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家风的育人功能

2020-08-02李玲赵菁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

李玲?赵菁

【摘 要】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当前,“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本文阐述了家风的含义,分析了优良家风的育人功能,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家风建设,发挥育人功能的路径。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弘扬优良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多种家风教育载体,营造全社会重家风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 优良家风;育人功能;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家国一体的中国传统宗法社会而言,“父母之爱”与“国家之爱”是统一的,因此,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优良的家风对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对整个社会风气产生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教化资源,家风的育人功能尤为突出。家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传承性,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在时间和历史的年轮中不断涤荡后形成的稳定的带有家族、地域特色的优良作风。

一、家风的含义

目前学术界对家风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家训文化当代价值的思考,习近平新时代家风思想的论述以及某地区家风问题的研究等领域。虽对家风问题研究时间较早,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家风的统一定义,主要有伦理学观点认为,“家风是作为伦理亲缘共同体的家庭(家族)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传承中,逐渐形成和积淀起来的日常生活方式、家庭风范和道德伦理品格”;[1]还有一种德育观点认为,“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2]还有一种文化说认为,家庭中的文化就是家风。从以上的观点,我们认为家风就是家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指导家庭成员形成稳定的行为规范,气质特点等带有家族处事原则的风尚内容。家风的内涵一经形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家风的内容也得到完善和发展。例如新时期,家风的内容就包含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

教育是一个综合复杂系统,对于孩子而言,家庭教育无疑影响巨大,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又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家庭教育环境中,优良家风成为了家庭教育的隐形精神资源。优良家风是各个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优秀品质的集合而成,是家庭成员道德智慧的结晶,对家庭成员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示范引导力。

二、优良家风的育人功能

(一)家教是优良家风的根基

家庭是家风传承的载体,家庭也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首要组织单元,在家庭这个组织单元里,各个家庭成员受到的首要影响就是家教。每个家庭教育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因而家风的内容、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但是优良家风体现在家教里面最基本的要求是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原生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孩子成年后人格是否健全,对孩子的影响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新时代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首先就应该从家庭教育

开始,帮助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优良家风的传承体现在每个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细节中,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得到继承,因此,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谨言慎行,为下一代做好榜样示范,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二)家长是家风传承的关键

如果说每个家庭成员都对家风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那么家长是家风传承的关键因素。家风的形成经历了祖祖辈辈历代不懈的传承积累,才形成了一个家族独具特色的精神风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是家风接力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祖辈的家训会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完善,既是传承者也是建设者,更是实践者。家长要充当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孩子最初的是非道德观念,最先从父母那里模仿获得,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孩子既要有智商更要有情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由于母亲的角色举足轻重,在孩子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母亲要花费更多精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三)世风是优良家风的延续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家国一体”,家庭和睦幸福,国家才能兴盛。家风是一个家族文化的灵魂,优良的家风是世风的基础,世風是扩大了的家风的延续。家族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念的高度凝练形成了家庭文化,家风承担了催化剂的作用,在家风感召下家庭才具有了凝聚力,进而家庭凝聚力会上升为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树立过程中,要通过千千万万的家庭文化塑造来实现,以弘扬传承优良家风来重塑社会风气,建设风清气正世风。通过家风来不断连接过去与未来,对传统封建社会遗留的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风气进行净化,与时俱进,让家风融入新时代发展的正气。家是晴雨表,家风优良,家道就能兴盛,家风优良,社会风尚才能积极向上。

三、新时期加强家风建设,发挥育人功能的路径

(一)充分挖掘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中华文化历经千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的内容,古人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家风的传承,历史上出现很多有名的家风典范,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内容。要对中华文明中的家风精华进行充分挖掘,研究其当代价值。站在新时代,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扬弃态度,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当今时代很多家长忽视家庭教育,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重技能的培养,轻视德育的养成教育,以致孩子成年后人际关系混乱,人格不健全,抗挫折能力差,缺乏应有的人文素养。在古代,家庭教育重视修身养德,很多家族形成自己优良的家风,受家风的影响和熏陶,英杰辈出,引领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在新时代,重视家风的育人功能,就要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营养,提升文化自信。

(二)弘扬优良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良的家风是道德根基,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全社会最为广泛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社会认同,体现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通过具体的言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统家风的升华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对接,剔除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内容,融入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新的内涵,完成传统家风文化与现代化的结合,提升教育的实效性。每个家庭通过继承和弘扬良好的家风家训,不但可以让人立德、修身、齐家、成就事业,也能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弘扬优良家风就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三)整合多种家风教育的载体,营造全社会重家风的良好氛围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优良家风的培育靠家庭教育,也靠家庭文化的构建。家庭文化影响社会文化,社会风气也影响家庭环境的净化。“家庭从社会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且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但是后来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增长产生了其他更多的新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便成为从属的关系了。”[3]要从更宏观层面看待家庭关系,看待家风的作用。首先要有和睦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和谐,孩子感受到相互爱护的良好氛围,才能健康成长。整个社会崇尚优良家风的示范作用,社会关系融洽,社会矛盾通过温和方式化解,才能形成重视家风、弘扬社会正气的良好氛围。国家层面,要创造条件加强家风在道德领域的引领作用,重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只有形成重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有效践行,全社会才能形成文明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人们的精神面貌才能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 光明日报.家教家风:一种伦理学的解读.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李 玲(1985—)女,山东人,硕士研究生,甘肃政法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
挖掘音乐育人功能,搞好小学音乐教学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浅谈高校勤工助学的现状与对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研究
以宿舍为阵地的“第三课堂”建设研究
浅析研究生“三助一辅”的育人作用
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完善职校职业生涯规划育人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