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战略探讨
2020-08-02尚丕义
尚丕义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当下我国班级管理、学生思想教育、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较大的意义。然而现阶段有关基于以人为本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战略研究相对较少,基于该问题现状,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丰富班级管理模式、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等。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概述
随着当下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素质教育及核心培养已经成为当下重要的发展方向。核心素养教育的根本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不是单一片面的简单流程,而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它主要强调在教育管理中对人的重视程度及意义彰显,对传统的形式化班级管理模式及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小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启蒙时期,对其能力提升、学习习惯养成及逻辑思维巩固十分关键。所以,班主任在对其进行管理中一定要从学生特点、心理變化等层面入手,提升对学生心理及思想意识的观察程度,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当下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模式较为单一
通过对部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走访调查发现,很多班主任都不能从时效性、发展性角度出发,缺乏对班级管理的主动创新意识。具体如下:第一,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依然以班主任为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地位、决策权利,即所谓的“一言堂”,在班级问题决策的过程中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往往是从自身想法及教学角度出发。导致很多决策都具有一定的错误性,而学生又不能对其进行反驳,长此以往,必然会对教师班级管理造成一定影响。第二,班级管理形式较为单一,很多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形式创新。如缺乏班级小民主、学生建议箱等不具备,导致班级管理效率及质量长期得不到提升。
(二)班主任业务水平有限
通过对部分小学课堂教学及班级管理走访后发现,很多教师自身能力水平有限,这也直接导致了当下班级管理的问题出现。具体如下:第一,管理能力偏低,很多班主任多为教学、带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当中缺乏丰富经验、调度能力,造成班级管理及工作开展往往不能从学生角度出发,严重影响了班级管理质量。第二,缺乏以人为本意识,对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生本教育不了解、不掌握也会间接造成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弊端出现。所以,从提升班主任业务水平及素质角度出发,优化班级管理意识十分重要。
三、基于以人为本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战略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
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学生作为重要主体,将人的思想诉求及心理变化作为班级管理核心。班主任必须掌握和了解生本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实质,不能单从班级管理角度入手,需要将管理与人性进行融合。小学班级管理主要从教学、教育双层面进行工作开展,因此,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掌握了解,如学习成绩、心理问题、行为习惯等,并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与教育。在管理过程当中教师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关爱,用一颗爱心去感召学生、温暖学生,使其在学习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以人为本不是肆意放纵,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问题思想一定要进行严肃教导。同时,教师也可以对优秀班干部、班级积极分子等进行培养,强化学生之间的管理效能,完善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及组织活动中的作用体现。
(二)丰富班级管理模式
在进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对管理模式进行丰富,对传统管理方法进行优化与创新,将人性化管理及生本管理作为主要方式。具体如下:第一,建立小民主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及民主思维出发,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结合学生的建议、想法,让学生可以将自身需求及建议进行叙述,在班级决策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商量。第二,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将传统被动式教学转变为主动学习,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师走下讲台,即角色互换。
(三)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
基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需对其自身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进行培养,首先,要对教师管理能力进行培养,定期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让管理经验较为单薄的教师能力可迅速得到提升。例如进行心理学课程设置、国际先进教学理论等。全面提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将素质教育实质进行充分体现。其次,需要对班主任职业素养进行培养,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发展方向进行明确,让学生、家长及学校三方对该教师的工作进行充分肯定,这样才能更为有利地进行下一步工作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基于以人为本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战略进行分析研究,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当下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进行阐明,并结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及发展需求,提出相关优化措施,主要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丰富班级管理模式、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等,将素质教育及生本理念的重要性进行论述,为下一步教学工作及班级管理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