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南沿海地区康氏小公鱼仔鱼的鉴定研究

2020-08-04鲍静姣郭远明朱剑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形态特征鉴定

鲍静姣 郭远明 朱剑

摘要    我国东南沿海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渔业资源是当前渔业生产中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体长为7.5~50.0 mm的小公鱼属仔鱼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将这些特征发展的过程作为定种的依据。结果表明,体长50.0 mm标本体长为体高的4.5倍,而体长8.5 mm标本体长为体高的9.4倍,随着鱼体的增长,体长与体高的比值逐渐减小;鱼背鳍15~16条,以15条为主;臀鳍20~21条,以20条为主;体吻部至背鳍间的距离与全长的比值随着鱼体的增长而逐渐减小,背鳍和臀鳍随着体长的增长逐渐向前推移;标本总肌节数为43节,而康氏小公鱼成鱼也有43节脊椎。这些特征对鉴定出这批标本为康氏小公鱼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

关键词    小公鱼属;康氏小公鱼 ;仔鱼;形态特征;鉴定;浙南沿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    Q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3-0204-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fishery resources in the coast of southeast China with certain economic value are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fishery production at present. In this paper,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choviella juvenile fish with body length of 7.5-50.0 mm were described,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was used as the basis for species deter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ecimen body length of 50.0 mm was 4.5 times of the body height, while the specimen body length of 8.5 mm was 9.4 times of the body height. With the growth of fish body, the ratio of body length to body height decreases gradually. The number of dorsal fin was 15-16, mainly was 15; the number of anal fin was 20-21, mainly was 20.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nout and the dorsal fi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ish body; the dorsal fin and anal fins moved forwar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body length. The specimen had total 43 sarcomeres, and the Anchoviella commersonii also had 43 vertebraes. These characteristics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commersonii.

Key words    Anchoviella; Anchoviella commersonii; juvenile fish;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identification; coastal area of southern Zhejiang Province

小公鱼属(Anchoviella)隶属于鳀科(Engraulidae),是小型、暖温性的中上层鱼类,多分布在非洲东岸和东南亚各国沿岸[1-2]。在我国东、南沿海近岸河口浅水区也有一定数量的小公鱼[1]。虽然小公鱼的个体不大,但由于产量高,故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小公鱼属中以康氏小公鱼(Anchoviella co-mmersonii)产量最大。目前,国内学者对浙江近海的小公鱼属和珠江口海区的几种小公鱼的早期生态有研究报道[2-5],但鲜见有关康氏小公鱼稚幼鱼鉴定的研究。国外也仅有学者对小公鱼属某些种类鱼卵及稚幼鱼有所描述,但对康氏小公鱼涉及较少[6]。本文对体长为8.5~50.0 mm的小公鱼各阶段形态特征加以描述,并且將这些特征的发展过程作为定种的依据加以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Ⅰ型网采用表层水平拖网的调查方式,在浙南沿海披山、洞头、南麂岛(地理位置为东经121°30′~123°30′、北纬 27°30′~28°30′)之间海域,以每站拖网10 min、拖网速度6.482 km/min共采得鱼卵 351粒、仔鱼425尾。鱼卵、仔鱼样品共48种,分别隶属于8目22科。鱼卵优势种主要是沙丁鱼(Sardinel-la)、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鳀(Engraulis japonicus)、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等。仔鱼优势种主要有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鳀(En-graulis japonicus)、凤鲚(Coilia mystus)等饵料性鱼类,其中小公鱼的稚幼鱼约100尾。2017年和2018年的仔鱼平均密度基本相当,但是优势种有所不同,2017年8月主要以虾虎鱼为最优势种,数量占50.55%,小公鱼数量占30.12%。2018年主要以鳀鱼为最优势种,4月数量占76.15%,5月数量占74.35%,5月小公鱼数量占27.03%。

1.2    试验方法

根据鱼类的稳定性状(背、臀鳍条数)、相近体长组之间的特征(尾鳍基节的橙黄色条纹和背鳍基节黑褐色素的有无)以及某些特征逐渐消失的过程(腹鳍与骨刺的消失),自大而小挑出不同体长的几尾小公鱼属仔鱼制作成标本,并进行追溯分析,判定小公鱼属仔鱼的具体种类。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体长仔鱼的形态特征

2.1.1    体长为7.5 mm仔鱼。背鳍15条,边缘呈弧形;臀鳍20条,胸鳍片状,边缘羬毛状。体高0.7 mm,体长为体高的10.7倍。背鳍与臀鳍前端鳍膜明显,螺旋状肠与基节间有一很大的卵泡。吻部极扁平,尾鳍基部有黄橙色条纹。肛前肌25节,肛后肌18节,见图1(a)。数量占总仔鱼数的20%左右。

