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新生心理调适策略探究

2020-08-04赵荔

科技资讯 2020年17期
关键词:心理调适新生高职院校

赵荔

摘  要:在当前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生源类型与特点更为复杂,这就使得其在开展新生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保障高职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入学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当中,必须要针对新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与教学工作,开展更为高效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新生  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6(b)-0239-02

在面对高中到大学的转变过程中,高职新生所处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接受高职新生入学教育,成为每一位学生必须要经历的过程。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新生来说,与普通高校学生的起点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会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入学之后,无法有效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这就使得其在自我定位、个人发展以及学习方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适应问题[1]。所以说,在高职院校新生教育当中,需要根据新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地开展心理教育,采取有效的心理适应策略,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的生活环境,从而为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个人素养的提升。

1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不适应的表现

1.1 生活环境变化带来的焦虑感

对于部分的高职院校新生来说,在进入大学之前,并没有离开过父母,同时也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在进入大学之后,他们需要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学习生活,但是受到生活环境、语言、个性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一定的焦虑感。特别是在独立生活之后,部分学生会出现一定的担忧,在与同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定的抵触心理,害怕自己不能够与他人和谐的相处,害怕无法融入新的集体生活当中,这就使得其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1.2 入学后的迷茫感

从当前高职院校的新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高考的“失败者”,在高中阶段希望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高中教师也会想学生灌输一些思想,他们认为在高中阶段的苦会到大学之后得到弥补。而这种观念的形成,会使得新生出现一种消极的暗示,在进入大学之后缺乏奋斗目标,入学之后出现了迷茫感。特别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在进入大学之后丧失了奋斗的动力,缺乏对以后学习与生活的规划,在空余时间不能合理地进行安排,这种迷茫会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2]。

1.3 学习方式改变产生的恐慌感

相较于高中阶段来说,大学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不管是在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在学习方法方面,这种改变都十分明显,学生很容易出现一些恐慌感。在高职院校学习当中,许多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以及理论,同时课堂当中的信息量很大,在中学阶段会有老师进行督促与辅导,但是在进入大学之后,更多的依靠自学以及自我监督,这就使得学习自由度大大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学生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变化,如果无法找到适合自身学习的方法,则会造成学习上的被动,学习成绩的下降,使得学生出现了一定的厌学心理,无法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

1.4 独立性缺失产生的挫折感

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大多数高职院校新生都是独生子女,这就使得其家庭生活中的保护过度,存在独立性缺失的情况,这就使得其在进入大学生活之后,面对问题时会产生挫折感。来到新环境后,有的新生不能适应学校的饮食,有的新生不能适应宿舍的条件和管理规范,有的新生在遇到困难时习惯于向他人求助,有很强的依赖性[3]。因此,这些新生一旦遇到挫折,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进而产生焦躁感和受挫感,影响了自身的学习与生活。

2  高职新生心理调适策略

2.1 明确奋斗目标与理想

对于许多高职院校新生来说,在进入大学之后,往往丧失了奋斗目标与理想,这也是其产生各种不适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时候,必须要明确奋斗目标与理想,这样才能对个人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同时制定相应的计划,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在大学阶段的奋斗目标明确当中,不仅需要包括学习方面的内容,同时需要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从而实现个人人格的完善,適应以后的生活与学习。

2.2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在进入大学之后,学习方式与高中阶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适应大学生活。但是高中生的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督促,同时学习内容局限在教材以及教师的讲授,这就使得其很难适应大学生活。因此,高职院校新生要想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必须要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当中认真做笔记,记录其中的难点与重点,为课下的复习听过可靠保障[4]。除此之外,应该充分地借助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补充自身的知识体系构架,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2.3 改变交往理念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比较繁忙,这就使得其交往范围相对较小,同时比较被动,更多的局限在该班学生当中,而在进入大学阶段之后,其交往范围得到了快速扩张,这就需要其改变交往理念,适应人际交往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在入学之后,需要接受相应的心理教育,积极地与同学和老师相处,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提升替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构建积极向上的人格[5]。

2.4 完善新生心理普查

在新生入学之后,为了对学生的不适应情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辅导员需要提升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做好心理普查,从而开展高水平的心理调适。首先,需要进行新生心理档案构建,对存在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大学阶段的变化。其次,可以组织老生与新生进行交流,让优秀的老生现身说法,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大学氛围,为大学生以后的工作与生活提供可靠保障。

2.5 加强心理健康技师队伍建设

在开展高职新生心理调适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课程,通过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深入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心理学专业的教师组建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结合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3  结语

在当前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生源类型与特点更为复杂,这就使得其在开展新生管理的过程中,面临更多的问题,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如何有效地保障高职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入学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说,在高职院校新生教育当中,需要根据新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地开展心理教育,采取有效的心理适应策略,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的生活环境,从而为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实现个人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严雅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9):325-326.

[2] 梁菊.化工类专业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就业指导策略初探——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高考,2019(3):256-257.

[3] 黄泓.高职学生“弃妇”心态归因及调适策略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176-177.

[4] 杨春平.关于菏泽市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与调适[J].现代职业教育,2018(24):315-316.

[5] 宁廷国,余云龙,姜德龙.民办高职院校新生心理调适探析——以重庆能源职业学院为例[J].林区教学,2017(10):247-248.

猜你喜欢

心理调适新生高职院校
重获新生 庇佑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新生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践学生心理调适初探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老庄的“和谐”思想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