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经营管理》课程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研究

2020-07-30张海花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程

张海花

摘 要:《园林经营管理》课程的能力目标、教学资源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特征均指向农、工、经管等学科复合型特点,教学设计中,应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在规划设计和实施中,构建各级各类质量建设循环系统,不断改进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关键词:《园林经营管理》课程 跨学科融合 教学设计

首先从园林企业经营管理的实务看,除了专业的植物、设计、工程等方面知识能力和经验外,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能力和素质也是同等重要,故涉及农、工、经济学科门类;其次从“欧林三角”的角度看,更是包含了人文社科、艺术等学科。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建设是关键环节,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职责重在点亮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思考,应当用全新的应用性视角规划和设计课程环节。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基于教学需求分析与问题导向,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及时评价和反馈,实现教育教学改进优化提升规划设计和实施。其特征具有系统性、程序性、可行性、反馈性。简而言之,其运行程序就是“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什么”;解决“如何学”;最后确保学的“怎么样”。

二、课程特点

1.课程受众分析:课程开设在第六学期,学生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拥有一定的植物学、工程设计基础能力,同期课程主要是规划、工程类专业课程,该阶段专业课时数密集,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训练基本完成,此外,大三的学生已经在专业基础上有了自己的基础认知,能够自如表达自己的设计和工程理念,适应问题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模式,团队项目合作能力较好,前期课程已经投入丰富的项目模拟训练,综合适应能力好;更重要的是,这个时段的综合訓练对后续的实习、求职和职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从就业方向选择看,该专业的学生未来的求职方向一般是与专业相关。所以课程的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对课程的能力和素质目标进一步明确,另外一个适应性特征是,该年级班级人数不到30人,非常适合课程改革试点所需要的小班教学规模。

2.课程内容简析:《园林经营管理》课程教材的内容包括企业管理基础、经营战略管理、经营决策和计划、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营销管理、项目、生产、资产、内控、文化建设及经营诊断等各个方面,均有涉及,但是比较浅表,几乎是用一本书的篇幅,涵盖了经济管理某些专业多门专业核心课的内容,基于能力导向的目标,在教材处理上难度比较大,需要将知识和能力两条主线提取出来,运用适宜的授课方法有机整合并补充完善,总课时数45,每周三节,课程建设的完善需要一定的周期。

三、课程实施方式

1.学科融合的教学资源建设:立足教材,结合项目实际,落实学科融合理念,对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研究和时间落实到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设计明确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时间分配,及时做好课程小结与反思以及课堂反馈问卷。充分挖掘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职业经历、项目经营管理经验、结合学校其他相关的学科课程资源,合力形成特有的课程表现形式。

2.“研讨会”式课堂教学思路: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思维,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流、头脑风暴、彼此点亮激发的过程。这种课堂教学的实施思路是:将每次课程视作一次会议,人员分工包括:会议主持人,主要汇报团队,参会发言席,教师作为评议人身份参与课程环节,适时介入和引导。教师的身份是会议的策划者,提前做好“研讨会”的流程,确定汇报团队的主题,并做好任务分配,学生团队与教师协商后可在既定范围内自行拓展,汇报形式和案例展陈要求需要与时俱进,教师给定基本范式后,再根据学生团队的表现适时改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师生共建的思路,抽调学生组建课程秘书团,每个团队的负责人进入秘书团成员,在各自负责的章节项目汇报完成后,将该环节的质量反馈信息及时收集,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和改善既定的课程汇报资料及文案,统一按既定的格式递交,每周的课程中均采用PDCA的质量管理方法,与教师一同完成课程的动态调整,便于课程成果建设和样本研究,同步成为后续课程和后续年级的样板示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将课程的关键知识环节做了自我拓展和演示,而且在办事、办会、办文等能力的拓展中获得多频次的训练,团队学习的参照系建立,课堂表达、批判思维、团队合作、知识的转化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迁移思维与能力等均可以得到良好的训练,集学生之众智与热忱,优于教师之独角戏。此外,教学场地可以选择会议室,更具课程的仪式感和会议的代入感。

3.创新创业课程方法植入:结合学院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和经济管理专业的良好的教学资源,做好SYB和GYB等舶来优化成熟社会培训项目的范式。比如课程设计、参与性培训方法、直观教具以及在课程监督、评估和报告的范式,例如意见反馈表、评估表、活动报告表等,均可以直接用于课程的建设,适时掌控课程效果,及时做好改进和提升。例如:参与性的培训方法包括讲课、案例、讨论、头脑风暴、练习、角色扮演、SYB方法,均能适时植入研讨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每周课程的安排做好环节预设。

从整体环节看,每次课程环节都是一次PDCA小循环,后续课程又以前次课程为低阶,逐级提升,逐年课程渐次完善,课程本身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循环。具体而言,从单次单周的课程视角来审视,又可以在每周课程反馈表的环节实施调研,可参考SYB的教师手册的推荐模式,提前制备每周意见反馈表、学期课程评估表、每周汇报主场团队评估表等,作为学生课程成绩体系的重要环节,也可以将学生大众评审的分数值作为主要参考依据。这期间,教师要随堂做好学生参与度的场记,观察学生的状态,适时与学生秘书团做好沟通交流,师生共建,共同探讨课堂环节设计和任务均衡性、逐渐触摸“金课”的“高阶性、创新型以及挑战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洪明等.课程与教学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徐仲林,徐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课程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