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产到生活:论美好生活需要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07-31王先亮张瑞林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价值链体育产业动力

王先亮,张瑞林

(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济南 250061)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适应新时代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内体育及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和主要方向。新时代既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又明确了如何发展体育产业的基本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等成为新时代发展体育产业的基本准则。体育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2],发展体育产业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必由之路。当前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与体育产业供给不足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依然困扰着体育产业,体育产业规模不大、体育产业结构不优等问题仍然突出。为此,加快发展速度和提升发展质量,成为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的双重要求,一方面我国体育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产业发展需要实现高速度增长;另一方面,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高水平的体育产业,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又提出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3-4]。学界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体育产业的如何应对进行了探索,加大公共体育服务投入完善服务供给,发挥竞技体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新作用,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提升体育产业供给质量,优化调整体育产业结构,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成为共识[5-8]。探讨体育及体育产业在美好生活背景下的作用及其实现路径无疑是研究的重要前提,但是,体育产业与美好生活的本质关系如何,还需要从产业发展的视角进一步探讨。美好生活需要下体育产业发展如何兼顾速度与质量?高速度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如何转型接驳?体育产业新型发展路径如何建立?上述系列问题成为体育产业适应新时代、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在研究美好生活与体育产业关系的基础上,笔者探索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构成,分析体育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动力接驳,提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路径遵循。

1 体育产业是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志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美好生活需要”是“物质文化需要”的升级版[9],美好生活秉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等全方位改善与提升,是从数量到质量、从一元到多元的全方位、立体化、高品质生活追求[10]。美好生活需要突破了物质文化的基本需求,内涵更为丰富,其全方位性质符合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价值诉求;立体化的美好生活既有人民群众的一般性共同需求,也有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高品质生活追求摒弃了单纯的数量和规模,强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转型,追求生活品质。体育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1)体育是美好生活的高层次需要[11]。体育是生理、安全、归属等需要基础上的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是生存需要基础上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马克思需要理论),为此,体育属于个体和社会追求健康、自我挑战的高层次需要。2)体育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途径。美好生活主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育发展体能、克服自我、追求极限以及用身体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是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同时体育具备促进健康的本质功能,也构成了全面发展、美好生活的前提。3)体育是参与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步入后工业化社会,人工智能(AI)等高新技术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步入“脑力劳动”为主的时代,身体活动不足成为全球面临的最大公共健康问题[12],身体活动缺乏是导致慢性疾病的头号因素[13],是排在全球第4位的致死因素[14];无疑体育对身体活动的促进成为人类健康问题化解的重要手段,将健康关口前移、把体育作为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成为共识[15]。

体育产业是美好生活的标志。改革开放40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体育产业成为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供给的主渠道[16]。2018年我国GDP总量突破90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达到9780美元(6.46万元人民币,汇率按照2018年平均汇率计算),从世界经济发展经验分析,已经步入服务业快速发展阶段(即后工业化时期)[17]。经济学上有几个重要的判断,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3000~5000美元以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呈现休闲化的特征(消费脱物化)[18];当人均GDP水平达5000美元以上时健康和精神消费支出显著提高[19];当人均GDP到达6000美元以上,进入休闲时代,经济发展就更多依赖于第三产业的完善和优化[20]。基于以上经济发展阶段和我国人均GDP的现状判断,人们从关心生产劳动和生存保障转变为更为关注生活与休闲,从生产到生活成为社会发展趋势,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成为社会消费热点,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将进入快速上升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体育产业提供高品质体育服务成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此外,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幸福产业的概念,将体育、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列为五大幸福产业[21]。体育不仅是五大幸福产业之一,而且与其余4个幸福产业之间融合发展态势显著[22]。为此,体育产业发展水平高,高品质的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供给充足,体育产业市场消费旺盛,反映出国家兴旺、民族昌盛、社会生活幸福,体育产业是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志。

体育是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体育存在发展不充分和不均衡的矛盾。为实现人民群众体育的美好生活需要,需以体育产业发展为主要供给渠道,破解人们对美好体育追求与体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立体化、高品质体育服务与体育产品。

