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的国际组织人才战略

2020-08-04丁红卫

国际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职员外交日本

丁红卫

【内容提要】日本在国力增长期间开始着手加强国际组织人才派遣的机制与体系构建。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随着国力减弱及其导致的国际地位下降,日本开始调整外交政策与实施方式,更加重视利用多样化外交手段开展多边外交,并从制度、资金等多方面强化国际组织外交。在通过实施政府开发援助加强国际组织外交的同时,日本采取增加向国际组织派遣青年专业职员(JPO),提供政策、资金支持等方式构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派遣体系。在重视增加派遣人员数量的同时,日本近年非常重视国际组织人才层次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日本加大吸引国际组织入驻的力度,在气候变化、环保、脱贫等领域较为有效地提升了其在国际组织的外交能力与议题设置能力。日本采取的国际组织人才战略有利于提升其外交软实力、加强国际话语权。现今,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不断融入全球治理体系。这一进程中,中日两国间的竞争与互补关系并存。理解日本的国际组织人才战略及其人才培养与派遣机制,不仅可以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开展区域合作提供参考,也有助于构筑战略性双边及多边关系。

战后的日本为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国际形象,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及其实施方式,从制度、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加强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参与度与话语权。通过政府开发援助开展经济外交和国际组织外交,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规则制定,强化在国际组织中的交涉能力,提高人才外交效率。

一、日本国际组织外交的转型

现今,国际社会不断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各国都在不断摸索新的治理模式。曾经的日本外交基于国内经济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与国际地位的提高等前提展开,拓展外交领域并非日本外交的难题。而今,面临国力减弱及其导致的国际地位下降,日本政府认识到外交软实力、特别是多样化外交手段组合的重要性,提出“以外交手段与外交力度的强化克服国力降低可能引发的外交弱化”,实施综合性外交举措。①日本外務省:『外交青書』、2018年、第12页(日本外务省:《外交蓝皮书》,2018年,第12页),https://www.mofa.go.jp/mofaj/gaiko/bluebook/2018/pdf/pdfs/1.pdf#page=4。在此背景下,日本的经济外交开始转型,逐渐淡化其区域开发援助的色彩,在重视开展多边经济合作、为日本国家利益服务的同时,更加重视通过国际组织人才战略提升其国际话语权。日本为此采取的主要手段是改革政府开发援助(ODA)、强化国际组织外交人才的培养与派遣机制。

日本的ODA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双边ODA(包含日元贷款、无偿资金援助、技术协作等)和多边ODA。多边ODA由日本外务省主管,又称外交ODA。日本的外交ODA多是通过国际组织或与国际组织合作实施,其最大特点在于灵活利用国际组织的特性同时开展公共外交。通过国际组织开展对外经济援助,不仅能够保证日本援助项目的顺利实施,还能够相对减轻自己的负担,从而获得更大的援助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中树立自己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增加了援助项目的合法性,降低了援助与投资风险。

日本的联合国及国际组织外交在其ODA预算不断增加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得以扩大和充实。日本在联合国资金的负担比例自1983年超过10%以后持续增加,至2000年达到历史最高值20.57%,一度接近美国;之后由于日本国内的财政赤字、经济下滑等问题,该比例不断降低。2019年开始的未来三年,日本的负担比例将降至8.56%;同期中国的负担比例将大幅上升至12.01%,成为联合国第二大出资国。

随着经济外交的资金支撑能力不断减弱,日本政府和国内舆论担忧联合国经费分摊率的下降导致日本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影响力的降低。为此,日本政府于2015年2月将实施多年的《新ODA大纲》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开发协力大纲》,强调了官民协作进行开发援助,同时重视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该大纲认为在ODA资金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不断尝试多边外交手段的多样化将日益重要。①日本外務省:『開発協力大綱について』,2016年2月10日閣議決定 (日本外务省:《开发协力大纲》,2016年2月10日内阁决议),https://www.mofa.go.jp/mofaj/gaiko/oda/seisaku/taikou_201502.html。为增强国际话语权、保持国际影响力,日本着力强化在国际组织中的交涉能力、议题设置能力并注重提高人才外交的效率。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大量国际化人才的支撑,日本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在外交ODA总预算不断减少的情形下,日本承担本国派遣到国际组织职员与部分干部派遣的费用(包括国际组织职员派遣信托基金和2017年开始的国际组织干部职员强化资金)持续增加,至2003年已超过15亿日元。2015年,日本将培养全球化人才并依靠其推动国际战略确定为“日本再兴战略”的目标之一,开始大幅增加人才派遣预算。②和喜多裕一:『開発協力大綱の下での我が国政府開発援助等の在り方に関する決議』、『立法と調査』、参議院事務局企画調整室、2015年9月、No.368、第74页(和喜多裕一:《开发协作大纲中我国政府开发援助的相关决议》,《立法与调查》,参议院事务局企划调整室,2015年9月,No.368,第74页)。同时,为避免因早期国际组织干部退休导致的人才断层,建立与国际组织之间干部人才交流的渠道,日本自2017年开始新增干部派遣经费预算,人才派遣相关预算增至22亿日元,相当于2014年的两倍。青年专业职员(Junior Professional Officer,简称JPO)的年度派遣人数也开始大幅增加,国际组织人才派遣机制得以进一步强化。