2.1.2    体长为8.5 mm仔鱼。背鳍15条,边缘弧形。臀鳍20条,胸鳍片状,边缘羬毛状。体高0.9 mm,体长为体高的9.4倍。臀鳍前腹部可见螺旋状的肠及纺锤状的鳔。吻部极扁平,尾鳍基部的黄橙色条纹极为明显。肛前肌25节,肛后肌18节,见图1(b)。数量占总仔鱼数的15%左右。

2.1.3    体长为10.0 mm仔鱼。背鳍15条,边缘呈弧形。臀鳍20条,胸鳍片状,边缘羬毛状。体高1.3 mm,体长为体高的7.7倍。臀鳍前腹面可见螺旋状的肠与鳔。吻部较体长为13.5 mm的仔鱼扁平,尾鳍基部有黄橙色条纹。肛前肌25节,肛后肌18节。数量占总仔鱼数的10%左右。

2.1.4    体长为13.5 mm仔鱼。背鳍15条,边缘呈钝角形。臀鳍20条,无腹鳍,胸鳍片状,边缘羬毛状。体高1.8 mm,体长为体高的7.5倍。全体无色素斑点,体腹面透明,能见螺旋形的肠及肠与基节间的鳔,尾鳍基部的黄橙色条纹明显。肛前肌为24节,肛后肌19节,见图1(c)。数量占总仔鱼数的10%左右。

2.1.5    体长为17.5 mm仔鱼。背鳍15条,边缘呈直角形。臀鳍20条,腹鳍7条,但很小;胸鳍片状,边缘羬毛状。体高为2.3 mm,体长为体高的7.6倍。头背面无色斑,但胸鳍附近仍有极小黑褐色斑点。胸部的色点较体长为21.5 mm的仔鱼略显缩小与减少。色素分布情况与体长为18.5 mm的仔鱼大体相同,但尾鳍基部的黄橙色条纹较明显。肛前肌看不清,肛后肌为20节。数量占总仔鱼数的10%左右。

2.1.6    体长为18.5 mm仔鱼。背鳍16个,边缘呈直角形;臀鳍21条;腹鳍7条,但较体长为21.5 mm的仔鱼小。胸鳍片状,边缘羬毛状。体高为3.0 mm,体长为体高的6.2倍。头背面无色斑,但胸鳍附近仍有极小的黑褐色斑点。胸部的色点较体长为21.5 mm的仔鱼略显缩小与减少。臀鳍基部与尾鳍间仍有许多小的黑褐色斑点,沿尾鳍基部可见有一条黄橙色条纹。肛后肌为20节,见图1(d)。数量占总仔鱼数的10%左右。

2.1.7    体长为21.5 mm仔鱼。背鳍15条,边缘呈直角形;臀鳍21条、腹鳍7条,胸鳍片状,边缘羬毛状。体高3.5 mm,体长为体高的6.1倍。虽然头背面仍有黑褐色色斑,但背面其他部分均无色素斑点。胸鳍附近、胸部及臀鳍基部至尾鳍间也有许多小黑褐色斑点。腹缘无骨刺,肛后肌为20节,但肛前肌看不清楚。数量占总仔鱼数的5%左右。

2.1.8    体长为36.5 mm仔鱼。背鳍15条,边缘呈直角形;臀鳍20条、腹鳍7条、胸鳍10条。体高为7.5 mm,体长为体高的4.9倍。头背面有“凹”字形黑褐色色斑,背鳍向后沿背缘有2行黑褐色小点。在胸鳍附近有黑褐色斑点,臀鳍基节至尾鳍有许多小黑褐色斑点。腹鳍前方腹缘之骨刺极小,见图1(e)。数量占总仔鱼数的5%左右。

2.1.9    体长为47.0 mm仔鱼。背鳍15条,边缘呈直角形。臀鳍20条、胸鳍12条。体高10 mm,体长为体高的4.7倍。头背面有“凹”字形黑褐色色斑,但此色斑至背鳍间没有黑褐色小点。虽然背鳍向后沿背缘有2行黑褐色斑点,臀鳍基部直至尾鳍处也有成排黑褐色斑点,但均不及体长为50 mm仔鱼的斑点大。腹鳍前方腹缘有6条骨刺。数量占总仔鱼数的5%左右。

2.1.10    体长为50.0 mm仔鱼。背鳍15条,边缘呈直角形。背鳍20条、腹鳍11条、胸鳍12条。体高11 mm,体长为体高的4.5倍。头部背面有“凹”字形黑褐色色斑,背鳍向后沿背缘有3行黑褐色斑點,背鳍基部直至尾鳍也具有成排的黑褐色斑点。腹鳍前方腹缘有6个骨刺,见图1(f)。数量占总仔鱼数的5%左右。

