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典型模式剖析及启示
2020-08-03肖红波
刘 越 , 肖红波
(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 北京 昌平 102206)
2015年12月25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注重满足质的需求,对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提出更高要求。2016年,农业部发布的《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生猪产业发展以“提素质、增效益、稳供给、保安全、促生态”为目标,促进生产稳定发展,推进标准化养殖,转变生产方式,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1]。
2017年全国生猪的年末存栏量是44 158.9万头,出栏量是70 202.1万头,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生猪出栏数量占全国出栏总量的46.9%,全国一半以上的生猪生产还是由小规模养殖户承担。小规模养殖存在生产效率低、饲养技术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疫病和环境意识薄弱等问题,而规模化养殖场也面临人工成本高、污染处理成本高、疫病防控难度大等问题,总体来看,生猪业在提质增效方面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文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讨论我国生猪产业采取何种养殖途径能够较好的提高产业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养殖收益、提高产品质量和实现环境友好。本文重点分析目前我国几种生猪养殖模式,即企业一体化养殖、公司+家庭农场、特色生态养殖3种模式的产生背景、特点和运作流程,并结合案例深入分析每种模式在保障生猪养殖优质、安全、高效方面的实践做法和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生猪产业的现实情况,提出未来生猪养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途径及建议,促进我国生猪产业向生态、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保障生猪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1 “公司+家庭农场”模式
1.1 “公司+家庭农场”模式背景 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业基本上是分散农户家庭经营模式。为了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衔接的矛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司+农户”模式经营模式应运而生[2]。生猪产业涌现一批大型养殖、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如双汇集团、温氏集团,推动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公司+农户”的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快,养殖比较效益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大量的小规模合同养殖户逐渐退出养殖业;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生猪养殖行业已经成为高风险高投入行业,难以抵御疫病风险和市场价格波动;三是早期“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农户只重效益不重环保,废弃物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2014年《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施行,这种养殖模式受到严峻的挑战,很多环保不达标的养殖场(户)被拆除或整改。在这种形势下,从“公司+农户”逐渐转变为“公司+家庭农场”的养殖模式,即通过扩大养殖规模,建设标准猪舍、提高养殖技术,增加环保设施、推广污染处理规范,提高自动化水平,最终达到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养殖户的收入水平,保证生猪产品质量,确保粪污及废弃物处理达到当地要求的环保标准的目标,实现绿色安全可持续的养殖。
1.2 “公司+家庭农场”的经济理论 “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要求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注重适度规模经营,形成规模效应[3],按照温氏公司的标准,要求现代化养殖规模年出栏1 000头生猪,统一规范标准建设猪舍,安装自动化养殖设备,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循环养殖。该模式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公司+家庭农场”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公司+农户”模式小农生产环节内部规模不经济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4]。“公司+家庭农场”通过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率,增加机械、物联网的投入等实现公司对农户的养殖目标。因此,该模式被认为是对“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创新。
“公司+家庭农场”模式是以公司为核心,通过家庭农场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经营模式。该模式的生产经营规模大,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养殖场能够持续稳定经营。同时,该模式机械化水平利用较高,且有利于容易推广优质的品种和技术,还可以有效地建立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追踪体系。该模式不断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社会的有效分工,减少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采用现代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3 案例分析—温氏集团“公司+家庭农场”生猪养殖模式
