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携手人文: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智库建设路径探析
2020-07-29赵彩彩
赵彩彩
摘要:档案智库是适应和满足新形势下政府决策对档案知识资源需求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档案开发的重要手段。数字人文作为人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同时兼具“技术理性”与“人文内涵”的色彩,其新理念、新环境和新方法均有助于档案智库的形成,对实现档案智库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数字人文的新理念、新环境与新方法作用于档案智库建设的内在机制,进而提出建立数字人文仓储实现档案知识管理,开展跨界交流合作培育新型研究团队,利用数字人文方法对接领导决策需求,建立研究基础设施开展档案项目实践的档案智库建设路径,以期从数字人文视角为档案智库的建设提供借鉴。
關键词:数字人文;档案智库;内在机制;建设路径
分类号:G275
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Archives Think Tan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Humanities
Zhao Caicai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of Shandong University, Shandong, Jinan, 250100)
Abstract:Archives think tanks are important strategic measures to adapt to and meet the needs of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on archives knowledge resourc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are an important means of archives development. As a cross-discipline between humaniti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humanities has both the colors of "technical rationality" and "humanistic connotation". Its new concepts, new environment and new methods all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archives think tanks and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archives think tank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w concept, new environment and new methods of digital humanities in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archives think tanks construction, and then proposes to establish digital humanistic warehousing, realize archives knowledge management, carry out cross- border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cultivate new research teams, use digital humanistic methods To meet the needs of leadership decision- making, establish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and develop archives think tanks construction paths for archives project practice,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ves think tan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humanities.
Keywords:Digital Humanities; Archives Think Tanks; Internal Mechanism; Construction Path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战略性资源,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保障。为提升决策的质量与效率,政府决策时需具备准确系统的知识支撑。档案作为具备知识属性的信息资源,具有突出的资政特征[1]。为帮助政府制定决策,综合档案馆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分析研究、综合加工、深度开发,不断挖掘档案的价值,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2]。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技术至上”的理念“喧嚣至上”,人文的温度被弃如敝屣。作为人文探索与数字技术相互交融的结果[3],数字人文研究是实现“技术的精度”与“人文的温度”融合的重要路径,赋予了档案智库建设的灵魂,为其指明方向。
1档案“智库”概念界定
“智库(Think Tanks)”又叫思想库、智囊团,最早用以指称当时军事人员和文职专家聚集在一起制订战争计划及其军事战略的安宁环境,后泛指一切进行未来规划性研究并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的研究机构。[4]之后其范围扩展到研究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机构,用以概称政策专家所供职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5]。目前国内针对档案智库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仍然较少。王辉耀[6]等认为“智库”特指一种稳定的、相对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其研究人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广泛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跨学科、多领域的研究,并在与政府、企业及大众密切相关的政策问题上提出咨询建议;张斌[7]指出思想库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聚集起来,运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解决方案;詹锐[8]认为思想库泛指从事政策性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决策参考的研究机构。研究者普遍认为智库是聚集各学科专家学者,针对公共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的研究机构。综合行业规定和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档案工作实际,本文将档案智库定义为聚集各学科专家学者,利用科学研究方法对档案数据资源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加工与深度开发,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咨询与知识服务的研究机构。
