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财务时代下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2020-08-04宫义飞李佳玲李沛樾石飞菲夏雪花

会计之友 2020年16期
关键词:智能财务培养路径

宫义飞 李佳玲 李沛樾 石飞菲 夏雪花

【摘 要】 当前,“大智移云物”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技术进步引领着企业的管理变革和转型。在这一背景下,市场更加需要能够适应智能财务时代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因此,高校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路径应做出动态调整与转变。文章重新界定了智能财务时代管理型会计人才的概念,在分析目前会计人才培养困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管理型会计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模型,从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方法改进、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践平台搭建以及综合评价系统完善五个方面提出了智能财务时代下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 智能财务; 管理型会计人才; 职业胜任能力模型;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F234;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0)16-0044-07

一、引言

2017年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分析发展规划指南》中指出,要深入推进智能分析在各个行业工作中的应用。于是,会计行业被迅速渗透和迭代发展,“智能财务”这个新名词频繁冲击着财务人员的眼球,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已不能适应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标志的智能财务时代的要求,以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管理型会计走上舞台。在智能财务时代,人工智能利用大数据处理能力能在几分钟内完成会计人员大约5天的工作量[1],不仅能省时省力,还能使会计人员将资源重点放在附加值更高的管理型会计工作上。因此,会计人员的工作已不再局限于基础核算和传递信息,会计人员需要参与到预测、决策、执行和评价的各个过程中,成为企业价值管理的参与者,这也对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构建云财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如何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其智能化新技能,使其成为管理型会计人才,无疑成为了高校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一大难题。本文在分析智能财务时代下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后,基于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职业胜任能力模型,提出了针对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路径的建议。

二、智能财务时代下管理型会计人才概述

(一)智能财务

人工智能广泛地应用于财务领域,促进智能技术和财务会计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现有财务流程,形成了智能财务。智能财务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智能流程贯穿在财务流程中:第一,它的基础是建立于一个智能化的共享平台,以实现商业和财务一体化。第二,它的核心是一个智能管理会计平台,可以促进商业智能化。第三,它的发展趋势是与人工智能密不可分的。根据其特征,在2017年,北京元年科技首次发布了智能财务共享平台,包括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共享平台、基于商业智能的管理会计平台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财务平台。其中,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共享平台将财务与业务相融合,改变了传统的业务流程、会计核算和管理流程相脱离的现状,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基于商业智能的管理会计平台上,财务人员可以借助商业智能强大的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发挥功能和价值,获取多维立体的商业信息,从而使财务人员由数据的搬运工转变为数据的整合者;而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财务平台将人工智能嵌入企业日常会计工作中,需要财务人员改变传统工作方式,拥抱前沿的人工智能科技,在实际业务中挖掘价值增值点[2]。

(二)管理型会计人才

智能财务时代下企业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对于高素质的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由于管理型会计人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相关职能的界定比较抽象,本文基于智能财务时代背景对管理型会计人才进行了界定:智能财务时代下管理型会计人才是在传统核算层面再向前进一步,指除了基础会计专业知识扎实外,还应具备管理、金融、税务、法律等综合知识,并且拥有一定分析决策能力、战略管理能力、数据挖掘整合能力、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财务相结合的能力以及注重沟通协调、组织领导的复合型人才。为真正发挥会计人员在日常业务活动、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培养优质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高校针对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却略显迟缓。

三、智能财务时代下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困境

目前大部分高校针对会计人才的教育方案是以高素质核算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主,要求注重理论、专业操作和专业技能,而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体系尚未建立,这显然已经落后于当前智能财务的飞速发展。

(一)课程体系不完善

新经济、新技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中,由于初步涉及“智能财务时代”和“管理型会计人才”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高校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大多数是针对传统财务会计方面的,缺乏大数据背景下的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的支撑,如缺少资本预算、战略决策、风险管理、税务筹划等学科知识,学生对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了解程度也不够[3]。这种注重专业化而忽视跨学科多元化的课程体系,难以培养学生应对智能财务时代下较为综合性工作的能力,步入工作岗位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的局面。

(二)教学方法滞后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和知识呈现量级增加,但高校并未广泛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方法上,如利用AR技术将生产、经营环境仿真化,使学生了解其流程运作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少,导致学生不了解行业相关知识,缺少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同时,高校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大部分教學引用课本实例,没有将实务界关注的动态案例引入课堂,使学生无法了解最新的经济形势、经济政策和人工智能的运用,导致培养的会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和深度不能适应智能财务时代的客观需求。

