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终是浅,“自能”方为真
2020-08-04丁新金
丁新金
【摘 要】统编教材自读课文教学,重点要落实在学生的自读上。如何教好自读课文?本文拟以其执教的《台阶》为例,从搭建“阅读支架”、巧抓旁批品评、引领示范拔节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品析、研读文字,走向文本意韵的更深处。
【关键词】自读课文 调整目标 调整内容 调整定位
目前,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阅读课文,总体上设置成三种类型,即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和课外阅读。自读课文在整册教科书中的位置居前,紧跟教读课文,虽篇幅设置有限,但单元分布力求均衡,它上承课内阅读,下启课外阅读,其存在价值和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如何有效落实自读课文教学,发挥其最大的价值,“简约语文”倡导者丁卫军老师强调,自读课文终究是姓“自”,终究要落在“读”上。
一、搭建“阅读支架”,实现“自能读书”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他还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我们要实现的“自能读书”的目标。钱梦龙老师在《为了“不需要教”—语文导读法的前世今生》一文中说:“自读不是学生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地‘自由阅读,而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会阅读为目标的阅读训练过程。”
丁卫军老师执教《台阶》一课时,提供了三个“阅读支架”:一是运用前两篇课文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学;二是借助课文后的阅读提示整体感知文本;三是利用课文的旁批与书下注解品读文章。“简约语文”的“简”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能够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核心要素,为学生搭建“阅读支架”,实现“自能读书”的目的。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之一。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策略,学习运用阅读的基本方法,认识不同文体的阅读特点和规律。自读课文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我思考、自我表达、自我练习、自由交流、自主评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具体可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阅读,怎样阅读,经历阅读过程。
统编初中语文中的自读课文编排重在自读,顾名思义,即学生自主阅读,强调“读”的主体是学生。丁卫军老师强调,自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自读实践活动教学,就是要教学生自己一步一步通过自读读深文本,读透文本。当有些问题学生难以理解的时候,教师适时为他们提供“阅读支架”,往往能够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得以有序、有效向前推进,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巧抓旁批品评,实现“自读分享”
自读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自读”,自读的“主角”是学生。首先应该做到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仅仅停留在读上面,就显得简单而狭隘,课堂也就变得枯燥无收获,从而就衍变为自读课文就是让学生读一遍了事的状态,就成为可教可不教的課文。如何让学生成为自读课的主角?
丁卫军老师巧抓批注,引导学生在赏读中成为阅读的主角。例如,有学生说通过提示型旁批理解了父亲这个形象的普遍性,“面对生活,执着而坚韧,这就是朴实的中国农民”;一个学生说,看了“书中的父亲”和这个旁批,他很自然地联想到了自己的爷爷;有学生通过提问型旁批不断解决问题,在查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终于领悟“父亲为什么要建台阶”,同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在心里树起了一个“淳朴、谦卑、渴求尊重”的农民形象;有的学生借助启发型旁批探究文本的主题。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障碍的时候,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交流、分享,从而实现解惑,并适时让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这样的分享就把自读的价值体现出来了。
自读分享时,丁卫军老师只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享受到分享收获、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愉悦感,这也是“简约语文”的微妙之所在。
三、引领示范拔节,实现“深度阅读”
自读课文,如果只有学生的自读、分享也是不够的,长期下去很有可能自读就转变为“泛读”“浅读”,在文字表面做滑行式的阅读。所以丁卫军老师在引导学生自读、分享、交流的同时,在关键处引领、示范,将阅读推向更深层面,引领学生挖掘文本深层次的内容或思想。
丁老师在执教《台阶》一文时,适时旁征博引,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读出自我,读出深意,巧妙地给部分还停留在文本表层滑行的学生一个示范。自赋的小诗、深情的朗读,就是一种言传身教,学生不仅感受到文本的内容之美、人物形象之美,更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深情的朗读又何尝不是一种美的传递。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一种超浓缩的提炼性展示阅读感悟,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感受真善美,甚至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着一定的引领作用。通过引入作者对编者的话,以及特级教师王君对《台阶》的解读,不仅带着学生踏上了解读文本的更高一级台阶,更是引领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既关注个性化的自我阅读感受,又没有忘了作者本身。用这种方式来教学生呈现各种自读感受,对学生的影响定是深远的。学生学的不仅是《台阶》,读到的不仅是“父亲”这个形象,还有诗和远方。
在学生分享环节,教师要发现他们自读中值得肯定的方面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他们给予充分肯定,这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引领、示范则是教师可以适时和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感悟。
许多教师对自读课文教学不够重视,把自读课文上得毫无生机,只是依据考试须知内容做蜻蜓点水式的掠过;或是把自读课文当作教读课文一样精讲精析,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而丁卫军老师执教的《台阶》一文,抓住了自读课文的特点,利用单元要求、旁批、文后阅读提示等构建了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品读文本细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同时,他又抓住了作者李森祥写给编者的信,让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塑造父亲形象的原因;利用特级教师王君的解读,引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深刻意蕴。以学生为本,以文本为本,以语用为本,丁卫军老师执教的《台阶》很好地践行了“简约语文”的课堂教学理念。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责任编辑:肖佳晓 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