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移云”背景下关于会计本科教育的若干思考
2019-11-11刘泽荣张慧敏高若瑜
刘泽荣 张慧敏 高若瑜
摘要:随着“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的会计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认为目前高校在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远远滞后于现实需求,因此,高校需要在课程设置、教育观念等方面加强会计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承担起培养新型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时代重任,为会计本科教育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会计教育;财务云;智能财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077-03
“大智移云”即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简称,它们的相继出现对各行各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各行业原有的生产、运营及管理模式,同时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会计假设、会计方法、程序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界限日趋模糊,现有的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大智移云”不断发展的环境。
一、“大智移云”背景下的行业趋势对会计本科教育的挑战
随着“大智移云”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会计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本文认为,会计本科教育应该培养出同时具备以下三种特征的人才,以适应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
(一)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
在“大智移云”的背景下,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都由计算机解决,报表凭证都由大数据库来完成。为此,实用型会计人才不仅要熟悉会计业务,还要懂报表、懂公司运行,能即时给予决策者相关的信息。会计工作要能够通过会计提供的各类信息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从而做大利益相关者的共享蛋糕。因此,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应将原先“提供投资和信贷决策有关的信息”的会计目标拓展为“提供资源配置等商业决策所需的信息,且着重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高校的当务之急是培养走上社会就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实用型会计人才。
(二)培养职能立体化的会计人才
所谓职能立体化会计人员,是指应聘人员不仅仅必须具备经济法、税法、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涉猎计算机、期权、证券投资、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内容,以提供更加全面、更为专业的建议。在“大智移云”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出现了财务机器人,进入了智能财务时代。机器人帮助财务人员完成简单、重复性、低附加值、占用大量劳动力、可流程化标准化的劳动,使财务人员从繁杂、重复的业务中解放出来,去从事那些具有高附加值的工作,如数据分析、绩效评价、财务管控、流程再造、决策分析支持、投资融资决策、风险管理等。因此,财务智能时代,需要跨界、跨专业、跨职能的财务人才,以便更好地发挥智能技术的正面作用,并且有效避免由使用智能技术带来的失控和危机。
(三)培养紧跟时代发展的会计人才
“大智移云”背景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会计人员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进行经常性的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树立全新的专业理念,就不能很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需求。因此,未来的会计人才应该有自我激励、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从内心深处有成为“互联网+会计”时代新会计人才的充分准备。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人才不应该局限于大学学习的有限的知识技能,而要能够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手段,借助信息辅助新技术,从战略层面高效分析数据,为公司高层进行决策提供有效建议。这样的高校会计毕业生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长期适应于本职工作。
二、现有会计本科教育不能满足“大智移云”背景下人才需求的表现
为了适应“大智移云”的时代特征,各行各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生产、运营及管理状态,然而现有高校本科教育却不再满足社会需求,其主要表现有如下方面。
(一)教学内容仍偏重于理论,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而目前高校本科会计教学仍然围绕着准则、偏重于理论教学,侧重于对知识的讲解,很少考虑到行业当前的具体情景。加之大部分高校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真实的会计工作体验,讲授的知识点大多围绕教材展开,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单向的传输和接受的过程,且考核方式基本上局限为书面考核,而疏于实战能力的训练。属于教学模式创新的案例教学往往倾向于经典案例教学,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对学生发散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其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尽管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为会计专业学生安排了实习课程,但会计本科的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时常常表现为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用人单位不得不花大成本从头培训,造成了会计教育工作的极大浪费。
(二)课程体系存在不足,协同教学尚需完善
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有如下特征:
1.现有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除了包含会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必修课程外,还包括市场营销、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以及与资产评估、证券投资等相关的选修课。但相对于会计专业课程来说,入学第一年以及其后的公共基础课,如《道德思想品质》等课程所占的课时比重仍然偏高,从而使得专业课的教育时间相对偏少,这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培养。
2.大部分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为技术导向和效用导向,而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全忽视了“大智移云”背景对于会计学科的要求。课程设置主要围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等来设置会计主干课程,这种设置能够实现与相关的考试对接,但其导致了知识的碎片化和拼盘化,不同主干课程之间的相关性较小。忽视“大智移云”背景,直接造成了学生学非所用的后果,导致了会计本科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3.在“大智移云”时代,信息技术的掌握是新时代会计人才必不可少的技能。然而,目前很少有高校将互联网技术相关课程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即使设置了电算化教学,往往仍继续停留在会计软件操作层面,单机运行,使学生缺乏互联网思維,缺乏互联网安全及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知识。在完全脱离时代背景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会计本科学生,就业后难以融入“大智移云”的工作现实中,这种因果关系不言自明。