(三)师资紧缺

在智能财务时代背景下,管理型会计人才需求的增加使大部分的高校未能及时调整师资力量。高校部分教师没有组织战略、产业结构、应用技术等企业实践经历,难以传授实务经验。此外,部分高校教师虽然同时具备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金融以及经济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却不了解智能财务共享、大数据财务分析、模拟实践及云会计平台等知识,而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却未掌握运用人工智能进行实操教学的技能,无法兼具专业技能和大数据应用技能,因此,难以适应智能财务时代的教学需求。

(四)实训教学环节薄弱

对于智能财务时代下的管理型会计人才来说,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企业十分注重核心商业信息的保密,加上学生在实习期间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和价值并不显著,少有企业愿意配合实行产学研合作教学。而校内实践课程基地通常是实训室,对于学生来说缺乏真实性,不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进而导致学生无法在实践中发现、分析、解决并总结各类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对会计专业的学生相关能力培养的实训环节不够重视,如缺乏对校外导师的考察,导致校外导师未能发挥专业性的指导作用;无法按时对学生的校外实践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和指导,导致实践的效果并不理想;降低了对学生在案例研究中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要求,导致学生在面对经济市场的变化时,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显然不能满足智能财务时代下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要求。

四、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职业胜任能力模型构建

智能财务时代下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职业胜任能力是决定其能否完成时代赋予的职责的关键,因此,下文基于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困境,结合智能财务时代的特征,构建了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职业胜任能力模型,以期为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良好借鉴。

(一)相关概念

“胜任能力(Competency)”的概念最早由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测试胜任能力而非智力》(《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中提出,是指任何可以测量的,能将工作岗位中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体特征,例如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4]。本文所指的管理型会计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是指管理型会计人才在智能财务时代所具有的道德、知识和技能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麦克利兰构建了著名的“冰山模型”,为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持,他将人的专业胜任能力描述为一座冰山,分为表面的海上冰山和深藏的海下冰山两部分(如图1)。海上冰山部分为显性胜任能力,包括知识和技能;海下冰山部分为隐性胜任能力,包括角色定位、价值观、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

(二)管理型会计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

麦克利兰的研究引起了各国会计职业团体对会计人员胜任能力的探讨。2014年4月,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联合发布了《全球特许管理会计能力框架(CGMA COMPETENCY FRAMEWORK)》(简称“《CG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它以道德、诚信和专业精神为基础,构建了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的四方面职业技能:技术技能、商业技能、人际技能和领导技能[5]。

在智能财务引领会计人才转型的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预期能力要求也面临着变化。本文重新梳理了管理型会计人才胜任能力要素,借鉴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和《CG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设计了基于职业道德价值观、专业知识、行为技能和领导技能的能力四要素的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职业胜任能力模型(如图2)。同时,从四个方面选取20项管理型会计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模型指标(如表1)。

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职业胜任能力四要素由职业道德价值观为基础向专业知识、行为技能和领导技能层次性递进。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职业胜任能力是一种动态的能力推进机制,各层次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职业道德价值观是管理型会计人才职业胜任能力的基石,会计人才需要在其职业环境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和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多次强调职业道德问题,为成员团体提供指南,保证会计人才在职业生涯和后续学习中持续发展职业道德价值观[6]。在财务舞弊手法更加隐蔽,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传播更加快速的智能财务时代,会计人才是否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将直接影响会计及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将直接影响社会财务数据的动态性和时效性。

专业知识包括财务会计与报告、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绩效评价及改进、预算管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税务会计与筹划、数据挖掘整合能力、计算机信息技术及运用、战略管理能力。智能财务时代下,商业智能的管理会计平台对管理型会计人才数据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业财融合的财务共享平台要求管理型会计人才对财务流程进行设置,实现业务和财务自动对接,并利用新技术对绩效评价、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和评价。此外,人工智能的智能财务平台要求管理型会计人才尝试利用智能技术在实际业务中去挖掘价值增值点,以适应智能财务时代带来的挑战。

行为技能要求管理型会计人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适应新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形势的千变万化,主要包括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智能财务时代下,虽然智能软件已能够进行手工记账、信息录入、数据合并和统计汇总等活动,但是智能财务是没有情感的一种程序软件,而生活是千变万化的。会计人才不仅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运用其沟通协调能力,与各组织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際关系,准确向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传递有用的信息。

