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息理论下的汉字教学探究

2020-08-04黄娟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汉字教学语文教学

黄娟

摘 要:全息理论指导下的汉字教学,将改变汉字教学单纯的工具性。文章根据汉字的性质,探究全息理论下的汉字教学:从画中学,从方言中学,从古音中学,用游戏的手段,教学生透过汉字的表象,认识到汉字投射的部分,领会汉字教给我们的生活的意义,以此达成汉字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全息理论;语文教学;汉字教学

一、问题的产生

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但是,目前的汉字教学情况如何?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从一年级开始,学生的汉字学习仅仅是围绕着音、形、义来进行的。这种汉字的教学起源于《说文解字》。但是由于汉字的演变和简化,很多汉字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所以,现在的汉字教学呈现出很多困难。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消减,写汉字时常常丢三落四。

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汉字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改变平面教学的方式,让汉字教学立体起来,通过汉字寻找中国文化的根基,这正是哲学领域的全息理论,它覆盖汉字教学,将指导我们找到汉字的文化根基。

二、全息理论下的语文教学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会遵循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因此,教师会更关注本学科的教学理论,如人文性和工具性理论。在教学行为中,也不自觉地将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目的。但是,现代的教育则要求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不是传授知识。把目光投放到语文学科之外,投入到整个知识体系中,我们会发现,平面化的语文教学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教师应如何处理汉字教学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我从绘画中来

关注目前国外的教育理论会发现,国外的教育更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就是通过学科之间的联系全面地认识世界。汉字不是孤立的符号,它有自身的规律和系统,祖先造字起源于他们的生活,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因此,教师改变汉字的教学顺序,应不拘泥于每个单元的每个生字,而是找到汉字的联系,例如教师讲授汉字的时候,引导学生从绘画开始。

汉字来源于图画,从图画入手符合儿童心理学的规律。汉字也承担着育人的功能,所以,教师教学生书写汉字,可以从绘画“人”字开始。例如,教师告诉学生,“人”就是一个人抱拳作揖的样子。

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去”字,原意是“离去”,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去”,可以让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绘画,然后出示甲骨文的字源图,让学生看图片说出“一个人离开洞穴”,这就是最早的“去”字的含义。家,字源图是一座房子里面住着一头猪,借这个汉字,让学生理解早期农业社会人们对生活的理解。

通过一个字,理解一种社会生活,这恰好也是全息理论的动机,立体地、全面地看待事物。

(二)我从地图中来

事物之间存在必要的关系,大到宇宙万物,小到生活的细微的信息。我们的祖国地理复杂,方言众多,从方言中学习汉字,是学习汉字的另一个方法。不同的地域养育不同的人们,他们的语音也有了地方色彩,那么每个汉字都有自己不同的读音,这就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例如,有些汉字已经在普通话中消失,但是在方言文章中又会出现,像粤语里的“嘚”“哋”在普通话里不再使用,但是在粤语中还会出现。再如,一些带有方言色彩的汉字,尽管存在,却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也需要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

例如,老舍的文章《养花》中“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一来二去”是地道的北京方言,课堂上让学生字面理解,寻找词语换成普通话来理解语言。再比如莫言的文章里,大量使用山东方言,“真俊”,这里的“俊”,不代表挺拔,而是说某人好看。这些都需要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借助教师指点,使得文化得以传承,也更符合全息理论里的对称精神,正是方言,更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

为了应用这一理论,笔者设计了跟着地图学汉字的课程,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到七大方言区,简单了解不同地区的汉字和语音。

(三)我从远古中来

汉字的发展是经历了时间和岁月的,语音也是。在教学生汉字的时候,教师常常面临读音的问题,尤其是读古诗。古人写古诗,必然用到他们那个时代的读音,这也就形成了我们今天读古诗,无法理解诗歌中的平仄和押韵的问题。许多专家认为,我们现在不需要让学生了解古音,但是,作为文化的传承,教师在教学生读古诗的时候,是会把古音告诉学生的。例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里的“车”读“jū”,古代没有“chē”的读音。“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还”字读“xuán”,在空中旋转的意思。“敕勒川,阴山下”的“下”读“xià”,押马韵。

如果不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学生无法理解诗歌的含义。就像赵元任先生所说:离开语言,就无家可回了。这个家,也是我们文化的根基。

(四)我从游戏中来

汉字产生于生活,是生活需要使得文化得以发展,而人类早期的生活,来自劳动。结绳记事,是我们熟悉的早期文字故事。教学生学习汉字,教师可采用游戏的方法,或者说是情境教学法。

例如《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是说一个放牛的孩子和一只蝉的对话。教师先设计了牧童在黄牛上歌唱的情节,让牧童和黄牛对话,通过对话学习“牧”字,牧字的本意是放牛的人,拿着鞭子。笔者设计了孩子征服老牛的情节,让学生理解这个字的来源。学习“立”字,也用同样的方法,让一个顽皮的孩子在音乐停止后,突然一动不动地站在地上。这个字就是“立”,甲骨文中,是一个人站在土地上。通过游戏里的两个片段,学习了两个字,也学习了两个字的造字方法,按照故事里的意思来造字,这是会意字的由来。

三、重要意义

当我们了解了汉字的演变,了解了汉字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读音,再反馈到我们的生活中,更能体会汉字教给我们的生活的意义。比如说“教”字,是一个老者手里拿着鞭子,“笃”字是用竹笼罩住马嘴,“寒”字是屋子里铺了很多东西。“藏”是奴隶在草丛中。通过这些字,学生懂得了生活的道理,“教”字告诉我们应该尊重老者,这也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源头。“笃”字给我们启迪,一个人专注做事的时候,像马一样,闭上嘴巴,才能全神贯注。“猪”“藏”等象形文字,教给学生生活的常识。

全息理论是哲学的,哲学告诉我们事物之间的关联,在事物的投影部分,会看到真實的世界。汉字教学也是如此,我们通过汉字,了解的不是简单的交流工具,而是文化投射到我们的学习当中。因此,全息理论下的汉字教学,更是一场中国文化的传播,是人类文明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廖文豪.汉字树[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2]许慎.说文解字[M].长沙:岳麓书社,2020.

[3]金一民.全息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4]吕叔湘.吕叔湘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猜你喜欢

汉字教学语文教学
浅谈零基础留学生的汉字教学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短期汉语培训背景下对外汉语汉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