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质量、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

2020-07-31王晓军赵俊俊房娜娜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集中度股权股东

王晓军,赵俊俊,房娜娜

(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推进,以及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企业的绩效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而内部控制作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制度保障,对企业的绩效也有着重要作用。叶陈刚等(2016)以2007—2014 年中国A 股上市的2 176 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绩效越好[1]。黄小琳和陈关亭(2017)按照总体样本与行业样本分别检验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指出内部控制与总体上市公司以及三大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2]。

现代企业治理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基础,自Berle 和Means 在1932 年完成经典著作《现代公司与私有产权》之后,企业所有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问题就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公司财务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3]。股权集中度作为现代企业治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引起了国内外大部分学者的关注。Jensen 和Meckling(1976)通过研究指出管理层在权衡股东利益与维护自身利益时,其表现为:管理层持有企业股权从零开始增加时,自身利益和股东利益趋同,所以,企业价值也会得到提升;但随着管理层持有的股权进一步增加时,管理层可能为了获得更多的自身利益而侵害外部股东利益,很可能导致企业价值下降[4]。Karim 等(2010)以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的方法,通过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5]。Ongore(2011)基于肯尼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利用代理理论分析认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即股权集中度越高,公司绩效越差[6]。徐莉萍等(2006)指出股权集中度和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在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中都是存在的[7]。李烨和严由亮(2017)以高管薪酬激励为视角,将高管薪酬激励、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进行分析,指出股权集中度在国有企业中对于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8]。

内部控制、股权集中度分别对企业绩效产生了相应影响,如果将股权集中度作为调节变量,是否会对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产生影响?这是有待进一步探讨的,而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内部控制质量、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实证分析了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其次探究了股权集中度在内部控制量影响企业绩效中的调节作用。本文的贡献如下:一是丰富了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文献;二是从企业内部治理角度出发,将股权集中度作为调节变量植入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中,对现代企业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内部控制质量、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相关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是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继安然事件之后,国内外学者将研究重点集中在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上。Whisenant等(2003)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研究得出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越多,其股票市价面临下降的风险就越大[9]。Jain 和Rezaee(2006)以安然事件之后美国颁布SOX 法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为背景,用上市公司的股价高低作为公司价值的直接表现来研究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指出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体现为公司股价的上升,进一步反应出公司价值的提高[10]。Prawitt 和Smith等(2008)发现内部控制水平越高的企业,其盈余质量就越好,财务绩效水平也就更趋向优秀[11]。林钟高等(2007)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手段、信息与沟通及监督五个方面构建了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数研究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发现随着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企业价值也会得到显著提升[12]。肖华和张国清(2013)指出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持续性呈显著正相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既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也有利于公司的估价[13]。马永强和路媛媛(2019)采用泊松回归研究了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企业,其创新绩效越好,尤其是在大规模企业、低研发强度和非国有企业中的作用更加显著[14]。杨道广等(2019)认为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多元化价值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多元化价值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控制活动、内部环境和信息与沟通三个方面[15]。

而对于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的研究,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但逐渐演变成了两种主要观点:监控假说和侵占假说。基于监控假说,Berle 和Means(1932)最早从股权结构角度对企业绩效进行研究,发现如果企业管理层人员和员工不持有企业的股票,以及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分散,会造成管理层和员工“偷懒”而不是尽最大努力去提升企业绩效[3]。Shleifer 和Vishny(1986)通过研究指出大股东对于管理层为谋取自身利益而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具有限制作用,并且可以对管理层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从而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绩效[16]。Wang 等(2019)基于我国2007—2017 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即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好[17]。李烨和黄速建(2016)指出股权越集中,大股东参与企业管理改善的动机和能力就会越强,能够通过参与对高管的监管机制、薪酬机制以及晋升机制的改进和完善,进而提高公司的综合绩效[18]。迟铮(2018)以我国2010—2016 沪深A 股600 家出口企业为切入视角,研究结果发现,出口企业的股权集中度、机构持股比例指标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而国有控股型出口企业的绩效相对较差,因为国有企业承担着一些非经济使命(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等)[19]。

基于侵占假说,Hu 等(2010)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的企业,越会发生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导致企业价值降低[20]。Burkart 和Lee(2015)认为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是显著负相关,公司股权越集中,其价值也越低,由于大股东具有控制权而经常独断专行,造成经理层人员积极性受挫,导致企业绩效下降[21]。李亚静等(2006)以经济附加值(EVA)作为公司价值变量对沪市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上市公司中股权集中度越高的公司,公司价值越低[22]。张良等(2010)认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股权因素已经逐步影响企业绩效,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低,企业绩效越好;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股权越分散,股权制衡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好[23]。李志斌(2013)将股权集中度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内部控制与投资者关系管理,发现内部控制与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指出在股权集中度较低的公司,内部控制对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正向作用更强[24]。杨孝安等(2019)以国内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中董事长以及总经理各自的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将股权集中度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研究,发现:总经理的政治关联程度与公司的绩效是负相关关系,而董事长的政治关联程度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股权集中度作为调节变量对董事长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起到了抑制性调节作用[25]。