1.3.1 温氏“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简介 温氏集团创立于1983年,是一家以养鸡、养猪为主导产业兼营食品加工业等多个行业,实现多元化、跨地区发展的现代大型畜牧企业集团。1986年温氏集团逐渐形成“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养殖业逐渐老龄化,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2010年之后温氏集团开始探索“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充分发挥公司与养殖大户的优势,对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提高养殖利润。近年来,温氏的生猪养殖总量和效益快速提高,2017年温氏集团营收556.57亿元, 净利润67.51亿元,合作农户的收益为79.39亿元。上市的商品猪是1 904万头,商品肉猪的市场占有率为2.77%,销售收入增加到593.55亿元,显示了“公司+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突出优势。
1.3.2 温氏“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运作流程 温氏“公司+家庭农场”模式通过企业化的管理方式与农户之间签订契约合同,养殖户按公司统一标准建设养殖场和提供养殖设施,对于资金不足的养殖户,公司为其提供部分资金,同时为农户提供与市场价一样且更加营养的全价料、养殖技术和兽药。公司保留种猪繁育和育仔阶段,将育肥阶段得以委托的形式交给农场养殖,农户交给公司一定的预定金,生产周期结束后,公司按照合同定期回购育肥猪[4]。温氏按照额定毛利结合自己成本和市场价格确定生猪回收价格,农户养殖生猪的存活率高,可获得更高的利润。最后,合作的生猪批发市场上门取货,销售部根据猪肉的产量协调客户之间的需求(见图1)。
图1 “公司+家庭农场”养殖模式
1.3.3 温氏集团“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优势与经验 采用统一科学的规划设计,推动猪舍建设的标准化。温氏集团按照现代化畜禽养殖场标准,为合作家庭农场统一规划养殖基地,提供图纸。要求养殖场选择地势较高排水好的地方,同时猪场的建设要远离居民区,禁止人畜同居。在养殖场内规划好饲料存储间、消毒池、水池等基本的配套设施,在猪舍内设置消毒通道,每周对场内外消毒1~2次,饲料车道和废弃物通道分开,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减少疫病的产生[6]。
提升养殖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率。温氏公司注重养殖设施水平的提升,家庭农场实力高于一般农户,温氏集团雄厚的资本可以为农场生产提供帮助。例如:养殖场内安装自动送料机和饮水机,传统的人工喂料需要每天重复3~5次,而自动喂料节约时间,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7]。安装简易半自动清粪机,降低了养殖户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成本,半自动清粪机比人工清粪更加彻底,为生猪健康成长提供条件。养殖场的自动化和现代化建设减少生猪的生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研制应用饲料营养技术,提高了饲料利用率。温氏集团拥有20多名行业专家,69名博士,614名硕士研发团队,研制出适合中猪和大猪的饲料创新了分段饲养技术,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猪采用不同的饲料定量定时喂养。公司提供给家庭农场优质饲料和技术,并对生产全过程监控,建立养殖档案。技术部门为农户以3天1次的频率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服务,使用PDA终端进行管理与评估,评估的分数与农户的利益直接挂钩[4]。温氏集团在猪饲料中添加3%的柠檬酸,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增加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和日增重,生猪料肉比2.3~2.4,料肉比大幅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5]。
完善疫病防控体系,减低生猪死亡率。温氏集团在生猪疫病的防控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对于禽流感和口蹄疫病等疾病的治疗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专业的兽医站为农户统一提供疫苗和药物,防止农户使用禁用药。对农户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2017年对合作养殖户5万多人开展了2 700多场培训,大大提高了农户防疫能力,疫病的发生时能够采取正确措施,避免健康生猪的感染。温氏集团注重防疫技术的研发与新品种的引进,对生猪的生产环境要求极高,从源头上减少疫病的产生。
建立严格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产品安全水平。温氏集团建立了源头质量把控、生产过程监督和上市畜禽质量检验检疫为管理关键控制点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为食品安全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障。采用物联网技术覆盖生猪养殖产业链,形成质量可追溯体系。公司对家庭农场严格实施统一管理,实现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从源头到销售实施有效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合理循环利用废弃物,提高环境承载力。温氏集团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环境的承载能力。使用舍外发酵床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处理废弃物,降解粪污中的有害成分[6],生猪养殖场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制作有机肥,合理用于农作物的生产,减少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的肥力,且减少污染的排放,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发展的种养结合。
2 企业一体化养殖模式
2.1 企业一体化经营模式的经济理论 公司制一体化指大型公司直接投资经营的大农场,将农业生产、生产资料供应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纳入同一个经营体制内,由大公司直接经营,统一核算。这种经营模式把农业的产前、产后部门与农业生产直接结合在一个经济实体中,减少各环节之间的交易费用,加快了产品投入、加工和投放市场的速度。企业生猪一体化养殖就是由一个公司独立开展养猪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猪舍建设、饲料生产、育种、防疫、育肥、销售等,独立分享养猪的利润和承担风险。生猪一体化养殖模式,根据自身实力能够产生规模效益、减少交易的环节[8],降低市场风险,减少养殖的成本,同时管理高度集中,生猪的选种、养殖、疫病防控和成本方面等处于可控的状态,能够提高生猪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该养殖模式拥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和研发团队,有利于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但这种经营模式的发展壮大往往只是依靠自身的积累,养殖条件要求较高,疾病的风险对企业的冲击也较大。