日本未来的多边外交战略中,多边ODA将更多纳入民间资金,在有限的经济援助中强化软实力与影响力,推进“面对面”的可视化援助。此外,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协作,提高援助效率也是《开发协力大纲》中明确提出的目标之一。可以预见,未来日本仍将重视通过国际组织进行经济外交,人才将成为日本国际组织外交的重中之重。

表1 日本国际组织人才派遣预算(单位:亿日元)

二、日本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派遣体系

国际事务中,建立在价值观、正当性和道义制高点基础上的“道义性话语权”与基于实力地位形成的“结构性话语权”、制度设计和制度认同的“制度性话语权”等形成一国的国际话语权体系。利用国际组织的普遍性与专业性展开多边外交,通过人才培养与派遣加强议题设置的引导性也是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来源。①张志洲:《金砖机制建设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当代世界》2017年第10期,第40—41页。

日本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派遣与其ODA政策目标、外交需求是一致的。日本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就认识到国际组织人才对日本外交的重要性并着手强化增派国际组织职员等机制建设。当时的日本虽已成为国际组织的出资大国,但在国际组织任职的人数较少,与联合国根据各国的经济规模、负担金额等测算的各国可派遣的合理国际公务员人数相比尚有很大差距。90年代《ODA大纲》实施期间,日本经济进入减速期,在不增加ODA预算的前提下,日本政府开始调整ODA的构成以利于增加国际组织人才。这一做法既有利于日本开展国际组织外交,又可以向国内舆论解释ODA使用的合理性。

同时期,一直以亚洲各国各地区为主要开发援助对象的日本ODA开始关注非洲、中东、中南美洲以及大洋洲等国家地区。此外,随着国际形势不断复杂化,国际组织外交的内容从传统开发援助扩大至维和、反恐、防灾、环保、气候变化、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ODA实施区域与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国际组织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2015年日本国会通过的《开发协力大纲》首次提出ODA应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宗旨,进一步明确了增加国际组织人员派遣规模等具体目标。ODA的实施方式也由以资金援助为主转向增派人员、实施“面对面”援助、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等领域。为此,日本需要进一步强化国际组织外交,培养国际组织年青人才以及干部人才。

(一)人才派遣制度的确立

国际组织的人才战略中,通过实施综合的选举战略与措施等获取高层关键职位固然重要,但更多的专业职位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领域经验且不需培训就可以发挥作用的青年“现成人才”。因此,对人才派出国而言,发掘潜在人才、着眼长期的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征集职位等框架之外,日本外务省国际组织人事中心开设了其面向日本国内的人才储备与培养机制。

日本政府于1974年开始启动向国际组织进行人才派遣的相关机制,早期重点着眼年轻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与储备,这便是青年专业职员(JPO)派遣制度。该机制以培养专业领域的正式国际公务员为主要目标,针对35岁以下、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与两年以上相关领域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一定期限内(原则为两年)由日本政府负担派遣相关费用作为国际组织的专业职员从事相关工作。可在国际组织就职的专业人才指具有行政人口学、经济学、信息处理、财务、法律、图书馆学、社会学、统计学以及医学、农业、工学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才,且同时具备熟练使用英语、法语等外语的能力,即“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单一的文学、体育、艺术、外语等专业不作为可派遣专业认定。

该派遣机制为日本早期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日本的国际组织派遣人数不断增加。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工作的职员中出现了绪方贞子等代表国家形象的高级官员。进入21世纪后,在国际组织工作的日本专业职员以及D1级别以上干部的数量逐年增加。有JPO经历的人数在日本国际公务员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现今已经超过45%。该制度对日本国际组织人才派遣的贡献得到日本政府和国民的高度认可,成为日本储备和输送国际组织人才的重要途径。

