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2020-07-30赵霞
赵霞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经过长期的文明演化最终汇集成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和历史形态,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象征。我国历史悠久,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属于我國的传统文化,鼓舞和滋养着一代代人。语文作为初中阶段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肩负着巨大的使命,所以初中老师应认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并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5B-0025-02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的语言学科,是我国的母语教学,因此语文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会使用语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语文也是初中阶段弘扬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特别是新课改将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列为了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所以老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对课堂教学还是对学生开展德育都有重有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阶段和思想观念、思维意识的形成期,但此时的学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周围复杂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所谓的自由主义和拜金主义也影响了周边很多人,如果此时不加注意,学生就很可能会受到影响,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利于以后的成长。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很多的优良品质、道德思想,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有针对性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吸取其中有用的品质、精神、思想和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渗透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蕴含了自古至今的璀璨历史文化,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再如现在还在流传的儒家思想、道家文化,还如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大发明、医术、艺术、农业、兵法、水利,等等。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这也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三)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精神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代人,被人们世代传颂,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他们的民族大义和爱国精神历久弥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唤起学生复兴中华的责任感。
(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单纯的语文教学只是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被教材内容和教学计划束缚,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无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丰富,让学生了解课文背后更多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虽然新课标明确将“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但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是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将基本知识的传授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在教学中,老师往往对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基本的语法讲解、词组使用、写作手法分析上,而忽视了挖掘文章内涵的优秀传统文化,或者对有优秀传统文化气息的古诗词也是“点到为止”,不能够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之美。因此,要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能够不断改进和创新。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
(一)改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养
老师应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持。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饱读诗书、熟知历史,让学生感受老师的个人魅力,并能发现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如在学习朱自清《春》一课时,讲到草,老师能够随口说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说到桃花、杏花、梨花,老师能够说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学生不但能够感受到传统古诗词之美,更会被老师人格魅力所征服,而下意识地学习和模仿老师,多读一些诗词、历史书,从而完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课文中有很多文章蕴含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老师应挖掘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引导学生去探究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如在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文时,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这首诗写于1938年,正是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作者写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抵抗战争的决心和深沉的爱国热情:哪怕只是一只鸟,也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眼里常含泪水,因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通过介绍背景将学生带到作者的所处年代,更深刻理解作者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之情。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更多的爱国诗歌,通过挖掘这些诗歌的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复兴民族、建设中华的责任意识。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老师同样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比如在学习《安塞腰鼓》时,作者用简洁的话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观、宏伟的场面,但简单的文字还是让学生感觉比较抽象和模糊,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安塞腰鼓表演时生动、形象的画面,震耳欲聋的鼓声、神采飞扬的舞姿让学生印象深刻,更能感受西北人民的豪迈与热情,感受西北人民的阳刚之美,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加透彻。而且老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民族文化,如蒙古族的摔跤、马头琴,苗族的刺绣、蜡染,傣族的孔雀舞、泼水节,等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特色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
除了课堂教学,老师还可以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如诗歌会、每周故事会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演讲来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老师应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磊.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20).
[2]史艳霞.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
[3]张立林.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
[4]刘远平.聚焦“生命、生存、生活” 升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
[5]王芳.探究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9,(12).
[6]李晓晓.借助群文阅读,助力初中语文教学[J].学语文,2019,(6).
[7]成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优化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