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研究

2020-08-03程慧慧

财会学习 2020年16期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成本管理事业单位

程慧慧

摘要:随着新时期我国经济水平的蒸蒸日上,政府部门出台的会计制度也在相应变化。通过研究政府会计制度对成本管理的影响,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事业单位强化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成本管理

从2019年年初开始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对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和指导方案,把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引导至更有利于政府公共管理的方向,进而对事业单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面临挑战

此次政府推行的会计制度改革,将各个行业的会计制度进行了统一规划,要求各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需要用创新意识改变以往的传统办公模式。此外,这项新的会计制度,虽然提供了大量的指导方案,但是大量财务工作人员却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所以这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渡期。

政府会计制度下实际操作应用上,需要进行两套核算以及财务报告。财务工作人员需要对会计工作有着相当高的专业知识理论和工作素质。不同于以往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仅靠掌握预算就可以胜任会计工作,现如今却需要兼顾成本以及核算才能从事财务工作,具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功能。

(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

在会计制度改革以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是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并不会把管理的具体内容对外公开,所以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并不会让外界因素进行监督或批评。从而使财务管理的主要活动都成为“面子工程”,没有落实到基层。

但是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的具体财务管理工作被政府以文件形式明确了下来。政府会计制度明确表示,事业单位必须将每年的财务报告向大众进行展示,并接受社会的监督和管理,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透明化,避免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制造假数据的造假行为。政府会要求事业单位按照权责发生制对各项目进行核算,并将其收录制成财务报表。

实行政府会计制度反而能促进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监督的力度和绩效管理的力度,能用高效率的管理手段降低成本支出,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机制

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其核算内容方法都是按照预算管理要求进行,为预算管理提供相关信息。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之前,政府部门往往过于重视资金的分配问题,却忽略了财务信息数据是否准确。在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后,事业单位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财务管理,将资金调配变得更加透明。在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时有着更高的合理性和客观数据性,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与政府预算相结合,能够让政府在为事业单位编制预算时有更为可靠的参考依据,同时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事业单位服务成本和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信息,为细化政府部门预算和事业单位的财务绩效考评做好前提条件,使政府部门预算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运用政府会计制度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成本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逐步落实,事业单位中的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决定了政府会计制度落实的深度,所以需要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能力培训。贯彻落实双会计核算体系指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并行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该体系中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既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政府会计制度中明文规定,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者在进行财务工作时,需要在财务会计核算上运用权责发生制,在预算会计核算上运用收付实现制。这就需要财务工作人员具备很强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

首先要在招聘阶段就把好关,建立严格招聘选拔机制,保证每一位上岗的财务工作人员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对“双基础”模式有着成熟的认识,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将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尽快落实。

其次,对于已经上岗的财务工作人员要做好对“双基础”相关内容的培训教育工作,让这些老员工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有着明确的认识。把政府会计制度的内容深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应将绩效管理重新规划,建立和财务管理相配套的员工绩效管理体制。避免部分财务工作人员的不敬业行为,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让财务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二)确定合理的成本核算范围

事业单位的种类多种多样,涉及的行业也范围极广,这也导致事业单位需要核算的对象和范围需要细致的划分,保障成本核算内容的准确性。由于事业部门需要通过业务活动进行盈利,同时也需要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因此在核算成本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资金用途来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模式。

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前提条件下,财务会计成本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以此才能及时的反映事业单位能否及时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主要包括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核算。财务报表的编辑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有明确的规定,通过“费用”要素来区分成本和指出,通过财务会计的审核确认事业单位将资金流向了业务活动还是公共服务,进而明确了核算成本的范围。

(三)对财务系统进行信息化升级

将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财务数据传输到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有助于政府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对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分析与监督,进而将财务管理的风险程度降到最低。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中,一旦会计核算时发现问题,财务工作人员能及时的将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势必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同时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也可以为事业单位进行财务信息处理和应用分析,提供最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事业单位的现代化建设。在实施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操作中,通过财务系统的升级改造,整合合同管理系统、票据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发票认证系统、往来账管理系统,可以极大提高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将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财务数据传输到政府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有助于政府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对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分析与监督,从而更有效的降低财务管理中的风险。信息化财务管理也使得财务工作变得更为便捷,具有时效性,还可以简化财务管理流程,将财务信息集中化。

(四)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

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能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保障,为财务管理工作創造更好的监督管理体系。首先,建立内控管理小组,为了能使内控体系能最为有效的贯彻落实,内控小组的成员最好是领导阶层,主要的工作人员由财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以及监管部门组成。其次,建立内控监督管理体系,这样财务管理部门才能高效的进行各种财务审核工作,进而高效的完成对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核算工作。最后,对内控监督流程进行优化。因为在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下,财务管理工作要用两套核算方法进行核算。所以要赋予进行核算工作的财务工作者更大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要加强对其监管工作,发挥财政和审计部门的作用,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并高效的运行。

根据上文可以得出结论,对成本进行管理其本质就是事业单位对支出的把控,使每一个人员都能基本满负荷地工作。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本管理仍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达成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并且,每一位财务管理工作者在工作的同时需要加强对政府会计制度的学习理解并将其贯彻落实,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罗虹,冯敏.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成本管理控制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 (22):57-58.

[2]富佳宁.浅谈石化行业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创新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9 (27):141-143.

[3]马玉健.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分析[J].财会学习,2019 (23):103-104.

[4]万钧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改革创新的现状分析[J].营销界,2019 (20):222+228.

[5]张彩云.事业单位会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分析[J].当代会计,2019 (07):91-92.

猜你喜欢

政府会计制度成本管理事业单位
以政府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政府会计制度》模拟测试探究
《政府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问题及改进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对军工企业成本管理开展评价工作的探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