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高效融合实践探究

2020-08-02白永茂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效实践初中数学

白永茂

[摘要]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已十分普遍,但是,如何将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高效融合,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其中,数学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来完善教学内容,使之更加形象化、多样化。因此,文章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就如何实现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高效融合做初步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高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 21-0057-02

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更能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了实现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相关的研究。

一、使用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直观展现给学生

初中数学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大部分教师主要讲授课本中的知识,数学课本中的知識相对抽象,而且理论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如果教师想要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可以借助一些有效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交互式白板等信息技术。这些先进的教学技术可以将课本中枯燥的文字、静态的图片转变为动态的图像和视频,有利于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学生可以看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展开深入的探究。可是,教师不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来代替文本的教学,仍然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和分析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使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高效融合。

以《直线、射线、线段》教学内容为例,为了更容易让学生学习和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有关概念,掌握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比如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视频播放功能;在数学课堂上展现一些生活教学情境并让学生直接观察,以丰富和完善数学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如“在天空飞翔的风筝与手中的滚轴连成的一条线”,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是“直线”,同时鼓励学生分析“直线”的特点;又或者是“用生活中的激光笔向远处射去”,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并结合“射线”的有关概念,鼓励学生用射线来解释实际的生活现象,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推动学生对课程知识展开深入的研究。此外,在教学期间,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直观的教学信息去探究具体的数学概念,以明白直线、射线、线段等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而把握其性质和特点,最终真正理解和掌握什么是直线、射线、线段,并对学习产生兴趣。

二、将数学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总结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以为灌输大量的知识,学生就能学好数学,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提升;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消化知识能力有限,不能完全体会和掌握教师讲授的所有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学会突出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意识到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是难点,从而着重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有所提升。其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的整合,使数学教学更加清晰和有序,使学生获知教学的总体结构,从而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

以《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展现相关的教学内容,但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哪些是教学的重点,哪些是教学的难点,教师仍然需要注意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使之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用。首先,教师需要深刻分析教学重难点,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如“有理数的加减法”的重点是教会学生理解和记忆有理数加减的运算法则,教学的难点则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有理数加减法的内在关系。其次,在明确教学的重难点之后,教师就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设备,播放相关的教学课件,将学生需要记忆和掌握的有理数加减运算法则、法则的由来等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看、想以及交流的方式去理解运算法则。同时,将课程教学的难点规划为独立的模块,并结合数轴动态演示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着重分析有理数加减法之间的内在关系,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反应是积极的、热烈的、充满兴趣的,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热情和兴趣。

三、在数学课堂交流和互动中融入信息技术,增加活动机会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都遇到了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所以选择缩短课堂交流的时间,讲述大量的课本理论知识,致使数学课堂教学显得无比沉闷,同时也会拉大师生间的距离,这不利于教师开展后续的教学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增加课堂互动的频率,促使课堂活动气氛更加浓厚。首先,教师可以将主要的课程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电子课件,提前发送给学生进行预习,使学生可以提前熟悉课文内容,这样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和互动。其次,教师仍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堂问题互动的范围,上网收集更多有趣的、新鲜的课堂互动话题,以激发学生的探讨热情。

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内容为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去解释和板书相关的课程内容,这不仅增加了教学的时间,枯燥的板书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要先将相关课程内容转化为电子课件,如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等内容提前汇总,以方便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节省课堂的学习时间。其次,在正式上课时,为了提升课堂的互动气氛,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绘图软件,帮助学生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如教师先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画出另外一个三角形,再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对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三个角的大小进行测量,让学生比较一下自己画的三角形与教师画的三角形是否相似,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还可以多收集一些新鲜有趣的三角形全等的生活中的例子,如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展现奇形怪状的三角形,组织学生展开简单的课程测量活动,并融人适当的教学比赛环节,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测量出哪些三角形互为相似的三角形,从而拓展课堂互动和探讨的范围。

四、运用信息技术完善数学教学情境,增强数学课堂的学习气氛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推动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融人课堂学习氛围之中,进而对知识展开更为深入的学习。其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转变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使教学情境更生动形象,让学生可以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去感受具体的教学情境,最终对知识展开有效的学习和探究。但是,在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仍然需要注意教学情境是否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效衔接,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情境的合理性和针对性。

五、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后教学工作,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在课堂内应用信息技术之外,还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后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解答相关的课后学习问题,使学生可以有效地查缺补漏,进而提升学习质量。学生比较喜欢玩手机直播、微信等,鉴于此,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的可视化信息教学功能,展开有效的课后复习指导工作,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教师交流,从而有效地解决学习的问题。

以《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为例,这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学生需要多加训练,才能熟练做出已知角的平分线,并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然而,数学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需要学会结合学生的课后时间,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方式,如上述的直播、微信等,展开线上的教学指导,从而充分利用學生的课后时间进行有效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检验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效的引导。如,对于如何画角的平分线等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要求,开设相关的线上直播教学课,结合课程内容引入更多教学案例,使学生可以多经历画角平分线的过程,从而提高画图能力。在教学期间,学生能够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也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帮助,从而形成师生的双向互动,实现有效的数学课程教学。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有传统黑板没有的功能,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使教学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可以拥有更多时间去分析和探究知识,进而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课本知识进行丰富和优化,使之更加生动和具体,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更易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以不断展开更为深入的数学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亚林.探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J].中华少年,2019 (1):277.

[2]曹刚.巧借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7 (21):150-151.

(责任编辑 黄诺依)

猜你喜欢

高效实践初中数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