2.2 案例分析——牧原企业一体化养殖模式
2.2.1 牧原企业一体化养殖模式的基本介绍 1992年,牧原公司处于初始阶段,是以传统的养殖为主的小规模企业,在各个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制约,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2000年以后,牧原初步形成了一体化的经营模式。2009年之后,牧原开始向生猪养殖业的产业链延伸,逐步形成了集饲料加工、养殖生产、屠宰加工为一体化的大型现代化农牧公司。目前,牧原拥有2个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3个二元扩繁场,88个全资子公司和2个参股公司。近3年牧原快速发展,2016年提供生猪320万头,2017年提供生猪723.74万头,2018年提供生猪达1 101万头,年均增长85.5%,当前市值超过1 500亿元[8],年加工饲料近500万吨,年可屠宰生猪100万头 的能力,已形成完整封闭的产业链。同时,建立了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实现全程监控。公司构建了“养殖—沼肥—种植”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被授予“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等称号。
2.2.2 企业一体化养殖模式的运作流程 企业采用的是自育自繁自养、大规模一体化生猪养殖模式,企业按照严格的统一标准自建自动化、智能化养殖场。猪舍的建筑材料具有环保的功能[8],内部安装通风设备,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公司自有饲料加工厂,对原料的采购、加工和运输均制定严格的标准与程序,确保品质符合国家标准,对饲料配方进行科学优化,满足猪群的饲养需求。公司拥有一支20余人的专业育种团队对种猪的育种和繁殖进行研发,雇佣专业的管理人员对猪苗进行培育和育肥,与专业屠宰企业合资建立加工厂,并进行屠宰[8]。公司建立品控认证销售模式,生猪质量经过合格认证后方可出栏,确保上市的肉质都能达到合格标准,优质生猪销售可辐射20多个省市,300多家肉食加工厂,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见图2)。
图2 企业一体化养殖
2.2.3 牧原一体化养殖模式的优势与经验 专业化、自动化的猪舍建设。牧原公司生猪养殖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不同日龄、批次的生猪严禁混养。采用全封闭猪舍,漏缝式地板,屋顶采用石棉瓦、水泥等物质,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同时,猪舍内安装热交换系统、自动饮水器和控温系统[10]。采用自动饲养技术直接将饲料分配到各个猪舍,每万头生猪饲养只需10人左右,每头生猪的人工成本在50元左右,提高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牧原做到了“每新建一个猪舍,都有新的技术得以应用和提升”[11]。
精准合理安全的饲料配方。牧原建有现代自动化的饲料加工厂,不仅配料精确,且实现全过程饲料无人接触污染,确保了饲料质量的安全。牧原在传统的玉米、豆粕为主的饲料配方上,经过试验和研究,开发出以小麦、玉米为主的饲料,精准衡量配方中的蛋白质的含量,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同时,牧原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猪有针对性的设计出6类32种配方技术,料肉比为2.6~2.7,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严格疫病防控措施。牧原聘请美国专业团队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一支专业的团队,确保防疫效果做到最好。牧原以“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为理念,制定严格防控措施[8],比如:猪场之间的隔离、不同猪群的隔离、猪舍环境控制等。对生猪合理免疫,正确使用疫苗,禁止使用抗生素和违禁药物,建立了兽药的采购档案,并对兽药中的成分进行测定。对于不同情况的病猪有针对性的使用兽药,做到不超量,不使用违禁药。
食品安全体系的认证。牧原采用全进全出、一对一转栏等生产模式,并建立严密的养殖档案系统,实现养殖生产环节的可知可控可追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公司使用的饲料均是自主生产,公司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品质控制程序,确保饲料、兽药和疫苗的合规合法使用。公司建立了品控认证销售模式,通过了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保证猪肉质量和安全。
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牧原采取了“养殖—沼肥—种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在养殖场建设沼气工程,对产生的粪污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用于生产有机肥,为种植业提供丰富的肥料,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液体采用IC厌氧处理技术[10],产生的沼气用于供暖、发电。牧原的环保模式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特色生猪养殖——壹号土猪
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主要是以“壹号土猪”(壹号土猪是地方土猪与太湖猪杂交选育的优质品种)为主导品牌,采用的是“公司+基地+专业户+连锁店”的全产业链管理模式[12]。壹号土猪一直致力于“生产优质食品,引领健康生活”,自2007年上市以来,先后进驻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全国30多个城市,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壹号土猪的成功可为我国生猪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以下借鉴。
迎合市场需求,开发特色品种品牌。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由追求有肉吃到现在的追求猪肉品质,对肉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肉的嫩度、口感和风味。国内地方猪种总体上肉质优于国外引进的瘦肉型猪种。壹号土猪肉质细嫩,香味浓郁,肌肉内脂肪含量较高,“狠土狠香狠安全”为壹号土猪的品牌核心,成就了其成为国内最大的绿色高档的土猪肉生产商。