2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赜索隐

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然要求[23],历经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度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累积的体制机制滞后、人口红利削减、增长动力弱化、粗放发展难以为继等问题集中显现,国家政策审时度势,适当降低发展速度要求,力促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24]。何谓高质量发展?学界的认识有以下几点共识:一是发展目标从追求经济发展向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转变;二是发展理念转变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三是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四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经济效率、产品服务等质量提升[25]。

2.1 体育产业高速度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体育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具有特殊性。2008—2018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由4628亿元增长到26579亿元,增加值由1554.7亿元增加至10078亿元,不考虑价格增长因素的前提下,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增长4倍多,增长速度年均为18.9%,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5倍,增长速度年均为19.6%(图1)。根据国家政策文件预测,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从2018年至2025年推测我国体育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至少将达到10.5%。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经验分析,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偏小,体育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偏低,产业总规模仅为美国的50%左右(美国2015年体育总规模4984亿美元,我国当年总规模仅为2636亿美元);2018年我国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1.1%,低于发达国家2%~4%的水平[26]。据此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处于由起步向上升转变的快速增长期,未来一个时期内尚需保持高速度增长。对比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2008—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分别为9.0%(2008)、8.7%(2009)、10.3%(2010)、9.2%(2011)、7.8%(2012)、7.7%(2013)、7.4%(2014)、6.9%(2015)、6.7%(2016)、6.9%(2017)、6.6(2018);年均增长速度为8%。基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2017年国家正式提出了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软着陆”,提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思路。一方面,体育产业面临高速发展的产业成长规律要求,经济社会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对体育等服务业也提出了快速发展要求;另一方面,适应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需要,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发展质量。为此,本阶段体育产业既要实现高速度增长,又要推进高质量发展。高速度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并不矛盾,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体育产业增长速度一般为GDP增长度的1.9倍~3倍[27],但基于我国体育产业刚刚起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要求,高速度成长阶段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反而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契机和新条件。

图1 2008—2018年我国体育产业增长情况Figure 1 Growth of Chinese sports industry from 2008 to 2018

2.2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构成要素

基于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判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一鸣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三层次”理论,即微观高质量产品+服务、中观高质量产业价值链、宏观高品质国民经济质量与效益[28]。据此,体育产业高质量要素应包括体育产品谱系、体育产业价值链、体育产业质量与效益(图2)。

2.2.1 体育产业产品谱系 体育产业产品谱系是指体育服务、体育产品等用于体育产业贸易的不同产品类型[29]。丰富的体育产品谱系,是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市场繁荣的重要标志。根据国家统计局《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我国体育产业包括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用品、体育场地建设等11个大类、37个中类和71个小类的体育产品及服务活动[30]。

图2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素构成Figure 2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elements of sports industry

从产品类型和数量分析,我国体育产品谱系基本形成,内容较为丰富,体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服务、体育教育培训等体育服务产品数量繁多,体育用品制造遍布全球(我国占全球体育用品制造份额约为65%)[31],体育旅游、电子竞技、体育文创等新型产品服务层出不穷[32]。以体育竞赛表演服务产品为例,中国足球超级联赛(CSL)、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等职业赛事快速发展,2016年中超联赛现场观众人数580万人,场均上座2.4万人;2015—2016赛季中职篮联赛现场观众人数179万人次,场均上座0.47万人,反映出竞赛市场的火热和消费需求的提升。

从体育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分析,我国职业联赛并不成熟,观众数量远落后于年均现场观战人数动辄超过1000万观众的影响力(北美棒球联盟每年到场7000多万人次,美国冰球联盟、职业篮球联赛每年到场2000多万人次),更多的中国观众选择观赏国外篮球、足球等知名赛事;同时缺乏选秀制度、保留条款、工资帽等完善的管理制度,比赛质量、服务质量、竞赛设计等亟待提升,竞赛表演的创新活力有待加强(美国棒球联盟同苹果、脸书和谷歌等企业名列全球50家最具创新力公司的第15位[27])。体育健身休闲产品市场存在鱼龙混杂、标准不健全、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的问题,社会投资热情高涨但缺乏合理的引导和门槛,低水平的健身服务产品无效供给和重复供给并存,产业结构落后和产品创新性不足同在。总而言之,体育健身休闲产品质量较低,社会供给水平较差[33]。体育用品是中国制造的典型代表,在全球体育用品制造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我国体育用品制造充斥着低端加工、贴牌加工的低技术含量产品,科技创新严重不足,高端设备依赖进口,缺乏体育领域的共性技术。从体育器材专利分析,美国等占专利总量的87.73%,中国专利数量上占据一定优势,但专利质量明显落后[34];从社会当前较为关注的滑冰装备专利分析,美国拥有专利5068项,中国不足200项,差距巨大[35]。田野调查显示,健身俱乐部、体育场馆等专业性群体用户也一致反映,我国体育用品在产品设计、产品质量、核心技术等领域尚需全方位的提升。