进入2000年以来,受日本政府ODA预算大幅削减的影响,长期以来基本呈增加趋势的JPO相关预算也于2003—2005年大幅度减少,但JPO派遣人数并未减少。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任职的人员数量一直呈增加态势。这也说明日本人才应聘国际组织职位时的竞争力在不断提高,JPO等人才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日本外务省的统计显示,在每年被国际组织新录用的日本籍专业职员中,有JPO经历者所占的比例一直超过60%,最高的2013年达到87.5%。2000年以来,国际组织录用的总人数中,有JPO经历者的比例平均达75%。D1 以上干部官员中,有JPO经历的人数和比例也在逐年提高,2010年分别为23人、34.3%,2018年增至33人、近40%。①日本外務省:『国際機関職員派遣信託基金拠出金』,2018年6月12日(日本外务省:《国际组织职员派遣信托基金资金》,2018年6月12日),https://www.mofa.go.jp/mofaj/files/000370055.pdf。可见,JPO为日本参与国际组织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已成为日本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派遣的主要途径。

表2 日本国际组织人员构成情况

(二)人才派遣制度的支持保障体系

目前,日本与43个国际组织签署了JPO派遣协议,在35个签署国中名列前茅。不仅如此,由于每年派遣人数不断增加,现今每年的JPO派遣人数占当年录用总数的比例已与德、法等国不相上下。①外務省:『平成30年度行政事業レビュー議事録』,2018年6月12日,第9—10页(外务省:《2018年度行政业务评价议事录》,2018年6月12日,第9—10页),https://www.mofa.go.jp/mofaj/files/000376294.pdf。这与日本政府的资金保障与人才培养储备机制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

对国际组织人才的资金支持始于JPO制度启动的1974年,日本在每财年的外交预算中设立。随着JPO派遣人员的增加,该制度得到日本政府和国内舆论的高度认可。2018年的JPO信托基金(23亿日元规模)在日本各项外交预算中位居第五位,足见日本对JPO人才培养与派遣的重视。

向国际组织派遣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充足的人才储备。为进行潜在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日本各主要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成立研究生院,开设国际开发与国际组织等相关课程。不仅如此,国际组织的空位招聘竞争非常激烈,有时甚至达到200人应聘一个职位的情况,有国际组织任职经验是在激烈竞争中胜出的重要条件。因此,应聘者曾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担任志愿者或者有JPO经历是非常有利的,也是成为国际组织职员的“捷径”。

日本外务省于2002年开设了电子登记系统,为在该系统登记、有志成为国际公务员的相关人员提供国际组织招聘等信息。截止到2018年底,在该系统登记的符合条件的适龄人员超过1500名。结合该登记系统,日本外务省还与日本主要大学合作,定期举办研讨会与培训等,不仅宣传国际组织人才派遣的方针措施,还组织笔试、面试培训与讲座等,旨在提高国内应聘者的录用率。

日本政府还积极建立与国际组织的对话沟通机制,每年与接收JPO的主要国际组织之间进行局长级别战略对话,就JPO以及日本人职员的增员问题进行协商。另外,日本注重强化驻外使领馆与所在地国际组织的联系,当地日本使领馆负责为即将完成JPO的职员提供后续支持,为JPO的正式录用提供帮助支持。

将文化交流、加深对日理解等多领域公共外交融入国际组织外交也是日本国际组织外交的特点。2015年日本外务省还新设“科技外交推进会议”,旨在将科技外交更多融入经济外交,并着力推动向国际组织派遣高层次专业科研人员,实现国际组织外交的多元化。②角南笃:『日本の科学技術外交』,《論究》、衆議院調査局、2017年12月、No.14、第22页(角南笃:《日本的科技外交》,《论究》,众议院调查局,2017年12月,No.14,第22页)。

三、日本国际组织人才派遣的成效与问题

以JPO为主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派遣机制不仅增加了国际组织中日本专业职员的数量,更增强了日本专业职员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被评价为高效率向国际组织输送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一)人才输送机制不断成熟

2018年数据显示,除联合国(秘书处)外,日本JPO基金出资较高的国际组织依次为联合国儿童基金(UNICEF)、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署(UNHCR)、经合组织(OECD)、国际劳工组织(ILO)、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国际移民组织(IOM)等。现今,除联合国秘书处(日本人职员91人、数量最多)外,UNICEF的日本人职员人数为77人,是联合国相关国际组织中日本职员数最多的机构;其中,有JPO经历者达60人,占77.9%,干部级别官员4人中3人有JPO经历。UNDP的日本人职员人数为71人,其中有JPO经历者达43人,占61%;干部级别官员9人中6人有JPO经历;UNDP是除联合国秘书处(日本人干部12人)外日本人干部人数最多的国际组织。UNHCR中的日本人职员数为58人,有JPO经历的为49人,占比高达85%。此外,WFP39名日本人职员中26名有JPO经历,比例达67%。①日本外务省:『2018年版開発協力参考資料集』,2019年8月22日(日本外务省:《2018年版开发协力参考资料集》,2019年8月22日),https://www.mofa.go.jp/mofaj/gaiko/oda/press/shiryo/page22_001203.html。