领导技能包括组织领导、分析决策能力、激励他人及培养、业绩驱动及创新等。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总裁Jeffrey Thomson认为,管理型会计人才一定要具备领导技能,领导技能是指会计人才在企业的任何层级都可以成为领导,他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影响员工和激励同事,以推动企业全面发展。智能财务时代会计行业发生重大变革,但企业对人工智能的引入和落实还面临诸多挑战,这就要求管理型会计人才提高多元性和包容性,以激发财务创新,推动财务多元化。在财务部门以及企业转型过程中,财务负责人应担当起倡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参与到企业管理与决策中,指导企业转型的规划与实施,以使企业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智能化商业和技术环境。

五、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路径

在智能财务时代,相比于一线就业市场,高校对会计行业变革的反应较为迟缓。为了培养更多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管理型会计人才,高校应该以这场颠覆性智能革命为契机,以“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为原则,与科研机构、企业及校内外导师等多方共同努力,为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探索新的路径。基于此,根据前文所构建的管理型会计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模型,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选择路径,旨在培养符合智能财务时代发展所需的管理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具体路径选择如表2所示。

(一)丰富课程培养体系

智能财务时代的到来,让经济、技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也促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逐渐电子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会计信息系统相关的设计、开发与分析等新要求也日益显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知业务、精财务,还要全面掌握与财务相结合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高校应在原有通用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综合能力课程之外,增设管理型会计人才的新课程,如表3所示。另外,这种多元化课程培养体系,不仅能提高学生智能化思维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佐会计的能力,还能培养出符合管理型会计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模型中要求的具有突出的数据挖掘整合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管理型会计人才。

(二)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高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远远落后于现实需求,仍然以教授如何做账为主,缺少对学生分析与解决实务问题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软实力恰好是智能财务时代下管理型会计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胜任能力。另外,在智能财务时代,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与信息化整合能力也同样重要。因此,高校需要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设置方面加强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1.案例教学

目前,高校的教学内容仍然偏重核算型为主的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程度不够高。在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时,应当以真实的会计实务案例为教学基础,选取的案例也应该符合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智能财务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案例要紧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技术,并及时进行更新。作为连接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纽带,案例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可以模拟真实的财务情境,使得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将抽象的内容生动化、具体化,让学生自主分析,培养发现并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7]。同时,高校也可以鼓励或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案例分析大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财务专业知识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学术创新思维,并培养学生时刻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前沿动态的意识。

2.沙盘模拟

会计作为一门理论性、方法性、业务性和操作性都十分强的学科,如何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成为所有会计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目前各大高校的当务之急是培养进入社会就能适应现实工作需要的实用型会计人才。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法正是有利工具之一。沙盘模拟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注重业财的融合,培养学生对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的感性认识。学生在参与日常经营的同时,兼顾企业组织结构、所处市场环境、企业总体战略、组织生产营销和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改变了传统教学将业务流程、管理流程与会计核算相脱离的局面。通过沙盘模拟教学,学生以经营管理者的角色,直面残酷的市场环境,能体验企业的运作流程、团队协作管理以及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压力,同时业务财务两手抓,增强学生的综合管理水平。

(三)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智能财务时代下的管理型会计人才,离不开一支专业水平高超、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方面,建立能够适应智能时代发展的复合型师资团队。首先,高校可引入既精通传统会计知识和管理经验,又具有计算机信息化或数字化、智能化教育背景的教师,建立多元化、综合化的教资队伍。其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让教师深入信息技术水平领先的企业之中,接触与财务智能化相关的管理工作,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此外,高校还可以定期邀请会计信息化相关的专家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指导会计专业的教师进行智能财务软件的培训,学习它们的开发、设计和操作。同时,教师应积极参与互联网经济等学术会议和企业调研活动,与同行业的资深人士进行人才培养的交流,探讨智能财务时代下,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与潜在路径。这类复合型的导师团队在日常教学环节中,应该更加侧重指导学生体验并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同时培养学生实务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导师也需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及时向学生介绍或者引导学生自主了解会计制度与行业法规的最新变化,提升学生实践认知与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

(四)搭建创新实践平台

在增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高校应积极为学生搭建各种实践平台,让学生将知识与实际问题平稳对接,以打好理论基础、提高实践能力。目前,高校可以更多地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象牙塔”,参与企业实地调研。或者通过线上或线下平台参与各类行业前端的学术会议和课题研究,也可以邀请各业界成功人士或者行业专家深入高校,与学生近距离交流指导,避免学生与实际脱节。