2.2.2 体育产业价值链 体育产业价值链通常分为设计、研发、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价值创造环节[37],价值链是体育产业价值创造的根基和产业发展质量的标志。我国体育产业价值链体系已初步形成[38],但是价值创造能力相对较差、价值链分工结构不合理、价值链延伸嵌入水平较低。1)职业体育领域。我国职业联赛数量少,经济效益偏低,缺乏明星运动员等高水平人力资源,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年均收入约8亿美元,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约1.5亿美元[27];反观美国职业橄榄球联赛年均收入约115亿美元,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约70亿美元,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约65亿美元,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约27亿美元。与高度发达的国外职业体育比较,我国职业体育价值链条不完善,价值创造来源偏少,未能有效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在职业体育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未能有效融入全球职业体育价值链,缺乏具有中国品牌、中国文化、国际影响的职业体育IP(原创性版权赛事),仅仅依靠输出个别职业运动员、引入国外低水平外援、引进国外职业体育产品等对接全球价值链。2)体育健身领域。体育健身休闲组织价值创造基础不牢固,缺乏核心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盲目跟风、市场投机、短期行为等现象普遍;价值创造曲线趋同,模仿经营、同质竞争、红海战术居多,缺乏独特的健身休闲价值创造曲线;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多以引进版权课程、外资企业为主,无法有效融入全球健身休闲价值链[39]。3)体育用品领域。我国体育用品生产份额高居全球榜首,但获取价值不足,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加工制造的低附加值环节,无法占据设计、研发、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形成低端产品加工制造出口、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调研中体育用品企业经管人员透漏:虽然占据了大量的体育用品生产份额,但是我们工厂仅仅是操作,所用的精密机床、数控软件、体育新材料等均无核心技术,生产的产品也缺乏核心技术支撑。

2.2.3 体育产业质量与效益 借鉴休闲产业质量评价理论[40],可按照双维度理论评价体育产业质量:一个维度是竞争力维度,评价体育设施、需求潜力、经营绩效和支持环境;另一个维度是效率维度,体育产业质量评价最终落实到产业技术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41]。

1)竞争力维度:高水平的体育设施是创造良好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和提高体育产业经营质量的物质基础。我国体育设施总量较大,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显示我国拥有169.46万个体育场地,人均面积1.46m2;但同时我国体育场地人均数量偏低和类型结构不合理并存,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高冷”的大型体育中心多、身边的社区体育设施少,场地数量增长依赖全民健身路径、场地面积增长依赖高尔夫球场,场地类型供给未能与人口老龄化、竞技体育优势项目、青少年体育等现实需求有效对接[42],体育场馆经营能力较差,2017年实现总产值1338.5亿元(占体育产业总产出的6.1%),亟需从以体育生产经营为导向转变为以民众美好生活为导向的经营理念。需求潜力是驱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市场被誉为世界最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偏少,体育消费支出偏少,民众体育消费潜力还需挖掘。根据《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仅占全国总人口的33.9%。以20岁以上人群为例,民众参加最多的体育锻炼项目是几乎没有消费支出的“健身走”(占54.6%)和“跑步”(占12.4%),仅5%左右的人接受专业指导;仅有39.9%的人有过体育消费,全年人均消费926元,其中体育消费又以购买运动服装者占比最多。经营绩效是体育产业质量的重要标志,从国内不同经济行业经营绩效分析,体育产业总体规模和增加值在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力较低,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相比体育产业中人均创造产值能力处于低下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小,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偏低,经营管理效率有待提升。支持环境是体育产业政策、文化、法制、氛围等方面的外部环境,从宏观支持环境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国家体育产业政策频出,为体育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2)效率维度:体育产业技术效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体育服务业领域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效率偏低,以职业体育为例,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场均创造1842万美元的收入,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场均创造528万美元;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场均收入333万美元,中国男子职业篮球场均收入39.5万美元。从体育用品行业分析,我国缺乏具有自主品牌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末端[43]。从产业结构分析,以体育产品制造为代表的体育用品行业占据了市场主要份额,健身休闲、竞赛表演等服务性行业份额偏低,根据《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总产出最大,达到13201亿元,占体育产业总产出的49.7%,体育服务业总产出12732亿元,占47.9%[36]。根据体育产业发展规律和发展经验,整个经济社会步入服务业主导发展的新阶段,体育产业也面临加快体育服务业、丰富体育服务产品供给的挑战,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体育服务还尚未成为体育产业中的主导行业,体育用品行业所占比例偏高,亟需解决从注重体育用品生产向注重美好生活体育服务转变的现实问题。

