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初语教材自读课文有效利用助学系统教学初探

2017-08-28黄少文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8期
关键词:自读课文教学

摘要: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较以往版本有重大改变,主要体现在自读课文的助学系统方面,自读课文助学系统不再类似教读课文助学系统,不设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只有随文旁批和阅读提示。自读课文的助学系统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还可作为教师旁批式阅读教学的例子,为教师阅读教学设计提供思路。

关键词:自读课文;助学系统;教学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初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部编版教材)相较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人教版教材)有很大区别。部编版教材更加侧重阅读教学,主要构建了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主编温儒敏先生说部编版教材编写理论之一就是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注意“纠偏”,如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人教版教材虽用*号标出自读课文,但教材对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教学要求没有区分,不少教师在授课时也是精读、自读不分,均衡用力,面面俱到。部编版教材加大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的区分力度,对这两类课型设置了不同的助学系统,以显示教学差异:教读课文有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题(分为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两块);自读课文不设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只有旁批和阅读提示。在如何利用助学系统对自读课文进行有效教学方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些有益探索。

怎样上好自读课?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教学的初衷是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方法,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自读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如何在自读课上进行有效引导,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助学系统,“教科书助学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提示教法,指点学法;历练语文能力,发展智慧结构;拓展语文知识,沟通课堂内外;彰明编辑意图,凸显教科书的整体性。”笔者在利用助学系统进行自读课教学时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充分利用助学系统中的旁批进行阅读教学

部编版教材遵循当前课改要求和方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在自读课文助学系统编写方面首次增加了旁批,课本的空白处也增多了,方便学生写随想、做笔记。“自读课文里的旁批随文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针对课文的关键之处、文笔精华以及写作技法做精要点评,或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这些旁批不仅启发引导学生的阅读,而且有利于教师开展旁批式阅读教学。

旁批式阅读,就是指在课文空白处写批语,阅读过程中随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它可以是对文字的理解,可以是对篇章的鉴赏,也可以是对文章的疑惑等。旁批式阅读教学不仅体现了课标倡导的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自读课文,笔者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用笔圈画出文中生字词,查字典,注音释义;然后让学生读旁批,引导学生归纳课文旁批的分类,如《雨的四季》一文,教材是从篇章结构、语言和作者对雨的感受等方面旁批的。明确了旁批的内容后,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根据旁批内容去思考,并试着仿照写旁批。以《雨的四季》一文为例,学生根据文章开头处的旁批“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很自然地在结尾段落写上“总结全文,抒写对雨的赞美之情”的批语,自然就明白了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划分。不少的学生根据旁批“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的提示,对春季、夏季、冬季的雨给人带来的感受进行了思考并写了批语。以教材中的旁批作为例子,学生就有了方向,自然就能把一堂课里学到的作批注的方法运用到其它课文中去。

不同文体的文章,旁批注重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在阅读课文旁批时,笔者提醒学生对比不同文体的旁批内容,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旁批“交代自己身体状况不佳,埋下伏笔”“进退两难,孤立无援,心理描写细腻、真实”“爸爸为什么让我先‘迈一小步?”等大多是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角度旁批的。把《雨的四季》和《走一步,再走一步》旁批内容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明白散文和小说的旁批在侧重点上是不同的。笔者及时总结:“阅读散文,是要体认作者的所见所闻,分享作者的所感所思;阅读小说则要着重关注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二、利用助学系统中的阅读提示和旁批进行阅读教学设计

自读课文强调了学生的自主阅读,但学生开展自主阅读不能缺少教师的跟踪指导。如笔者在备课过程中根据《女娲造人》的阅读提示,对该课文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根据阅读提示“人类童年时期,对自然界许多现象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就想象出各种解释,由此便产生了神话”, 笔者确定了第一个学习环节是明确神话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女娲造人的故事,就是汉民族先祖对人类起源的一种神奇的想象。本文是根据古代有关记述改写的,原有的记述像只有枝干的树木,而本文却像枝繁叶茂的大树。对照下面《风俗通》里的记载,看看课文主要增添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能见出作者的想象力;又做了怎样的删减,为何要这样处理”的阅读提示,笔者设计第二个学习环节是对比阅读《风俗通》里的记载和课文《女娲造人》,思考:文章作了哪些增删,为何要这样处理?先让学生读《风俗通》里的记载,疏通意思,然后默读《女娲造人》,用笔圈画出课文与《风俗通》里记载的不同之处,设置“你喜欢这样的改动吗?为什么?”的问题。问题的设置是配合单元重点或课文的独到之处进行指导性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

3.阅读提示中提到“很多民族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找来读一读,看看先民们的想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笔者让学生在课外找来这类文章进行阅读,实现了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单篇阅读向更多同类文章阅读拓展的课程目标。

助学系统中的旁批也能为老师阅读教学设计提供思路。《女娲造人》文中,理解女娲形象是课文的重点,从哪些角度来分析人物形象呢?文中旁批“女娲是一个女神,却处处显示出人的特性。边读边画出文中的有关语句”给予笔者启示,笔者决定从神、人的角度分析女娲形象,让学生圈画出文章中体现神性、人性的句子并思考这些语句表现出了神和人的哪些特征。

笔者根据《女娲造人》里的阅读提示和旁批进行的阅读设计,既完成了课文的学习任务,又让学生在自学时有的放矢,真正收到实效。

自读课文里的助学系统是非常有用的教材资源,对师生来说有很实用的价值,教师们可充分利用起来,对学生的自读进行指导,让学生学有所得。

參考文献:

[1]张永祥.初中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2]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黄少文(1979—),女,浙江省绍兴市昌安实验学校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部编版初中语文课程教学。

猜你喜欢

自读课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初探
切莫冷落小学语文“自读课文”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以三步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读课文,如何收放自如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