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0-07-30熊瑛
熊瑛
摘 要:肢体语言在小学教学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组成因素,需要教育者进行合理的应用。尤其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要求较高,此时教师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也可以降低知识难度,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逐步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肢体语言 小学数学 应用
由于受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直观性思维比逻辑思维发展较快,教师如果将肢体语言与实际教学内容进行结合,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高效率的教学。而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往往忽略肢体语言的应用,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就如何将肢体语言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展开讨论。
一、丰富面部表情,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运用肢体语言,在教学过程当中给学生给予适当的提示,通过做一些丰富的面部表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以此来实现高效率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周长”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的概念之后,给学生出两道题,随后让学生站起来回答两道题的答案。此时,有的同学在进行简单的计算之后,举手回答出答案时,如果答案错误,教师就可以运用“皱眉”“疑惑”的表情对于学生的答案给予回应,同时还可以用反问的语气问学生“你确定是这个答案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过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教师的语气,就可以猜出这道题的答案有可能是错误的,那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也会进行快速地更改,同时也会给其他学生营造一个重新答题的机会,举手的同学也会越来越多,大家也会进行抢答,这种情况下教学互動性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为高涨,学习效果也比较理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融入丰富的面部表情,可以给学生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二、结合固定手势,保障教学进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除了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学引导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固定的手势来表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分析,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比如,教师在进行“平行与垂直”这一内容教学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平行与垂直的区别?如何在问题当中进行快速的判断?”然后让学生开始就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固定的手势来引导整个课堂的讨论过程。例如,可以用暂停的手势让学生停止讨论,即将左手手掌朝下,盖在右手指尖上方,学生在看到教师的手势之后,就会立刻明白小组讨论已经结束,此时教师在邀请小组代表来进行问题的解答,这时候同学们就会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课堂当中进行展示,回答出“平行没有交点,垂直一定有交点”的答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这种固定手势的信号传递,充分地体现出肢体语言在整个教学环节当中发挥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能够维持课堂的正常秩序,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竖大拇指、点头等肢体语言,对回答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数学教学课堂融入活力。
三、强化眼神交流,增强学习自信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到个体发展差异性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学习效果方面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数学思维反应较快,理解能力和做题速度也较快,而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较慢,在对一些抽象性的知识进行理解时,往往表现出紧张、焦虑的现象,同时受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会害怕与教师进行交流,在课堂当中不敢发言,不敢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数学知识越差越大,最终取得不理想的数学学习效果。因此,在充分地考虑到学生每个人的发展差异性之后,教师在运用肢体语言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强调肢体语言的意义,即教师应当通过肢体语言的运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改善课堂当中的一些不好现象,将学生培养成思维活跃、学习自信的学生。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完全能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并能够在一堆图形当中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区分,有的学生则表现得比较急躁,这时候教师在提问问题时,就应该选择这些学生,先提前与学生进行对视,给学生一个眼神提示,接下来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用充满鼓励和自信的眼神去和学生交流,并用耐心的语气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指导,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正确区分知识,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前提。
四、增加身体接触,提升教学效率
肢体语言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身体接触,一个恰当的身体接触可以帮助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给学生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对接下来所要学习的内容充满好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逻辑思考和创新意识,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在教学环节当中,需要给学生设计自主思考的内容,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学生做的正确,教师可以通过轻轻地拍打学生的肩膀这种动作,让学生心理得到安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在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教师握着学生的手,来对学生进行重新地计算和分析,帮助学生理清计算步骤,避免问题的错误率。因此,在这些身体接触以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逐渐拉近,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步骤。
结语
综上所述,肢体语言的合理应用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活力,教师通过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了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在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之下,数学课堂取得的教学效果也非常理想。因此,肢体语言是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并应用的有效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高蕾.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肢体语言运用[J].情感读本,2020(6):80.
[2]雷玉兰.小学数学课肢体语言的有效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5):52.
[3]朱菊芬.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9(9):68-69.
[4]张玉梅.苏铝山.浅谈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旬,20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