1.移動课堂

移动课堂的引入打破了“闭门造车”这种与实际脱钩的教学模式。高校可以将课堂搬进各大企业,让学生从书本里走出来,与企业进行深度的交流学习,拥抱会计行业前沿的技术和管理,了解公司战略目标和经营理念,学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深入理解企业资金管理和资本运作,实现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并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8]。不仅如此,让学生聆听来自企业专家的管理经验分享,近距离接触企业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了解企业如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财务深度结合与应用,从而开拓他们的视野,帮助其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毕业后也能快速适应经济社会,适应不同企业,从而更好地向高素质管理型会计人才方向大步迈进。

2.产学研协同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资源竞争也越发激烈,各大高校在寻求扩大自身资源方面更加注重跨行业、跨地区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拥有良好实践环境的企业伙伴[9],通过与这些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另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一起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实务操作强、专业性强的高层次会计人才。基于这样的高定位和高要求,高校需要与企业、科研机构协调发展、协同互助。由此可见,产学研协同育人是满足当前智能财务时代对管理型会计人才要求的有效路径之一。

产学研集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优势于一体,通过合作和创新方式重组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将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高校,以专心科研为主的科研机构和以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企业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目前,在会计行业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也经常扮演着“中介”的重要角色,对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三方进行必要的调节与监控,具体关系结构如图3所示。当前,在智能财务时代下,互联网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学生如果仅拘泥于课本,则无法及时清晰地了解到实务界最新的动态。但产学研为企业和高校搭建了信息沟通的平台,建立了智能财务系统的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调研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行业前沿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也可以收集学生对技术更新和运用的想法建议,更好地引进专业人才。因此,通过搭建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既能缓解学生、科研人员“不懂市场”的尴尬,也有助于突破企业缺乏技术人才的困局,从而培养出更能够了解和适应智能财务时代发展的会计人才。

(五)完善综合评价体系

以往传统的评价方式一般是按照学业成绩或者以学业成绩为主进行衡量。由于智能财务背景下的管理型会计人才需要掌握多种能力,这就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实践为主、考试为辅”作为导向,重新建立一个针对智能财务时代下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考评机制,能够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估的多维度指标评价体系,比如,可以参照职业胜任能力模型,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价值观、专业知识、行为技能和领导技能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分别赋予一级指标以及其所对应的二级指标不同的权重比例,再根据各指标的详细内容设定评价标准。但指标评价体系离实现全面准确量化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事业单位、教育专家和会计专家等联合拟定评价系统,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10]。

六、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应用给会计人才要求带来了较大改变的同时,也给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挑战。目前会计人才正在向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型,高校应顺应智能财务时代下会计人才的发展与需求,以“胜任力”为导向,丰富课程培养体系,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完善综合评价体系,以增加管理型会计人才的数量,提升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职业胜任能力,以期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高层次管理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榕芬,钱建伟,吴国强.G高职学院适应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研究[J].会计师,2019(22):73-75.

[2] 韩梦婷,何瑛,杨琳.CFO的智能财务能力框架及智能财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商业会计,2020(3):29-33.

[3] 宿晓,代益香.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环境下创新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商业会计,2019(3):116-118.

[4] 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14.

[5] 黃益雄,胡伟.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解读及启示[J].财会通讯,2015(25):10-12.

[6] MCPEAK D,PINCUS K V,SUNDEM G L.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education standards board:influencing global accounting education[J].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2012,27(3):743-750.

[7] 吴莹,李爱琴,马锦,等.我国会计专业硕士案例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3):271-273.

[8] 广东工业大学MPAcc.脚踏实地,学以致用——MPAcc课堂与产业深度融合[EB/OL].http://mpacc.mbachina.com/portal/detail/108767,2017-06-10.

[9] 刘晓宏,孔祥年.高校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江南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7(6):64-67.

[10] 丁佩芬.“双导师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3):56-57.

猜你喜欢

智能财务培养路径
引领管理变革的智能财务应用研究
“大智移云”背景下关于会计本科教育的若干思考
基于智能财务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浅论大数据驱动企业智能财务发展的思考与探究
基于“互联网+”智能财务的探讨研究
基于“互联网+”智能财务的探讨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会计转型与智能财务的探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