档案智库的建设是新时代顺应国家对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加强重视的重要举措,数字人文作为人文科学与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为档案智库的建设提供了新理念、新环境与新方法,其在档案领域已有的实践探索对档案智库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从数字人文的视角入手,从新理念、新环境和新方法三个方面探究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智库建设的内在机制,进而提出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智库的建设路径。
2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智库建设内在机制分析
作为重要的原始记录,档案具有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天然优势,檔案部门应利用先进的理念与技术方法合理开发档案资源,将档案内容转换为具体的科学知识,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和知识服务。随着档案数据资源的日益增长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档案研究方式与手段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档案智库建设的需要,档案信息资源的综合分析与深度开发需要借助新的研究理念与技术来实现。数字人文作为人文研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新理念、新环境与新方法为档案智库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数字人文下的档案研究强调以融合化的档案规模思维为指导理念,兼顾“技术理性”与“人文内涵”,通过数字环境中档案研究理念与信息技术的交流互动,实现档案研究过程的改变与重塑,根据档案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数字方法对档案信息进行分析,挖掘档案知识及其关联,将档案信息转换成知识资源,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现从新理念、新环境与新方法三个方面分析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智库建设的内在机制(见图1),进而提出其构建路径。
2.1新理念:构建融合化档案研究思维
互联网时代,档案研究规模受限于传统的研究理念与手段,难以满足档案智库建设的需要。数字人文以其开放、多元、资源、共建的理念[9]为智库建设提供思路。第一,融合研究理念,即推动档案理论与数字科技的对话与融合,实现档案研究方法的创新与数字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展。数字人文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延展档案研究范围,重塑档案研究的过程与方式,为研究者提供规律性线索。第二,联合驱动理念,即数字人文下的档案研究应将数据驱动与问题意识联合起来,通过分析数据对问题进行解释,从中发现并解决新问题,提炼档案知识。第三,多元协同理念,即保证档案开发主体的多元性,加强不同学科领域及人才间协同合作,激发群体智慧。此外,数字人文研究内容的多元性也要求计算机学家、数据管理学家、图书情报学家等跨学科人才作为档案研究的智囊团,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知识的数字人文工作者同样是档案研究的重要力量。
2.2新环境:重塑双向化档案研究过程
数字人文是一种由高效计算与人文需求进行交流获得的描述性实践[10],将为档案知识的组织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提供全新的数字环境,重塑以决策需求为导向的研究过程,实现档案知识的有序组织与信息技术的理性应用,形成面向主题、面向内容的档案知识组织方式[11]。
一方面,档案知识的有序组织需要以政府决策需求为指导,以技术为支撑,实现档案知识的发现、关联表示及存储。首先,围绕实际决策问题,运用技术对档案数据资源进行全面搜集,实现符合需求的档案知识资源的发现。其次,根据决策问题及档案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与表达方式,以问题为主题对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找出其内在规律,从而实现档案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提供决策所需的档案文献所承载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的关联,[12]并选取特定的知识表示方式对其进行标识。最后,保存知识集合,为决策者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档案知识资源,同时将知识组织的过程性记录进行保存并整合分析,挖掘提炼出有用信息以供利用。
另一方面,档案智库建设中应实现信息技术的理性应用,在满足政府决策需求的前提下,遵循档案学科自成体系的方法、工具与研究旨趣[13],理性地应用到档案研究的过程中。将技术分析工具与档案研究的价值、批判技巧和档案知识整合起来,化解技术应用面临的道德伦理危机[14]。新型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传统档案研究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数字环境下的新思路,同时,档案研究在数字环境中面临的新问题也需要根据技术适当地变通档案固有的研究方式,实现“技术理性”与“人文内涵”的相辅相成。
2.3新方法:提供差异化档案研究成果