通过多年派遣JPO以及各类专业职员、形成稳定的人才输送机制,日本在国际组织的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人员结构也愈加合理。到2018年末,日本各级别国际组织职员累计人数分别为P2级别75人、P3级别252人(均包含JPO派遣人员)、P4级别276人、P5处长级别160人,各级别人员稳定增加。从结构来看,日本籍D1以上级别干部职员人数和在同级别干部中的占比也在不断增加。2017年末,D1副局级达到59人、D2司级为15人、高级官员达到10人。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84名D1级别以上干部中,日本政府派驻9名、来自大学和研究机构15名、从政府机构录用16名、国际组织内部升任44名。国际组织内部升任的44名干部中,有JPO经历的多达30名。①日本外务省:『国際機関職員派遣信託基金拠出金』2018年6月12日,第10页(日本外务省:《国际组织职员派遣信托基金资金》,2018年6月12日,第10页),https://www.mofa.go.jp/mofaj/files/000370055.pdf。干部中来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人员比例较高,说明日本重视专家学者的派遣,通过人员的专业性提高国际组织人才派遣效率。

此外,配合国际组织对性别平等的要求,日本一直重视女性职员的培养派遣。自2008 到2018年,日本派遣的JPO人员中,女性人数(290人)是男性(137人)的两倍以上,日本籍专业职员中女性比例一直超过50%,到2018年年底,该比例达到62%。D1 以上级别日本籍干部中,男女分别为47人、37人,女性占44%。②日本外务省:『国際機関職員派遣信託基金拠出金』2018年6月12日,第12页(日本外务省:《国际组织职员派遣信托基金资金》,2018年6月12日,第12页),https://www.mofa.go.jp/mofaj/files/000370055.pdf。

虽然增加国际组织职员与干部并不能使日本实现所有国际组织外交目标,但不可否认,国际组织外交能力的增强为日本在文化保护、申遗、粮食安全、环保等领域国际话语权的增大、国家利益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日本政府计划今后在不断加强该制度力度的同时,采取各种综合性措施,挖掘更多的潜在人才,到2025年将国际组织中日本人职员总人数由目前的800余人提升至1000人左右。

(二)国际组织入驻数量增加

随着国际组织数量的不断增加及其影响力日益增强,吸引国际组织落户成为各国国际组织外交竞争的焦点。在亚洲地区,日本首都东京是国际组织落户最多的城市。目前在日开设办事处或分支机构的国际组织达39个,东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吸引了较多国际组织入驻,这也是日本长期从政策、资金、人员、机构设置等诸多层面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取得的成效。1975年9月,联合国大学的临时本部在东京开设,其后东京都提供无偿使用土地并利用日本政府预算施工费1.2亿日元开始建设联合国大学,于1992年6月竣工。现在,联合国大学的预算并非来自联合国,而是来自各国政府、财团、企业、个人的捐款出资。③联合国大学网站:https://jp.unu.edu/about/unu/facts-figures。长期以来,联合国大学作为研究机构和智库研究全球事务,2009年联合国大会批准联合国大学开设硕士与博士研究生课程,并于次年开始招生。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东京和大阪分别设有亚洲文化中心和文化遗产研究院,带动了日本文化遗产以及申遗的发展。其他联合国主要基金和组织也均在东京等地设有办事机构。

日本与各个经济类国际组织的关系十分密切。目前在日本落户的主要金融类国际组织有:国际独立审计监管机构论坛(IFIAR)秘书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办事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东京中心、国际金融公社(IFC)东京办公室、世界银行东京办公室、亚洲开发银行(ADB)研究所及驻日代表办公室、非洲开发银行(AfDB)亚洲代表办公室、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东京办事处、美洲开发银行(IDB)亚洲办事处等十余个。

东京等国际化都市具备吸引国际组织入驻的有利条件,重视参与国际组织相关活动以及吸引国际性活动能够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化水平。

从国际组织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在日益加强和深化,区域性和专业国际组织的发展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国际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它们与国家体系的权力利益和价值分配功能形成了多方位的互动,全球社会结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调整和变革。这一形势下,吸引国际组织入驻成为强化与国际组织间合作机制的重要手段,也必将提高入驻国家的国际话语权与国际形象。

