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家庭因素分析
2020-07-30燕云霞
摘 要:学生时期是个体身心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个体心理问题出现的高发期。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重大,父母应当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调整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行为倾向;还有就是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及时了解子女在学生阶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对其进行民主科学的家庭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家庭因素;分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与自个的孩子相处时间最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是孩子的启蒙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受用终生。家庭教育也是对于校园教育内容的一种有效延伸,甚至影响到教育效果的成败,在青少年成长与发展中起着奠基性作用,因此,在农村学校心理教育中实施家校合作是势在必行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家庭因素影响最大,也与之最为密切。有关研究发现,父母亲的教育方法及文化程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亲子之间的关系、榜样作用还有陪伴孩子等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一、 家庭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首要因素
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波及一生的,家庭关系的好坏,夫妻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相敬如宾,孩子的成长环境就宽松,充满温馨和关爱,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子女就会有好的待人接物的举止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健康成长。如果夫妻离异,家庭关系恶化,父母对子女缺乏关怀和调教,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会有隔膜。孩子在冷若冰霜的家庭环境中生活,我行我素,互不关心、互不谦让,其心理上就会受到冲击,孩子就会感到自卑压抑、焦虑不安,从而产生被遗弃感,形成一系列胆小害怕、自私自利、懒散放任、没有礼貌等恶习,这样不良的心态久而久之会给孩子造成潜在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孩子的性格就在这种潜移默化下形成了,严重影响孩子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因此,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思想道德形成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就是亲子关系,孩子与父母关系越好,孩子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和谐的家庭气氛是促进孩子行为发育的有利条件。父母应当与孩子积极有效沟通,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多和孩子沟通交流,探讨彼此的想法和观点。家长要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真正做到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平等地和孩子相处,而不是用指责和批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阻碍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 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个孩子的成长有遗传、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家庭环境是很重要的。像家长的素养对孩子的影响在哪里呢?笔者觉得最为重要的就是家长的文化素养。这里所说的文化素养倒不完全是文化素质,并不是父母的学历有多高,它是一种渗透到骨子里的文化,也就是说他们有没有品位,有没有教养。另外一方面就是文化素质,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如果父母要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对待孩子,认为孩子就应该听家长的行事,那就大错特错,孩子不敬佩家长这种顽固腐朽的思想,已经远远地被时代抛弃,孩子怎么能从父母那里摄取到良好的文化滋养?家长怎么能够和孩子平等对话交流?这就要求父母亲不断学习,尤其是农村的父母,不要因为干农活家务而放弃与时俱进的学习,要多读书,多摄取新知识。父母的文化素养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子女,会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和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
就心理素質而言,父母亲若在现实中受到挫折,心理产生消极情绪,容易暴怒急躁,对家人动辄非打即骂等负面情绪聚集,这种情绪波及孩子身上,孩子自然会受到伤害,长期下去,怎么会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一个好家长应善于用理智来管理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充分的关心和爱护,让孩子也对父母产生信任感,这样就能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孩子就会尊重和信服父母。
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相应地,需要父母要有广泛的兴趣与之相适应,培养良好的性格,树立正确的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思路,学习的脚步也不能停下来,要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适应外部世界。家长优秀了,那好的教育思想就会融入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孩子就会形成良好的心理发展和个性塑造。
三、 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孩子是否接受家长的教育,关键在于他们在内心如何看待家长。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直接孩子的个性发展,其教育方法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一些家长对孩子要求过分严格、非打即骂、甚至出言不逊,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和父母唱对台戏,大人的批评指责会让他们极度反感,很想挣脱这种束缚和牢笼生活,导致孩子形成消极情绪。