数字人文研究利用技术方法与手段,带来了档案研究过程中知识生产和分析方法的新认识论和新方法论[15]。数字方法研究赋予数字技术档案研究的内涵,基于政府决策需求,采用适用于档案知识解释与生产的技术方法,对不同主题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实现档案知识的差异化生产,从而汇集成各种以主题为中心的档案知识集合,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实现从“档案库”到“思想库”的蜕变。
数字方法描述了运用数字工具来研究原生数字资源和传统人文资料文本的一系列相关方法[16]。对于不同类型的数字对象,数字方法的呈现方式截然不同。数字人文研究中数字方法的应用需要根据数据对象的格式、内容及受众,采取不同的数字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处理。我国档案领域数字人文项目应用的数字技术包括数字化技术、数据关联技术、数据挖掘技术、GIS可视化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17]。具体而言,第一,数字化技术方法能够对档案文本、照片及音视频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与呈现。第二,数据关联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实现对档案知识资源的发掘与开发,抓取有用信息并发现新的研究视角。第三,可视化技术将档案数据资源利用场景可视化呈现,如GIS可视化技术通过关联地理信息与档案资源,实现多维展现。第四,虚拟现实技术将档案知识资源与现实场景相结合,实现场景再现,丰富档案成果表达的方式。
3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智库建设路径探析
档案智库的建设是新形势下提高政府决策水平的重要举措。大数据时代,档案学科与信息技术的交流碰撞改变着传统档案研究工作的思维方式,推动档案研究工作从观念、人员、机构与方法等层面发生转变,为档案智库的建设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档案部门应抓住数字人文带来的机遇,从实现档案知识管理、培育新型研究团队、对接领导决策需求与开展档案项目实践四个方面实现档案智库的建设。
3.1建立数字人文仓储,实现档案知识管理
观念的转变是档案智库建设的关键。档案人员要将工作重心从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18],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19],建立数字人文仓储,对档案数据对象进行采集、加工、组织和保存,为政府决策问题提供集成化、专业化、精准化、智能化及互动性[20]的知识服务。作为档案智库的基础性支撑,数字人文仓储的建立要以“政府决策问题意识”为导向,把握档案管理活动始末,从档案数据资源的收集与利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多层次数据集合与全纳化服务方式。
多层次数据集合即通过汇集不同来源、形式与维度的档案数据资源,跨馆、跨领域采集碎片化资源,形成档案资源“大数据集”。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计算能力的提升允许研究人员搜集更全面的相关信息资源并有效处理,通过算法得出更为科学准确的结论。档案资源“大数据集”不仅包括档案资源内容,还包括开展档案研究所需的其他辅助性资源,如图书、情报等相关的信息资源,实时更新,形成档案动态语料库,保证智库建设所需资源的全面与完整。服务政府决策作为档案智库建设的最终目标,需要贯穿于档案研究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将服务的主体与客体介入服务流程中,实现用户需求实时定制的全纳化服务[21]。数字人文视域下的档案服务应打破单一主题及领域的限制,在研究活动的各个阶段及环节中充分考虑决策者针对不同领域及不同决策阶段的需求,实现档案信息资源与知识资源的按需流动及动态调配,扩大档案知识的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效率。
3.2开展跨界交流合作,培育新型研究团队
档案智库的建设是一项涉及档案、计算机、政府决策等多个学科与领域的融合型研究,团队成员需具备多学科背景,同时需要数字人文工作者对研究整体进程进行全局把关。依托数字人文多元协作的理念,汇聚各领域学者专家,凝聚群体智慧,促进各领域之间的知识交流、方法交流与人才交流(见图2),实现多元主体共建的档案智库建设机制,同时引进人才,优化档案部门人员结构,培育新型档案研究团隊。
首先,实现跨界知识的交流与融合。档案智库的建设需要汇集各领域的数据资源,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知识资源的发现、关联表示与存储,实现跨界知识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而为各领域、各层级的决策者提供符合其决策需求的档案知识资源。其次,实现跨界方法的交流与互鉴。明确各领域的行业、学科知识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及实践活动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实际研究需求,对不同学科知识采取合适的方法手段,实现跨界方法的交流与协作。同时,不同行业与学科之间研究方法的交流与碰撞还可以实现跨领域方法之间的相互借鉴,在档案研究中引入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档案学科特色和发展规律进行融合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档案学科思路。最后,实现跨界人员的交流与合作。跨界知识的融合、跨界方法的互鉴需要依托掌握专业知识及方法技能的专业人员才能实现。档案部门不仅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政策研究、历史研究、信息分析等类型人才的引进,同时还应加强与其他行业领域的人员合作,培育新型研究团队。
3.3利用数字人文方法,对接领导决策需求
在数字人文理念的指引下,档案智库的建设应在有序整理知识的基础上[22],对领导决策需求进行分析,强化对领导决策需求的研究,明确其知识需求,利用数字人文方法,实现档案数据资源的主题性汇集、内容深度开发与知识管理,实现档案知识与领导决策需求的对接。
首先,重视对领导决策需求的研究,紧跟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了解各决策机构职能性质与工作内容,根据决策机构当前的重点工作方向分析领导决策需求,明确其知识需求并及时进行知识组织。其次,根据决策需求将档案知识需求进一步划分为知识内容需求、知识横向关联需求与知识纵向发展需求。知识内容需求,即决策者需要的知识资源是档案知识本身的内容;知识横向关联需求,即决策者需要的知识是某一主题或不同主题档案知识之间的关联;知识纵向发展需求,即决策者需要的知识是某一主题档案知识的发展脉络。最后,根据不同知识需求,利用数字人文方法实现档案知识资源的组织,对接领导决策需求。针对决策者的知识内容需求,采用数字化等技术对其进行加工处理,采用可视化方法对档案知识内容进行展现;针对决策者的知识横向关联需求,利用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数据关联,并对关联内容可视化呈现;针对决策者的知识纵向发展需求,利用数据分析及内容分析等方法,实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并对其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对其发展脉络进行可视化展现,为决策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决策知识。
