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2020-07-31程元栋张玉竹隋文文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耦合度物流业耦合

程元栋,张玉竹,隋文文

(1.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淮南232001;2.济宁任城区社会保险事业中心,山东济宁272000)

农业经济发展规模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基础,农产品物流网络体系的完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在产业链的发展下,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任何一方的滞后发展,都会使供应链失衡。为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物流一体化资源整合、实现农业物流整体利益最大化,需要大力推进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因此,探索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化规律,对促进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其展开深入研究,一方面是分别对农业、物流业与经济发展方面进行研究。马忻(2019)以云南省2007—2016 年为研究时段,构建耦合协调模型来测算农业资源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2]。林燕等(2018)[3]、罗娟等(2018)[4]通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对武威市和陕西省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证明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影响。梁建英等(2018)通过VAR 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物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并非双向互动[5]。郭湖斌等(2018)运用耦合度模型对长三角地区2001—2016 年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6]。二是对农产品物流能力或物流效率的研究。习立红(2019)[7]、仲昇(2018)[8]运用DEA-SBM 模型分析农产品供应链对农产品物流业技术效率水平的影响作用和影响机理。黄福华等(2018)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农产品物流能力进行具体分析[9]。三是关于农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的机理和方法研究。李学兰等(2018)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新疆物流业与农业进行协同度分析,得出新疆物流业与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关联度不高、协同程度不足的结论,而物流业和农业内部也存在各自的问题[10]。戎陆庆等(2018)应用改进的哈肯协同模型对广西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原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发展有序度长期优于农业发展,两者整体协同性表现为逐年螺旋式缓慢上升趋势[11]。田强等(2019)通过Logistic 增长模型利用2001—2016 年相关数据测度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的发展阶段,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12]。

以上文献研究视角广阔且分析方法多样,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物流业与经济协同发展、农产品物流效率与能力方面,且大多数以区域产业耦合为主,缺乏对我国整体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的系统性研究。基于此,本文从多维度构建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近10 年来的演绎分析研究,以期为综合优化两系统的协调机制、加速农业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

1 模型构建及指标选取

1.1 指标权重的计算

为避免主观层面影响,运用熵值赋权法来确定两个系统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确定上述指标均为正向指标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如下:其中,i为年份;j为评价指标;Xij′为第i年第j个指标的标准化数值。随后,确定两系统中各指标的熵值ej及权重wj。下式中,Pij为第j项指标下第i年占该指标的比重,式中k是系数,其与样本数m有关,k=1/lnm>0,且满足ej>0。

1.2 综合发展水平指数的计算

对上述指标赋权后,运用线性加权法分别计算农产品物流、农业经济及两系统间的综合评价指数,设wj为农产品物流指标权重,vj为农业经济指标权重。计算公式为:

式(4)中,E、F分别代表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值,G为综合评价指数。a、b为对应系数,分别反映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对协调度的贡献率,参考相关文献,对a、b各取值为0.5。

1.3 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

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之间的耦合度可直映出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协调关系的强弱。当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两者相互反馈、协调发展时,两者的耦合度较高,反之则较低。耦合度C计算公式见式(5),耦合度等级判别标准见表1。

表1 耦合度判别标准与等级划分

耦合度能直接测出两子系统间相互耦合的作用强度,但却难以反映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低[13]。为更好地体现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两者协调发展程度,故在耦合度的基础上将两者结合考虑,计算耦合协调度。构建耦合协调度D模型见式(6),耦合协调度等级判别划分见表2。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

1.4 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子系统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中农业、物流业协调发展依据的分析,结合两者的内部特征及联系,在参考刘岩等(2019)[13]、李征(2018)[14-15]、张建军等(2019)[16]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分别从农产品物流运营能力、资源利用、信息化程度、农业经营规模、生态治理等方面选取20 个代表两者发展现状的指标来构建两系统的指标体系,其中农产品物流指标中运输线路长度、货运量、货物周转量、载货汽车量等指标综合反映物流系统的物流基础和发展规模,本文所选用的农产品物流运输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18 年《中国物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数据网,见表3。