国内外学者分别对内部控制、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进行了相关研究,对于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得出的结论较为一致,但关于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观点各异,同时综合考察内部控制质量、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献相对较少,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所以本文将股权集中度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研究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2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提出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企业绩效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各种风险进行提前预防和有效的应对,而现阶段风险管理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更注重对其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的及时防范与应对,所以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抵御风险能力就越强,并能进一步降低特质风险与系统性风险(方红星、陈作华,2015)[26],提高企业绩效;其次,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企业,越注重利用生产、销售、财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相关资料,可以有效地把企业生产、运营、财务等各部门及其有关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一个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减少信息不对称(李万福等,2011)[27],充分发挥整体协调的作用,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最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会计信息的及时确认与计量,降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而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孙光国、杨金凤,2013)[28],向投资者传递出企业的正面信息,能够使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企业,扩大融资渠道,进而可以有效缓解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程小可等,2013)[29]。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本文假设H1:

假设H1:其他条件不变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绩效越好。

企业中“两权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主要包括大股东与管理层、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矛盾。而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我国,委托代理问题主要演变为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具体表现为大股东凭借其持有企业绝对控制权股份的优势从而对小股东利益进行侵犯的“掏空行为”(陈德萍、陈永圣,2011)[30],大股东往往通过占用资金、内幕交易和关联交易(Jiang 等,2010;魏明海等,2013)[31-32]等方式来达到自身目的,但这严重阻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根据“掠夺假说”,股权集中度较高时,控股股东的权利较大,越有可能尝试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影响公司的决策,与高管合谋为自己谋取私利,此时由于高管与控股股东处于“统一战线”,高管面临的来自控制权的压力大大降低,从而很可能降低其努力工作的程度,导致非效率投资(周娜、付晨洁,2016)[33],加大企业经营风险,降低企业绩效;同时,企业由于股权较为集中,将使其他中小股东无法对大股东的权力进行制约,更不可能实现监督,进一步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中小股东由于无法对大股东进行制衡,为保护自身利益,只能“用脚投票”,进而损害公司的利益,阻碍企业绩效提升。所以,股权集中度越高,越容易使大股东为了获取一己私利而抑制了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H2:

假设H2:其他条件不变下,股权集中度越高,越会抑制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我国在2008 年就已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直到2014 年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强制实施范围才扩大到所有主板上市公司。为尽可能保证内部控制信息的完整性和可信度,本文选择了2014—2018 沪深A 股1 513 家上市公司连续五年的数据为样本,并对数据做了以下相应处理:(1)剔除被ST 的上市公司;(2)剔除金融保险行业类的上市公司;(3)剔除相关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本文中企业绩效数据、股权集中度数据以及公司特征、财务数据来自CSMAR 数据库,内部控制指数来自深圳迪博数据库,通过相应整理最终得到7 565 个观测值。为消除极端值对结果造成的影响,本文对主要连续变量按照1%和99%分位进行缩尾处理。

3.2 相关变量定义及度量

(1)被解释变量——企业绩效

学术界考察企业绩效最基础的指标通常是盈利能力指标,故本文借鉴刘星等(2006)[34]、陈德萍和陈永圣(2011)[30]、叶陈刚等(2016)[1]的做法,用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来度量企业绩效。

(2)调节变量——股权集中度

对于股权集中度,参照黄冰冰等(2018)[35]和李百兴等(2019)[36]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表示,比例越大,股权集中度越高。

(3)解释变量——内部控制质量

借鉴俞俊利等(2018)[37]、曹越等(2018)[38]采用深圳迪博数据库披露的内部控制综合指数来衡量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并进行对数化处理,该指标越大,表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

(4)控制变量

参考黄小琳、陈关亭(2017)[2]的做法,结合本文的研究需要,将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产权性质等作为控制变量,同时还控制了行业固定效应与年度固定效应。具体变量如表1。

表1 变量定义

3.3 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回归模型设计

为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借鉴叶陈刚等(2016)[1]、朱丹和周守华(2018)[39]的研究,建立本文模型(1)如下:

3.4 股权集中度调节作用回归模型设计

在模型(1)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验证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本文引入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质量的交乘项(Share*IC),建立模型(2)如下,按照研究假设2 的理论分析,交乘项的回归系数应显著小于0。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表2 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据表2,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为0.041 7、0.068 7,最大值为0.206 5、1.888 1,标准差为0.051 3、0.120 9,说明各企业的绩效不高,不同企业之间盈利能力差异较大,企业在该方面还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内部控制质量自然对数平均值为6.479 5,最大值为6.694 9,最小值为5.978 0,表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整体相对较好,但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确实存在差异。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值为0.331 8,最大值为0.721 5,说明平均33.18%的股票集中在第一大股东手中,也进一步表明我国企业股权较为集中。资产规模最大值为26.110 2,最小值为20.186 4,标准差为1.221 4,表明不同企业资产规模差异较大。营业收入增长率平均值为0.199 9,最大值为2.732 4,最小值为-0.497 3,标准差为0.434 2,说明我国企业的发展能力不高,企业市场前景堪忧,且不同企业发展能力差距很大。

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

4.2 主要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

对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 所示,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与内部控制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4 4、0.338 9 且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绩效越好,可以初步支持本文的假设H1。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值为0.549 4,其余相关系数都小于0.5;此外,VIF 检验结果显示,VIF 的最大值为1.73,平均值为1.24,远小于10,因此,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基本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3 变量间相关系数表

4.3 内部控制质量和企业绩效之间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4 是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在加入相关的控制变量后,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28 8、0.321 8,t值分别为26.24、26.08,且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这说明当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能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随时进行跟进,规范及优化企业的经营行为,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绩效,实证结果证明了假设H1。在控制变量方面,资产规模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9 2、0.020 1,都在1%的水平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当企业的规模较大时,会明显提高规模效益,减少单位成本,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资产负债率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11 5、-0.109 1,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表明当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时,企业财务风险相对就越大,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很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使企业绩效降低。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18 9、0.039 4,且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企业成长能力越好,发展能力越强,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绩效。

表4 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回归结果分析

4.4 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分析

表5 是股权集中度对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调节作用的回归分析结果。其中,Share*IC的系数分别为-0.110 8、-0.423 8,且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当企业股权集中度越高时,基于“侵占假说”,大股东越有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以牺牲其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是通过企业价值最大化来实现自身利益,也很可能会通过不正当的关联交易、占用资金、强制企业为自己提供担保等手段掏空企业,降低企业绩效;另一方面,由于大股东拥有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很容易被架空,大股东权力得不到牵制,投资决策等过程很可能缺乏民主,容易发生由于决策者的优柔寡断或者武断而导致决策失误,降低投资效率,导致企业绩效严重受损。

表5 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

5 稳健性检验

为进一步使本文的研究结论更加可靠,以及考虑到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内生性问题,本文进行了如下稳健性检验:

第一,参考叶陈刚等(2016)[1]的做法,比如说,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可能是迫于企业绩效较差的影响,而盈利的企业很大可能上不存在这样的压力,所以,对于盈利的企业,如果可以得到同样显著的结果,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排除这种解释。本文以ROA(ROE)的正负对企业的盈利情况进行区分:ROA(ROE)≥0,企业盈利,反之是企业亏损,并选取ROA(ROE)≥0 的企业为样本,对模型(1)进行检验,结果如表6,可以得到,在盈利企业样本中,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其他控制变量也基本符合经济意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排除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内生性问题。

表6 盈利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检验结果

第二,由于当期企业绩效会受到前一期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所以本文在模型(1)和模型(2)中分别对解释变量做了滞后一期处理,表7 是解释变量滞后一期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到主要结论并未发生变化,同样证明了本文的假设H1、假设H2。

第三,借鉴黄小琳和陈关亭(2017)[2]的做法,以托宾Q 代替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代理变量,对本文的结论进一步检验,所得结果均支持上文结论。最后,随机删除10%的样本量,对剩余的样本进行重复性检验,也再次证明了本文的结论,由于篇幅限制,并未一一列出。

6 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本文基于我国2014—2018 年沪深A 股上市企业,探究了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股权集中度在内部控制质量影响企业绩效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的绩效有促进作用,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绩效越好;将股权集中度作为调节变量后,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越会抑制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根据本文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企业而言,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自我规范,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保障机制,企业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及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定期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形成长效监督机制。

表7 解释变量滞后一期稳健性检验结果

(2)企业同时要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改善企业股权结构,进一步通过资本市场减弱大股东控制现象;不断加强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强化独立董事在防止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过程中的作用;提高中小股东出任监事会的比例,同时建立健全外部监事制度,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进一步减弱大股东的“掏空行为”。

猜你喜欢

集中度股权股东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我国物流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分析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清徐醋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SCP范式对我们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的分析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明细
改制企业应加强和完善股权管理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