3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型接驳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体育产业融入经济社会转型中面临高速度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双重叠加的机遇与挑战,增长动力转换接驳、迭代升级成为了体育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要素为驱动的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高速度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并行的要求,体育产业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势在必行。

3.1 经济增长动力历经要素驱动论、需求驱动论逐渐向创新驱动论转变

1)要素驱动论。三要素: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提出了国家总产出的影响因素为资本、劳动和土地;索洛肯定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建立了索洛模型[44]。四要素:马歇尔在“生产三要素”基础上,增加了企业家才能,形成“生产四要素”,即资本、劳动、土地和企业家才能。五要素:罗默和卢卡斯发展了索洛模型,将技术溢出和人力资本投入作为与资本、劳动和土地并列的经济增长要素。2)需求驱动论。消费、投资和出口是以需求为主导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国内外学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分析了“三驾马车”的理论合理性与缺点,用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等验证了“三驾马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5-46]。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了质疑,如吴敬琏认为“三驾马车”是短期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技术进步与效率提升[47]。3)创新驱动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成为研究的热点。经济发展新动力重中之重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基本路径是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重新优化组合[48]。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需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以新旧动能转化为背景,区域性、行业性产业发展动力研究逐渐提上日程,学者们根据地区特点、行业特点进行了发展动力转换的研究,如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研究,旅游业、文化产业新旧发展动能转变研究等。经济增长研究成果显示,技术进步(创新)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认识逐渐一致和深化,创新由经济增长的外生动力演变为内生动力,创新是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行业动力研究成为热点领域。

3.2 体育产业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国内外体育产业动力研究,探寻了动力要素并分析了发展趋势,先后提出要素主导、内外动力主导和创新主导的增长动力构成,并对创新进行了多元化分析。1)要素主导:消费需求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依据[49];加快体育产业投资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力[50];我国体育产业处于成长期,正由投资导向逐渐向创新导向转变,体育产业发展核心动力是企业、产品、消费者和营销[51]。2)内外动力主导:利益追求、品牌建设、知识技术、产业集群是体育企业内生动力,消费需求、区域经济、产业政策、人力资源是外源动力[52]。3)改革创新主导: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服务方式,激活体育产业发展动力;体制改革创新释放发展空间,塑造体育产业新动力[53]。创新驱动机制的构建,是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54]。无疑,创新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得到了认同。4)创新要素研究:集中于创新价值、能力、技术和策略,但仍属于外生性动力研究范畴:创新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以及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55];我国体育产业创新能力水平相对低下[56];创新不足造成我国体育产业处于价值链末端[57];创新能力薄弱导致产生体育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以及产业升级困难等问题,体育用品业产值过高、体育服务业比例偏低[58]。管理体制、品牌建设、体育市场、投融资政策等创新是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国内研究多以静态和被动融入视角分析体育产业动力及其要素,体育产业动力要素和创新要素研究得到了认可,创新是体育产业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