父母也不能一味地宠溺孩子,要有一个分辨是非的准绳,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要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教化孩子,让他们明辨是非。对孩子不成熟的行为和思想进行限制,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处理事情的方法,做到平等尊重,循循善诱,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让他理解大人的苦心,从内心知道是为他好。作为父母,要有温情,要用宽容积极的心态接纳并包容孩子,给孩子给予关爱,并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做他的坚强精神动力和支柱。要适时鼓励孩子,在宽松和肯定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不会容易自卑。孩子每一次细微的进步被父母看见并提出表扬,孩子的自信心会慢慢增长起来,就会变得积极向上。这种民主、宽松、和谐、理性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慢慢养成善于与人交往、积极乐观、独立自信,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
四、 家长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会调整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行为倾向
苏联心理学家列维托夫在《性格心理学》中提出,模仿行动的发生,依赖于榜样赋予的特点,同时会超过模仿者。孩子的许多行为特点和生活态度是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产生的。父母在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过程中,也要做好孩子模仿的第一对象和老师。如果父母和家庭其成员性格平和、举止文明、诚实友善、品行端正,工作和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对孩子的成长就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家长的模范行为会提供积极的样板作用,孩子会自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性格。相反,父母亲品格低下,生活和工作随意邋遢、虚荣浮夸、冷漠厌世、脾气暴躁等也很容易“传染”给孩子。孩子对父母的一些不良行为和随意的语言,表现出反感和厌恶,家长也就丧失了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和地位,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尊重情绪,会不服气大人的管理,不信任父母,就容易产生自私自利和虚伪的不健康心理。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活动比较简单,许多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和优秀的人比,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优秀的人,在行动上的模仿,他人崇拜他人,用榜样来激励自己。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涉及生活方式、性格能力、待人接物、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方面。因此,父母要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不打折扣地做好,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性格。如果自己做错了,也要放下家长的架子,向孩子承认错误并道歉,做到知错即改,为孩子树立敢于担当的榜样。
此外,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等带孩子外出时,参观革命人物英雄事迹、引用名人事迹和诗词典故来教育孩子,带孩子观看一些励志的革命影片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创业纪实事迹,时间久了,孩子会从榜样中受益,可以培养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民族责任感和竞胜心。
五、 父母的陪伴,是与教育相融合的
父母如果对教育没有什么更明确的目标和心得的话,至少应该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爱去陪伴自己的孩子。目前在农村,有些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家庭,他们为了生计,抛家别子,挣钱养家,给家人提供生活保障,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抚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的如交际、学习压力、青春期烦恼等等问题,需要有人帮他,和他交流交心,做他的精神后盾和支持,让他有勇气去面对去解决一些困惑,但是因为父母亲陪伴缺席的话,孩子就会孤独、会怕事、会不信任人、会不合群,处处设防,孩子会处于不安与自卑之中,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等孩子长大了,一切已为时已晚了。在孩子的眼中,父母的陪伴就是童年最大的幸福,这是所有孩子的心声。
还有一些父母虽然陪在孩子身边,孩子做作业,自己却看电视捣鼓手机,这样低质量的陪伴,起不到关爱和真正的陪伴作用。曾有教师调查班上的同学在做家庭作业时家长在做什么?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玩手机。家长在玩手机时,孩子也对手机充满了渴望,他的学习心思也无法集中,怎么谈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果家长想在孩子不该接触手机的年龄少玩手机,必须先严格要求自己,用心陪伴孩子,不要忽略孩子的想法,别再让机不离手。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父母最好放下手机,阅读一些好的书籍,也会间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孩子也会爱上学习,爱上读书,会让孩子变得更加专注自信地做事。
六、 结语
心理健康是新世纪青年取得成功的首要素质之一。作为新时代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父母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大量事实表明,家庭教育影响人的一生,孩子的个性向什么方向发展,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都与家庭密切相关,所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社会教化功能,是望子成龙的最佳举措。因此,家长一定要以积极的心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积极寻找对策,解决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问题,推动学生心理积极、健康、良性的发展。只要人人把家庭教育切实重视起来,孩子就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1]水生润.关于家校合作的再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9):16-17.
[2]列維托夫.性格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1959(25-26).
[3]马晓晖.让爱伴孩子成长[J].探索与交流,2009(6):80-81.
作者简介:
燕云霞,甘肃省定西市,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