2.2    各形态指标的比较

2.2.1    体型。50.0 mm标本体长为体高的4.5倍,而8.5 mm标本体长为体高的9.4倍。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鱼体的增长,体长与体高的比值是逐渐减小的,也就是鱼体型是随着长度之增加而逐渐变宽。

2.2.2    背鳍与臀鳍。这批标本背鳍15~16条,以15条为主;臀鳍20~21条,以20条为主。体长为8.5~10.0 mm的标本背鳍边缘为弧形,而体长为13.5 mm的标本背鳍边缘为钝角形,体长为17.5 mm及以上的标本背鳍边缘呈直角形。由此可见,背鳍是由弧形逐渐演变成直角形。由表2可知,鱼体吻部至背鳍间的距离与鱼体长的比值随着鱼体的增长而逐渐减小,即背鳍随着体长增长而逐渐向前推移。臀鳍情况类似。

2.2.3    腹鳍。体长为13.5 mm以下的标本均不见腹鳍;体长为17.5 mm的标本已开始可见一小型的腹鳍,随着标本体长的增加,腹鳍也就越明显。

2.2.4    腹缘骨刺。体长36.5 mm以上的标本,开始具有骨刺,但很小,体长37.0~50.0 mm的标本,骨刺十分明显。

2.2.5    色素。体长8.5 mm的标本尾鳍基部有黄橙色条纹;体长18.5 mm标本的尾鳍基部黄橙色条纹极不明显,隐约可见;在体长21.5 mm的标本中,此黄橙色条纹已不可見。体长17.5 mm的标本开始在背鳍与臀鳍的基部出现小黑褐色斑点,并且随着标本长度的增加,此斑点也逐渐增多与加大。

2.2.6    肌节与背鳍。体长8.5、10.0 mm的标本,其肛前肌为25节,肛后肌为18节。体长为13.5 mm的标本,其肛前肌为24节,肛后肌为19节。体长17.5~21.5 mm的标本,其肛前肌观察不清,但肛后肌仍可辨为20节。体长21.5 mm以上的标本,肛前肌与肛后肌都观察不清。

3    结论与讨论

康氏小公鱼成鱼背鳍为43条。虽然体长8.5 mm的标本与体长50.0 mm的标本在体型、背鳍形状、背臀鳍位置以及腹鳍、腹缘骨刺的有无方面都相差很大,但是综观各体长的标本,其有着逐渐变化的过程,相近体长的标本之间差异很小。同时,这些变化与部分学者所描述小公鱼属的情况一致。因此,可以断定这些特征的差异不属于种间特征的差异,而是种内特征随着个体的增长而有所变化。色素的变化也类似。体长为8.0~18.0 mm的鱼体,其肛前肌数随着体长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这与有关学者所描述的一致。这些标本总肌节数为43节,而通过解剖观察到的康氏小公鱼成鱼也有43节脊椎,这对鉴定出这批标本为康氏小公鱼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根据《东海鱼类志》[6]《南海鱼类志》[7]记载,康氏小公鱼头部背面的色斑为绿色,而本文中标本的头部背面色斑为黑褐色,这可能是因为标本经过了福尔马林浸泡,色素发生变化。本文中,标本的背鳍15~16条,以15条为主;臀鳍20~21条,以20条为主,与《东海鱼类志》《南海鱼类志》中记述的康氏小公鱼成鱼的背、臀鳍条数相符。由此可以断定,这批小公鱼属标本是康氏小公鱼。

4    参考文献

[1] 吴光宗.长江口海区鳀鱼和康氏小公鱼鱼卵和仔、稚鱼分布的生态特征[J].海洋与湖沼,1989(3):217-229.

[2] 阮洪超.鳗鱼鱼卵和仔、稚鱼的形态发育及其在黄、渤海的分布[J].海洋科学集刊,1984(22):29-56.

[3] 江素菲,郑小衍.闽南一台湾浅滩渔场鳗鱼鱼卵和仔、稚鱼的形态特征及其产卵场[J].台湾海峡,1984,3(2):224-231.

[4] 陈真然.西沙、中沙群岛海域的浮性鱼卵和仔稚鱼[J].水产科技情报,1979(4):11-13.

[5] 蒋日进,周永东,张洪亮,等.浙江近岸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C]//中国水产学会海洋牧场专业委员会,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现代化海洋牧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大连:中国水产学会海洋牧场研究会,2018.

[6] 朱元鼎,张春霖,成庆泰.东海鱼类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上海水产学院.南海鱼类志[M].北京:科学出版,1962.

猜你喜欢

形态特征鉴定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浅析对嫌疑立体足迹形态特征的提取技术与生物特征辨析
网络互动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古籍版本鉴定
浅议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的主要职责
青铜器鉴定与修复初探
八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的鉴定与利用
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