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07-30李艳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幼儿园专业幼儿

李艳

摘要:学前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准备阶段,近年来数次的教学变革也带动了学前专业教学的革新。学前教育专业不仅要改进当前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还要提高幼教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总结目前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并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   人才培养

目前,国家已经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各个角落,对优秀幼教人员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环节,关系到幼儿未来的发展。目前,学前专业培养方式在态度和理论学习等方面没有问题,但在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存在较大不足。

一、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1.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国家人口基数逐渐向老龄化发展,为了改变目前人口老龄化的局面,国家开放了“二孩”政策,随之而来的就是幼儿的教育问题。学前教育是幼儿启蒙的重要阶段,只有打下稳固的基础,才有利于幼儿茁壮成长。因此,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报考的考生多如牛毛。

笔者汇总学前专业的数据,发现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在读生和应届生加起来,可以解决全中国乃至周边小国的幼教师资问题。但是许多学前专业的学生还是找不到工作,因为许多高校只开设了学前专业课程,并没有安排对应的实践活动,而教育专业属于实践操作的专业,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时候,实践和笔试分数占有相同的比重。此外,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国家没有明确的教学规定,这就给了许多高校“钻空子”的机会。现在,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幼教专业都是理论课程比重太大,实践环节被弱化,学生不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专业的师范院校虽然能够教育出合格的学生,但与普通院校学生的数量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与幼儿园的用人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2.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有待改进

在教育不断发展创新的同時,大多数高校都在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做到与时俱进,但依旧没有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完善教学理念。如教师没有改变传统的“填鸭”教学模式,生硬灌输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吸收。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无法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所以高校应通过增加实践课程,达到素质教育的课程目标,并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时,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的性格和特长设计教学活动。然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最好的办法就是没有限制,所以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只有给予学生一个题目,其他的让学生自由发挥,才能培养学生“自作主张”的能力。但是,仍然有一些高校不关注课程体系改革,只注重教学形式,导致教学体系改革效果不理想。

3.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形式守旧

许多高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没有改革学前专业人才培养形式,只是把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弱化了实践课程,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高校的培养形式只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不能帮助学生提高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再加上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僵化,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得不到提升;教师沿用传统的测评考查形式,大部分课程考试以笔试为主,卷面成绩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忽略了学生不同能力的发展方向,不能发掘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特长。这种形式使得许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走向社会开始工作时,不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而且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幼儿园的要求相差甚远。不仅如此,高校的课程教学内容和幼儿园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不同步,学生达不到岗位要求,遇到问题时,常常手忙脚乱,不能及时有效地找到解决方式,在实践方面和应变能力上明显存在不足,导致岗位适应期较长,工作表现不理想。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对策

1.调整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随着学前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怎样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重点。现在的学前教育专业不仅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理论考试结果,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不断实践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断调整、改进目前的教学方式,努力创新多种教学形式,如模拟训练、分组合作等,着重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促使学生站在幼儿的角度了解和考虑问题,让学生明确幼儿在不同时期的心理情况变化,让实践过程有的放矢。

幼儿正处于认知世界的阶段,认识的事物非常少,对于许多事情,他们都不能理解,所以经常提出让大人不好处理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进行模拟训练,要求学生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帮助学生游刃有余地处理幼儿问题,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调整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健全的教考体系

在调整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时,高校要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教学的比例。不同于以往将理论知识作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把素质教育融入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同时,教师要灵活调整教学理念,将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相结合进行综合教学,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伴随着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大增,教学评判体系标准也逐渐完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多样化考核方式,把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标准,在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增加了笔试与模拟训练相结合、试卷与实践考核相关联等新型考核标准,把平时表现和实践结果加入学生总成绩的计算条件。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并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设新课程,提高学生的竞争优势

幼儿园开设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帮助幼儿尽快融入社会,同时传授给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幼儿园课程的设计目的,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高校可以安排学生学习目前比较受幼儿喜欢的课程,如娃娃买菜、跳蚤市场、模拟情境等,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开展娃娃买菜课程,可以使幼儿更加了解蔬菜、水果等食物,提高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开展跳蚤市场进行以物换物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减少浪费、互利共赢的意识,也使幼儿理解交易理念,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钱财,初步养成理财观念;通过开展模拟情境课程,模拟事情的发生,可以指导幼儿学会处理突发事件,培养幼儿面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解决能力。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幼儿园开设教学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制订专业课程时,高校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理念及方式,并在实践中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4.开展产教结合,确立正确的培养途径

笔者认为,产教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金字塔理论证明,学习后立即应用的效率最高,产教结合是通过学习金字塔原理开发的教学模式。因此,高校要积极开展产教融合的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践锻炼,能真正参与幼儿园的实际教学过程,了解自身所需要的技能和技术;其次,高校可以聘请幼儿园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为学生进行教学和培训;最后,不仅学生要去幼儿园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教师也要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操作,完善教学方式、课程安排和评价体系,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要求。产教结合可以解决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是今后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的有效途径。

5.重视德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托幼机构等对幼儿教师人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有好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职业素质,才能尊重幼儿、爱护幼儿,发现幼儿各方面的学习潜能,尊重幼儿身体和性格上的差异,明确学前教育对幼儿未来发展的作用。但是,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并非一蹴而就的,学生不能单纯地学习教学技能,还要升华思想。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不断开发学生的潜力。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事物总是处于不断运动的过程。因此,高校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改善学前教育的培养形式,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改进课程设置,改良教学评价体系等,不断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学生踏入社会,适应工作打下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少华.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赜[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6).

[2]杨丽星.幼儿社会教育现状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

[3]姜明红.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0).

(作者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幼儿园专业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部分专业介绍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专业修脚店
爱“上”幼儿园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