(三)教师照本宣科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必不可少。然而为了达到职称评审、工作业绩等方面的要求,很多高校的会计教师只能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学术研究中,而对于教学本身的投入非常有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他们也常常只能照本宣科,无法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行教学,活化理论知识。此外,由于学习时间的局限性,很多高校教师都无法同时具备计算机技能和会计专业技能。为了按时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许多教师根本无缘本专业及“大智移云”时代所需知识的继续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将互联网思维与会计知识融会贯通,无法将两类学科有机融合,最终导致教学质量较低,不利于网络经济时代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四)会计专业本科生所学与所需存在差距
目前会计教育主要围绕教材展开,甚至把教材视为向学生传授显性知识的唯一途径,这种形式的教育忽略或弱化了教育本体论的问题,“教”与“学”的矛盾不断呈现。学生只是单向的被动接受者,所学与所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且现行的考试反馈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单向的知识提供机制。过度强调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导致学生鲜有发散性思维,难以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和会计的边界去思考问题。教育与职业发展的不同步性导致会计毕业生难以较好地面对动态的环境挑战,造成会计专业本科生严重过剩,而合格的会计人员奇缺的怪异现象。
三、对会计本科教育的改进建议探讨
根据目前高校本科教育存在的不足,结合“大智移云”的环境要求,本文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
1.转变教师角色观。“大智移云”时代的高校会计本科教师应该实现如下角色的转变,即:从“道德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道德发展的向导”,由“知识的传播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促成者”,由原先“问题的解决者”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顾问”。
2.转变教材观。“大智移云”时代的教材是会计专业本科生教育的第一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教育的过程应把教材知识和时代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会计学科的实用性,降低会计本科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程度。
3.转变课程观。传统的教学中,“课程”被理解为教材或课文,规定学校“教什么”,学校和教师就忠实有效地去传递、落实课程内容,完成课程任务。而“大智移云”背景下,课程应该不局限于教材、教学内容,而要包括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是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
(二)课程设置的改变
课程设置不仅限于会计理论等理论体系课程,同时要围绕泛会计的价值管理设计课程群模块,同时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对于基础公共课如《思想道德品质》等课程,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完成,从而有效节省时间,让位于专业课学习。
2.关注管理会计信息化,减少由于课程内容设置不当而造成的教学时间的浪费。3.利用上述课程设置调整后的时间来开设《云会计》等匹配“大智移云”背景相关的有关课程。
(三)校师与企导相结合
基于实习流于形式问题,参考MPAcc的双导师制,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度,并推进校企合作模式。校內导师负责理论知识的考核,企业导师紧跟“大智移云”背景,负责实践学习的考核,双管齐下,对学生最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测评。相较于传统的、单一的校师授课,校内外双导师制能够加强会计本科教育的实践性,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为“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本科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大智移云”背景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所以终身学习就成为会计人士的必然选择。如果在大学本科教育期间,学校教育不能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那么走出校门的学生就不能够及时掌握企业要求的新技术,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所以,时代发展也要求高校能培养出自我激励、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会计人才。
(五)教学模式的转变
构建并实施基于能力和素质嵌入的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针对会计学专业要求学生实践能力强的特点,教学中心从以知识传授向以能力培养转移。
1.“大智移云”为教育教学带来了重大变革机遇,手机等移动终端为教师开展教学互动和即时评价、激励提供了条件。未来课堂更强调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同时采用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提升学生素质为主的情景教学、探究性教学、课堂辩论、文献述评、课题研究、实验教学、小组讨论以及团队教学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手段,促进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校会计本科教育还可以主动高效利用微博、微信和慕课等互联网支持的学习资源,充分利用时空的弹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效的自主学习者,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长期职业竞争的能力。
四、结束语
本文从“大智移云”背景出发,阐述了关于会计本科教育的若干思考,分析了现阶段高校会计本科教育与受到“大智移云”冲击的行业需求的不兼容和不适应。“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本科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希望通过文中的改进建议,能够为高校提供一些会计本科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使高校培养出能够较好地适应“大智移云”背景下行业需求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Ping Lai,Kun Xiao.Role of teaching material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7,(16).
[2]李晶.智能财务机器人时代财务人员自我提升[J].财会学习,2018,(24):48-50.
[3]姚美娟,董必荣,王瑶瑶.“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7,(06):115-117.
[4]王伯平.云会计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8,(01):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