表3 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分析

2 实证分析

2.1 熵值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

运用熵值赋权法中公式(1)、(2)、(3)来计算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的权重,得到的权重指标如表3 所示。在一级指标中,农产品物流业中信息化程度权重为0.482 9(二级指标权重之和),比重最大;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业资源方面占据最大比重,为0.446 7。在二级指标中,邮电业务量、物流业就业人数占比重最大,依次是0.428 3、0.401 4,因此对于农产品物流来说,邮电业务量和就业人数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除涝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权重靠前,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2.2 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根据公式(4)的计算方法得到农产品物流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及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值,分别用E(x)、F(y)和G来表示,数据见表4。为了更清晰地分析各系统综合评价指标的发展趋势,将其绘制成折线图,见图1。

图1 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发展水平

从图1 和表4 可以看出,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2010 年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农产品物流基本呈现稳定状态且水平低下,综合两个方面来看,2009—2010 年指数上升,主要原因可能是国家颁布的许多关于农业与物流业的相关政策,落实的进度与实际情况的发展需要差距较大,使得农业经济发展较快,物流水平低下。第二阶段:2010—2012 年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均出现波动和轻微下降状态,农产品物流指数仍处于0.05~0.10 之间,出现这种状况可能受期间我国多地地震、旱涝等自然灾害较多影响。第三阶段:2012—2018 年农产品物流迅速增长,农业经济方面趋于稳定状态,其指数处于0.20~0.25 之间,期间可能受关于“三农”支持政策的影响,加上“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期间相关政策颁布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整体趋势呈现稳步增长状态,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都正向着良好的态势发展。

表4 2009—2018 年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耦合协调度及综合指数

2.3 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的耦合度、协调度分析

根据公式(5)、公式(6)计算得到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对比表1、表2 对两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详见表4。为了更清晰地分析耦合度与协调度情况,将其绘制成柱状图,详见图2。

图2 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的耦合度及协调度

从表4 和图2 可以看出,在2009—2018年,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度始终处于0.8~1 之间,2012 年后耦合程度逐渐升高,趋向于1。整体来看,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两者有较强的相互影响关系,协调发展水平越来越好。而从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来说,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失调阶段,并且正在由失调趋向于协调阶段发展。为进一步探究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演变规律,将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与耦合协调度进行对比分析。由表4 与图2、图3 可知,2009 年,耦合协调度为0.295 8,处于中度失调阶段。主要原因可能是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关于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使得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但却缺乏农产品物流运输的相关人才、基础设施,农村信息化水平不达标,导致农产品难以得到及时销售。2010—2015 年,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处于0.350 3~0.397 0 之间,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发展处于轻度失调阶段;在此阶段,“十二五”规划期间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农资综合补贴等相关农业政策的支持,使东西部交通更加便捷,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稳步发展,物流业发展较快,但是我国的地震、旱涝等自然灾害较多,农产品收成不理想且价格波动,加之物流水平较低,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的发展。2012—2015 年,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较低,位于0.350 3~0.397 0 之间,处于轻度失调阶段。2016—2018 年,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可能是《粮食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物流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等政策颁布和进一步实施,加上物流业正处于迅速发展中、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农产品物流正不断发展,整体趋势呈现稳步增长状态。总体表明,两者在近10年间一直努力协同发展,未来5~10 年将达到协调状态。

图3 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本文分别从农产品物流运营能力、资源利用、信息化程度、农业经营规模、农业生态治理等方面共选取20 个指标构建农产品物流—农业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赋权法和耦合模型分析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和系统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根据对农产品物流、农业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经济发展正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阶段,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也正向良好状态转变。

3.2 建 议

为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农产品物流方面。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种类较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生鲜品需求的比例日趋增高,但面向生鲜农产品的仓储保管、冷链运输、供应链协调发展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阻碍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技术有待提高,应重视农产品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技术的发展和动态协调规划,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另外,加强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物流方面的应用,努力构建基于科学管理、科学调度的智慧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

(2)农业经济方面。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为基础,用现代工业技术和科学技术武装农业,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管理、农民素质四个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农业经济应根据农产品物流的动态反馈特性,适时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发展农业专业化,建设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另外,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农业生产条件差异较大,使得农业发展不平衡,也有必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来促进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

(3)发挥政府调控职能。要想推动农产品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充分发挥各组织机构的职能。如实时了解农产品物流业发展运行的总体概况,通过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来制定并发布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农产品物流行业的信息共享,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以此推动农产品物流行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耦合度物流业耦合
基于增强注意力的耦合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策略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宝鸡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