生活上的难题,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及时调控不良心理,能够适应自身以及社会的发展变化。为了更好地实现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融合,本文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深刻探讨体育教育如何关注学生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健康心理

体育运动过程中,小学生不断迎接困难、面对挫折、积极挑战,在提升体育运动能力,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同时,形成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将“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促进小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为全面发展打好根基。因此,基于教育心理学视角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小学体育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探寻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契合点,对完成小学体育教学任务,落实新课程改革目标,推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均有现实意义。

一、体育教育关注学生健康心理的必要性

在我国,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自卑、自负、焦虑、恐惧等等。小学生长期处于亚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工作都有负面影响。再加上大多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而应试教育背景下,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对学生抱有更高的期望值,过于关注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将通过体育教育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弥补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点[1]。从体育教育的实践效果来看,小學生通过参与体育运动能够转移不良情绪,消除心理障碍,缓解内心压力,当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尽情地释放自我,大汗淋漓之后感到身体放松、内心平静,心中的不满也逐渐消退;再有,当代小学生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没有吃苦耐劳的意识,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一旦遇到问题就想退缩,产生畏难情绪;而在体育运动中,也会面临身体疲惫、心理恐惧等各种困难,每突破一次严峻的挑战,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成长,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意志品质与心理素养,也深刻地体验了团队协作的意义,学会在运动中处理人际关系,在竞争中加强团队合作,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保持愉悦的心情,这对他们学习与成长都大有益处。

因此可以说,新课标背景下通过体育教育关注学生的健康心理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与发展需求,也适应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向,具有实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体育教育关注学生健康心理的实施策略

(一)耐心指导,合理引导心理情绪

体育教师要耐心地观察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科学分析孩子的心理,随时关注运动行为与内心情绪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与引导。例如,练习“跳绳”运动时,先给学生讲解和演示如何正确地摇绳、如何把握跳绳的节奏以及如何控制跳跃的距离等等,再让学生自己练习跳绳,强化运动技巧。但是在自主练习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因为动作不熟练,跟不上跳绳的节奏,或者手脚配合不到位,总是踩到跳绳,结果感到非常气馁,甚至不愿意再继续锻炼。针对学生的挫败心理,教师要及时安慰,并耐心地指导,让学生懂得任何事不能急于求成,而是熟能生巧,应不断地挑战自我,找到方法和窍门,如一边跳绳一边喊口号,很快就能跟上节奏、解决问题,当学生的情绪慢慢稳定,也就学会了如何处理问题、如何控制情绪。

(二)加强重视,合理疏导心理问题

小学生普遍对老师很信任、很依赖,体育教师要借此机会与学生拉近关系,面对每个孩子的心理困惑,有针对性地予以疏导和沟通,以达到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例如,练习排球的“正手垫球”动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指导、互相监督,练习垫球的姿势、垫球的动作要领以及垫球的力度等,以灵活地控制垫球的方向以及高度[2]。小组合作过程中,可能每个学生之间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如果技能悬殊过大,有些学生就会感到自卑。对此,老师要加强重视,对于垫球技能较差的学生,加强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垫球的方法与技巧,并鼓励在小组中大家分享经验,互帮互助,潜移默化地缓解学生的失落心理,加强同伴互动,实现共同进步。

(三)树立榜样,培养坚韧心理品质

小学生有极强的模仿性,外界环境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想要让学生在运动中形成锲而不舍的精神,塑造坚韧不拔的品格修养,以更乐观、更放松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我认为有必要在体育教育中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此引导孩子的健康心理及良好品格。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讲一讲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赛场上顽强拼搏的故事,分享残奥会上残疾运动员身残志坚的故事等等,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激励。通过观看视频,他们不仅对体育运动有了浓厚的兴趣,发自内心地激起斗志,而且也以这些伟大的运动员为榜样,激励自己勇往直前、不言放弃,在体育训练中形成奋力拼搏,勇往直前,敢于挑战自我的顽强心理素质。

综上可见,将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创设趣味、实效的课堂氛围,逐渐转化了学生团队意识薄弱、抗压能力差、缺乏自信心等心理问题,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变化体育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体育运动,尽情地释放自我、放松身心,进而会运动、会生活、会思考、会做人,这才能让他们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金鑫.谈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滋养学生的健康心理[J].才智,2020,(17):188.

[2]  姜永胜.论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3):94-95.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小学体育新课标
培养初中学生健康心理,提高抗挫能力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如何培养“优秀生”的健康心理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马斯洛理论与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养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