优良品种和环境,减少疫病隐患。壹号土猪抗逆性强,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不易患病;壹号食品公司在环境优美、无工业污染的地方建设养殖基地,养殖场都是分布在山村的四周,“与世隔绝”,可以有效的防止疫病的传播;同时,壹号土猪养殖场采用漏缝式地板,不同年龄段的生猪安排不同猪舍,对于成品猪需要住在高层的猪舍,粪便顺着阴井盖流到较低的地方,以保证猪舍干净卫生。
传统营养饲喂,保障猪肉肉质特色。土猪公司建有饲料厂,使用传统的农家饲料,主要的饲料成分为玉米、米糠、番薯叶等;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有益菌种,加强生猪的消化能力,增强猪的抵抗能力;不同的阶段喂养不同的营养物质,为生猪定制饲料。壹号土猪按照最为传统的方式喂养,1年左右才可以出栏,因此生产的肉质鲜美,口感好,符合现代人对食品的高要求。
加强政策的约束,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一方面,2009年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生猪和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壹号土猪公司顺应政策的要求,从源头和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参考高端蔬菜种植的方式——雇佣当地农户,集中经营,租用农民土地盖厂房,然后再聘用农民养猪。农户养殖生猪的饲料、猪苗都是向公司购买,自负盈亏、集中养殖,公司提供各种技术培训和服务[13],出栏时,公司再向农户购买。生猪每天供应的产量较小,产品的质量能够较为容易的检测出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专业的技术指导与监督,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公司安排专业的兽医和技术人员对生猪养殖进行指导和监督,以确保喂养的壹号土猪无激素残留、药物残留,确保肉质的安全。壹号土猪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弃物等公司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将废弃物转化成有机肥,返还农田,使资源最大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4 启示与建议
目前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现实情况复杂:大、中、小规模养殖并存,且小规模养殖仍占一半以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养殖模式多样,独立农户养殖、产业化模式、企业一体化养殖等;导致在生猪生产中存在生产效率较低、设施工艺和饲养技术不科学、疫病防控不到位、质量安全隐患、环境不友好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本文立足于我国生猪产业现实,借鉴以上3种模式的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提出未来生猪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途径和建议。
4.1 小、散养殖户+社会化服务体系或合作社的养殖模式 通过健全和完善生猪养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为小、散生猪养殖户在猪舍及设施建设、饲养技术、市场信息、产品购销、疫病防控、粪污处理等方面的培训和服务,解决单个小规模户在养殖中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另外,引导小、散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共享资源,共御风险。通过合作社或者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猪养殖的组织化水平,提高经营的规模化程度,降低经营成本,克服了小规模经营的弊端。
4.2 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公司的养殖模式 随着市场竞争和生猪养殖各种制约因素的增加,目前龙头企业逐步改变了原来与小散养殖户合作模式,更倾向于与中大规模农户合作。中大规模养殖农户单独经营在市场中仍处于劣势地位,应抓住时机转变生产模式,积极与龙头企业进行合作签订合同。公司为合作养殖户提供的新技术、各项专业服务、管理和资金支持,快速提高合作农户养殖的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同时龙头企业通过与农户的合作,能够延长生猪养殖产业链,控制投入品的质量和养殖过程的质量管控,统一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和环保实施标准,将供应饲料、养殖、加工、屠宰和销售等上下游有机结合,建立产销一体化格局,减少交易环节,实现生猪养殖的高效和安全生产,实现农户和公司互利共赢。
4.3 实力强大的养猪企业走一体化经营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而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生猪养殖充分发挥规模效应,提高生猪各环节的利润,降低交易费用和经营成本。在这种形势下,公司一体化经营优势尤为凸显,牧原股份公司的快速发展已经证明此模式的优越性。对于有实力有前景专业性强,且在科研、人才、管理、资本等方面有优势的大规模生猪养殖企业,可以向企业一体化经营转变,采用牧原的模式,进行全产业链的经营和控制,这种模式要十分重视资本的管理和人才引进和培训以及环保方面的工作。
4.4 企业一体化养殖+农户股份合作创新模式 企业一体化养殖优势明显,但也存在对资金要求高、养殖用地大等问题。对于目前在运营中的一体化养殖企业,可以部分养殖采取与农户的合作,以缓解企业一体化运作面临的不利条件。企业一体化养殖与农户按照养殖园区的模式进行合作,将多个合作农户的养殖用地通过置换形式,集中到统一区域,按照公司标准建立养殖场,养殖场建设费用按照农户养殖规模进行分摊,农户提供的土地和建设费用按照入股的方式投入。对于贫困地区,可用扶贫资金入股,公司负责养殖场的一体化运营管理,雇佣合作农户并进行指导培训,农户按照股份获得收益。这样既能减少企业在扩张中资金的占用与投入,也解决了企业养殖用地的问题,有效的实现企业化管理,克服了农户养殖的弊端,同时也保证农户的经济效益。
4.5 特色养殖+品牌化的养殖模式 对特色生猪养殖来说,可根据消费需求,细分市场,选择具有特色的不同的猪种,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生猪养殖可借助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当地传统特色的饲料,采用健康的养殖方式,减少生猪发病率,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也要注重品牌的建设与培育,成立专卖店,帮助消费识别产品,加大企业的品牌营销,全力打造特色生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