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涵式发展的高职院校财政经费投入及使用绩效研究

2020-08-02贺书品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13期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

贺书品

摘 要: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由于投入成本具有非对称性,其成本应由财政承担。我国正在向教育强国迈进,优化财政资金投入、提升经费使用绩效的相关研究成了优先发展和保障教育事业的基础。为经济财政决策提供了方向,对提升高职院校的财政绩效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用文献综述法、归纳与演绎推理法全面分析了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及使用绩效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一系列优化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及使用绩效的对策。

关键词:财政投入;经费使用;财务信息化

一、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及使用绩效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为了保障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本文用文献综述法、归纳与演绎推理法得出在财政投入以及经费使用方面,高职院校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经费使用绩效不高,绩效评价指标不全面;经费筹措渠道单一;推行信息化建设的综合型财务人才及财务数据分析人才稀缺;经费投入指标体系不健全;财务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流程再造进程缓慢等。

1.经费使用绩效不高,绩效评价指标不全面

由于财务专业性强,普及面不高,部分高职院校有业务财务相分离的问题存在,这就间接导致预算资金申报环节易出现合理性评估不足,执行过程容易出现时间偏差、预算执行偏差等,导致了经费使用绩效不高的问题。另外现行的绩效评价指标尚未健全,在绩效评价指标的设定环节除了资金使用率,应更侧重于投入产出比、可持续发展、社会效益以及长期经济增长指标,以进行合理预判财政资金能否有效推动经济增长及社会进步。

2.经费筹措渠道单一

各公立高职院校经费筹措渠道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尚未形成以社会捐赠作为高等院校资金来源渠道,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产业相融合取得的收入也不足以支撑基本支出。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央与地方分级负责的财政投入责任制度,政府科研投入通常以竞争性的国家科技计划专项为主,经费拨款机制中少有设置非竞争性的政府科研投入机制,因此高校在基础科研等方面较难获得稳定、长期的财政资金支持。

3.推行信息化建设的综合型财务人才及财务数据分析人才稀缺

在互联网+时代财务信息化发展趋势下,为了提升资金使用绩效,各高职院校应当设置数据分析岗综合分析各年各院校各部门的经费使用数据,横向及纵向对比分析,以更精准地进行财务管理,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培养集统计学、财务管理、IT为一体的综合型财务人员。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应当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全面推行信息化、电子化建设。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背景下,财务人员由单一核算型会计人才向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转变,财务管理也会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因此会计人员的转型升级、交叉学科的综合培养格外重要。

4.经费投入指标体系不健全

教育经费的投入关乎各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学生培育以及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教学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及学校运行及发展,我国构建了动态生均拨款制度和以绩效为导向的拨款制度。经费投入指标体系应当建立健全,将产出全面综合进行测评,同时建立起与事业发展同步的良好拨款机制。利于督促高等学校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的高效,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达到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目的。

5.财务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流程再造进程缓慢

目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停留在半网络化阶段,为了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全面实施支付电子化的运行机制,广州市已经出台相关文件《广州市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实施细则》,但具体实施需要一定时间,从财政部门到人民银行到各高职院校,电子化改革涉及各单位的政策出台、电子签名的实施、固定资产的更新、财务信息化专业人才配备、财务人员的培训、各资金流端口的连接等等。这是一项涉及面广、跨度大的财务业务流程再造改革,推行起来需要循序渐进。

二、优化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及使用绩效的对策

针对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及使用绩效的五点现状及问题,本文以文献综述法,归纳于演绎推理法,提出了建立绩效评价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加强数据分析;落实高职院校绩效拨款第三方机构评估制度,引入“非竞争性和竞争性拨款相结合”的拨款机制;加强业财融合,提升管理会计培养力度,提升综合财务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经费投入评级指标体系;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等五点应对对策。

1.建立绩效评价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加强数据分析

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础建设、社会服务等维度开展经费投入绩效评估,建立绩效评估数据库,加强数据分析。从学生视角评估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学生适应社会程度、技能与技术、学生竞赛获奖情况。从教师视角评估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例如科研项目数、科研及教学成果、教师竞赛获奖情况等。从学校视角评估办学规模、教学资源、实训基地建设、学生满意率、社会认可度等。绩效评价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可以资源共享共鉴优质项目建设经验,便于大数据分析,提升财政绩效水平。同时高职院校应当依据绩效评价数据分析结果调整来年预算,以保障项目预算的精准性,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2.引入非竞争性和竞争性拨款相结合,绩效导向和事业发展导向的拨款机制

目前非竞争性的财政拨款用于学校日常运行,竞争性财政拨款用于学院发展建设。应当进一步厘清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的范畴,对于非竞争性的正常经费拨款,以学校事业发展为导向,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确保稳定的增长机制;对于专项经费,完善绩效管理方式,全面定性、定量制定绩效评价指标,落实第三方机构评价机制,将高职院校的绩效完成情况量化,全面综合评价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3. 提升业财融合水平和综合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度

加强业务及财务培训力度。归根结底财务是为了业务服务的,未来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财务人员由核算型会計向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转变,改革背景下要求财务人员参与战略制定,业务流程,决策分析,风险控制,绩效评价等方面。要求财务人员不仅仅具备会计核算的职能更要全面提升综合财务管理水平。管理会计人才是未来的财务人才去求导向,应当更注重财务管理人才的培育。同时,业务人员同样应当进行财务培训,与时俱进,更新专业知识体系,理解最新政策,树立财务底线思维,以保证项目建设安全高效,流程管理合理合规。业财融合有利于项目负责人更了解各经济分类下项目经费使用计划,以更精准进行预算申报,提升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4.建立健全经费投入评级指标体系

不同高职院校办学层次和规模及学科门类不尽相同,生均拨款机制不能体现办学成本差异,在指标体系应当综合考量办学规模及办学成本以及师资系数及绩效,扩大指标设置,建立多参数的拨款公式,参考指标应当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总人数、教师人数、专业及学科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科研能力水平、产学研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要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学校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建立一级、二级、三级绩效评价明细指标,综合考虑权重,构建完整完善的指标体系。

5.全面推进落实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

按照"十三五"规划将网络信息化建设涉及各个方面的要求,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对我国财政体系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有很大必要性和可行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能够将所有的财政数据信息和业务处理系统都控制在由财政、预算单位、代理银行、人民银行共同形成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一体化系统之内,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库可以形成统计表,为基数数据分析、统计提供依据。为进一步落实电子化改革,银校互联方面,市财局提供接口进行国库集中支付网银操作;取消纸质单据及电子签章的普及将极大提高支付效率。在提高资金支付安全性的同时,调整资金支付审批流程、简化预算单位手续等。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能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运行效率。

三、结语

优化财政资金投入、提升经费使用绩效的相关研究是优先教育发展和保障教育事业的基础,本文以文献综述法,归纳与演绎推理法,针对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及使用绩效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优化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及使用绩效的对策,促进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绩效。

参考文献

1.王海妮.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会计之友,2020(01).

2.乌婷.基于内涵式发展的高职院校经费投入优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9(26).

3.冼迪曦,姜海玲,周静怡.“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财政科研投入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实证分析.商业会计,2019(16).

4.余杰,胡臣瑤,贺杰.教育经费投入强度、结构、体制的宏观分析――基于我国与OECD国家的比较.会计之友,2020(01).

(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财务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浅谈ERP系统下企业财务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时代集团化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探讨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与财务信息化建设
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现状探讨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信息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财务信息化问题探究
“互联网 +”与高职高专财务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