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2020-07-30李海鹰
李海鹰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在小学阶段的渗透,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为教师的德育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此,本文将立足小學语文的教学实际,提出相应的德育渗透的具体措施,以期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
关键词:德育 小学语文 渗透途径
一、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在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中,教材作为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手的资料,对培养学生的三观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找准时机,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无形。对此,教师要先深入分析语文教学内容,找到其中具有德育教育的元素,将二者充分结合起来,为德育教育积累素材;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感染和影响学生。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在德育教育进行中,让学生学习课文人物的精神品质,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时,文中“诚信”是一个有教育意义的德育元素。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宋庆龄拒绝父母建议,留在家里,教小朋友叠花篮,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教师在引出这一德育元素后,为学生讲解诚信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诚信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为他们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二、引入多媒体教学,直观渗透德育教育
多媒体技术在当前教育教学中的使用频率最高,其生动的展现形式和多样的教学内容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对此,语文教师在德育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助力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教师要先研究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然后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课文的内容,渲染教学氛围,有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最后,再将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例如,教师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五星红旗的图片,再借助视频为他们讲解五星红旗的演变及“一大四小”星星的具体内涵。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祖国浓厚的热爱之情,同时他们也能更好地理解文中留学生维护国旗尊严和祖国尊严的情怀,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理解人物的爱国之情。
三、借助朗读渗透德育,提升学生的德育体验
朗读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教师可以顺势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提升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指导学生感受文章背后的情感。教师在阅读教学开展前,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逐步带领他们感受作者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之上,学生才能做到对课文有把握,进而才能在朗读中读出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思想。
例如,教师在讲解《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教师在教学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之间讲解课文内容,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同时,开展朗读活动,让他们更好地体会作者描绘的景象和作者想要传递出的情感,产生热爱大自然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四、通过写作教学渗透德育,深化学生的思想认知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方式。写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也能提升他们的思想认知。学生通过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通过文字传递出来,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对此,教师也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写作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形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的习惯,逐步提升其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质,以此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接触生活、感受身边的人和事,增强对生活的感悟,为写作积累素材,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懂得感恩父母以及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等。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主题为“我与父母的对话”的征文比赛,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一起经历过的事情,并将其体现在文字上,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写作活动,不仅能密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更能让孩子们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有效提升了德育的渗透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丰富的德育内涵给德育教育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语文教师要充分抓住机会,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品质,逐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玉梅.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6):113-114.
[2]陈芳.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