(三)日本国际组织人才战略面临的挑战

日本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输送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面临诸多挑战。现在愿意去海外留学或工作的日本年轻人逐年减少,国际组织人才面临应聘者不足的问题。国际组织需要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的职员,符合条件的人员在日本企业工作几年后也将会升职,去国际组织工作对他们而言薪资和晋升的魅力并不大。此外,国际组织的任期一般为2—3年,之后谋求更高职位需要待有虚位时再应聘,这给青年人职业规划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从这一层面来看,到国际组织工作并不利于青年人职业生涯的持续。此外,JPO派遣由日本政府负担费用,国际组织为派遣人员提供职位,但当被派遣到对象国或地区时,经常出现派遣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不吻合等问题,导致人员派遣效率的低下。

日本政府除了加大JPO与干部职员的培养与派遣力度外,正从提早加大教育力度、提高派遣人员专业与工作内容的匹配度、保障派遣人员的职业连续性等方面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组织人员派遣仍将是日本提升国际影响力、展开可视化经济开发援助和经济外交的重要手段。

四、对我国国际组织外交的思考

现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联合国第二大出资国。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中日间的竞争与互补关系并存。特别在东南亚以及亚洲其他国家,日本较中国更早开展开发援助等经济文化活动,其经济外交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仍有较大影响力。对中国而言,经济领域的合作固然重要,参与国际组织的规则与议程制定、树立国际形象、提升经济外交与国际合作的专业性也是重要课题。

日本政府在舆论以及国家财政赤字问题的影响下,难以继续增加对外援助预算额度。可以预见,今后日本的对外经济援助等经济外交将会比以往更加追求战略性和效率。①杨伯江、刘瑞:《“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的日本因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26页。目前,中国在国际组织的经济负担能力不断增加,但在国际组织中担任职务的中国公民较少,国家影响力仍有待加强。提高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专业人员数量和质量,对于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具有重大意义。②李华、杨娇娇:《国际组织与中国的公共外交》,《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第42页。理解日本国际组织外交的战略转型以及多边外交中人才机制的构建,对中国有重要的参考和启发意义。

(一)在强化经济外交的同时,应重视在文化、教育、人员交流等方面的投入,通过文化认同构筑与对象国之间的长期合作与信赖关系。经济合作在短期内可以取得显著成果,但若要从长期、持续性合作中取得双赢、多赢则应注重各国间的机制协调与文化认同,注重培养国民感情与知华派,重视外交软实力的整体提升。

(二)我国亟待进一步完善为国际组织培养、输送青年人才以及干部级别中坚力量人才等派遣机制及相应的资金、政策支持与评价体系。在为国际组织人才提供从选拔、培养到就业等全方位保障的同时,应着力构筑与主要国际组织的战略合作机制。鼓励支持各地方加大承办举办国际会议的力度、吸引国际组织入驻、提高城市的国际化水平,进而推动我国国际组织外交的发展。

(三)应重视国际组织人才的派遣策略。例如,联合国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在职员、干部的录用中非常重视性别平等,女性职员与女性干部所占比例也较高。结合这一 特点,可以重点增加女性派遣人数。此外,国际组织非常重视应聘人员的国际组织工作经验,对于有JPO经历的国际组织“现成人才”,应重点培养并力争再次派遣。应强化专家人才的派遣,为国际组织提供智力支持和智识贡献,强化国际组织人才的影响力和议题引导能力。

(四)从大学教育着手,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加强国际组织相关学科建设是提高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效率的前提。在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同时,重视外语能力的学习应用,鼓励学生到国际组织、跨国机构、政府机构实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师资方面则应注重增加有国际组织工作经验的专家,重视师资队伍的多样化。

(五)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加强国际组织干部级别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当今,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速度加快,各国间的相互影响涉及多层面、多领域,干部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国家与国际组织间的沟通合作,也有助于对国际规则以及多边合作产生更大影响力。同时,应进一步强化驻外领使馆与所在国国际组织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为持续稳定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打好基础。干部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六)作为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体,专业性与区域性国际组织是特定领域(地区)规则或标准的重要管理者,中国应重视专业性以及区域国际组织的作用,独立创建诸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等国际组织与相关机制,以便更好体现中国自主创建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完善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愿望,在兼顾全球共同利益的同时维护国家利益。

今后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我国加强与国际组织、特别是专业性以及区域国际组织的合作,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派遣,善用国际组织的普遍性、专业性为我国经济外交助力将凸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优秀人才在国际组织发挥其作用、参与决策,能够进一步深化我国与各国在专业领域的合作,有助于化解国家间的认识冲突,增进互信互通。

猜你喜欢

职员外交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黄金时代》日本版
迟到的理由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打错了
外交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