体育产业步入转型发展新阶段,不仅面临高质量发展转型要求,而且处于高速增长的成长期。体育产业动力主动化、动态化转型,面临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挑战,动力转换接驳与迭代升级成为促进体育产业由依靠经济带动转变为主动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动力升级、新型动力形成从而构建创新驱动机制是必由之路。

4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路径遵循

4.1 从生产到生活体育产业导向的变化:明确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生活导向

理念上,将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从生产向生活转变,树立发展体育产业服务美好生活的理念,适应时代需要、社会需求和人民需要发展高质量的体育产业。行动上,促进体育产业从生产向生活转型,重点发展体育服务业,不断提高体育服务业的产业质量和经济规模,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将体育产业融入人民的生活方式,成为生活刚需;提升体育用品业服务体育活动和美好生活的能力,提高体育用品科技含量,开展个性化、定制化体育产品服务,将体育用品生产与体育服务经营融合,优化建立体育用品企业参与体育赛事、健身休闲的平台与路径。示范上,强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体育产业服务于美好生活的示范基地;巩固各类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打造系列体育产业服务于美好生活的精品项目。

4.2 从生产到生活体育产业体系的构建:完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丰富体育产品谱系,既要满足群众一般性体育消费需求,还要满足面向不同人群的个性体育消费需求,在追求类型完善、规模扩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提升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质量,用高质量的体育产品呼应美好生活的需求。完善体育产业价值链,借鉴国外体育产业价值链发展经验,对标建设,不断提高不同环节的价值创造能力;积极融入全球体育产业价值链分工,通过技术创新、自主品牌打造、中国体育文化创意等,逐渐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力争在具有优势的领域主导全球价值链;提升价值链延伸嵌入水平,将体育产业价值链延伸嵌入到文化、旅游、健康等相关产业价值链之中。提升体育产业质量与效益,提升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和使用水平,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载体;通过体育文化建设、体育宣传、生活方式引导等途径,挖掘体育消费潜力;通过理念转变、技术进步等方法,进一步提升体育产业经营效率;继续完善体育产业政策等制度建设,创造体育产业发展良好支持环境;最终将体育产业发展落实到依靠产业技术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新型道路上来。

4.3 从生产到生活体育产业生态的孕育:构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循环生态体系

不仅让体育产业作为生产性活动服务于社会美好生活,也让从事体育工作的人获得美好生活,构建起体育产业“职业—就业—消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循环生态体系,实施体育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专业人才;通过制度建设、标准化建设,推进“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体育职业打造成社会广为认可的职业,促进体育专业人员就业、敬业和乐业,提升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供给专业化水平与品质;引导人民群众的体育产业消费,将“花钱买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提高居民体育产业消费水平,优化社会消费专业体育服务的结构;最终,以消费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再次反馈到人才培养、就业、消费之中,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体育产业生态体系。

4.4 从生产到生活体育产业动力的转变:培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动能

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将科技创新打造成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动力。大力支持体育产业技术研发,在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体育产业基地评选、体育产业示范项目等国家和地方扶持政策中,明确提出对体育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性条款。积极建设体育产业“政产学研金服用”体系,创建良好的体育产业创新创业生态,打通不同主体和支持要素之间协同推进体育产业创新创业的渠道。分类识别体育产业不同行业技术创新及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积极推进体育竞赛表演业版权赛事驱动、健身休闲业著作权项目驱动、体育用品业知识产权创新驱动,积极打造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产品、体育科技创新型产品、体育版权(IP)赛事产品等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服务。

5 结语

纵观全球体育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发展恰逢其时。美好生活需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构筑产品谱系、价值链和质量效益的体系,需要推进增长动力转型接驳,遵循坚持美好生活导向、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构筑循环产业生态、培育新型动能的发展路径。2020年开年全球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体育产业遭遇“黑天鹅”事件,体育产业发展被按“暂停键”。人民对健康的渴求、居家健身的爆发、“线上云端”增长空间的呈现等,为体育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创新作为新型增长动力在体育产业发展以及应对突发危机事件中的地位越发突出。未来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全面深化科技创新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亟待在理论、方法和实践方面实现突破。

猜你喜欢

价值链体育产业动力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体育产业之篮球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阳光动力
《价值链重构》
动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