3.4建立研究基础设施,开展档案项目实践
档案智库建设的目的是服务政府决策,打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渠道。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智库的建设需要依托数字人文研究基础设施,开展档案项目实践,最终让梦想照亮现实。数字人文研究基础设施包括与主题相关的数字化文献资源、数据、软件工具、硬件(云储存)、系统平台等[23],能够支持档案研究过程中数据共享,推动档案研究成果的共享与利用,加强学科交融及人才合作。在技术特征日益显著的档案研究背景下,数字人文研究基础设施作为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及设备工具的集合体,是连接档案研究工作中人文学者与信息技术的桥梁,也是实现决策需求与研究对象之间对话的关键渠道。
与数字人文相关的最常见的研究基础设施之一是研究中心或实验室[24],通过汇聚各学科专家学者进行档案领域更深入的研究,实现档案决策需求分析。作为网络基础设施和用户之间的通道,数字人文中心是跨越新技术与人文学者之间巨大鸿沟的关键要素,学者们在这里学习如何将计算方法、编码实践和工具引入他们的研究,并且将数字资源的使用者转变为资源的生产者[25]。构建数字人文中心,一方面,要建立各学科领域之间的关联,档案领域应与图书情报领域相结合,实现档案、图书、情报等资源之间的汇集,同时应与计算机技术及数据管理学科相联系,满足数据处理与管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具备充足的资金支持,获取国家及社会层面的资金投入,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数字人文中心能够为档案实践项目的开展提供基础资源保障,实现资源、人员及技术的汇集与交流,为档案智库的建设提供专业的研究环境与场所,最终达到为政府决策服务的目的。
4结语
档案智库的建设是满足档案社会化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可以提供档案信息咨询和知识服务;依据档案信息,进行历史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寻求应对普遍性战略问题和热点焦点问题的解决方案;利用档案信息对未来进行预测,提出预测方案以供决策参考[26]。目前,我国档案智库的建设还处于试验阶段,如何实现人文与技术的联姻,批判性地利用数字人文理念、技术与方法建设档案智库,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水平,值得持续关注与考量。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大数据战略背景下档案数据治理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9BTQ097)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与参考文献
[1]牛力,王钰涵.面向政府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综述[J].档案学研究, 2016(2):60-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EB/ OL].[2020- 06- 03].http://www.saac.gov.cn/zt/2014- 05/04/content_44880.htm.
[3]STEWART V,PATRUCUA H.Special Report:Digital Humanities in Libraries[R/OL].[2020-05-20].http://americanlibrariesmagazine.org/2016/01/04/special- report- digital- humanities- libraries/.
[4]朱旭峰.中國思想库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力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6.
[5]任恒.国外智库研究的兴起与进展:一项综述[J/OL].情报杂志:1-9[2020-04-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167. g3.20200409.1449.012.html.
[6]王辉耀,苗绿.大国智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8.
[7][26]张斌.构建档案思想库提升档案工作服务能力[J].档案与建设,2013(1):4.
[8]詹锐.把档案馆建设成思想库[J].中国档案,2008(6): 42-43.
[9][10]龙家庆,王玉珏,李子林,许佳欣.数字人文对我国档案领域的影响:挑战、机遇与对策[J].档案学研究,2020(1):104-110.
[11]张斌,郝琦,魏扣.基于档案知识库的档案知识服务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6(3):51-58.
[12]陈方舟,张若梅.面向决策的智库型档案平台建设初探[J].档案管理, 2018(6):36-38.
[13]王涛.“数字史学”:现状、问题与展望[J].江海学刊, 2017(2):172-176.
[14][美]安妮·伯迪克,约翰娜·德鲁克,彼得·伦恩费尔德,托德·普雷斯那,杰弗里·施纳普.数字人文:改变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游戏规则[M].马林青,韩若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40.
[15][16][24][25][英]大卫·M·贝里,[挪]安德斯·费格约德.数字人文:数字时代的知识与批判[M].王晓光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132,134,106,107.
[17]靳文君.中美档案领域数字人文项目比较研究[J].浙江档案, 2019(4):37-39.
[18]冯惠玲.拓展职能——“夹缝时代”档案职业的生存之策[C]//21世纪的社会记忆——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109.
[19]魏扣.面向决策的档案知识库构建研究[J].档案学通讯, 2014(5):63-67.
[20]赵生辉,朱学芳.数字人文仓储的构建与实现[J].情报资料工作, 2015(4):42-47.
[21]吴晨生,李辉,付宏等.情报服务迈向3.0时代[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5(9):1-7.
[22]周笑盈,魏大威.数字人文背景下基于需求的知识可视化方法研究——以国图公开课的视频内容可视化为例[J].图书馆, 2020(1):20-28.
[23]徐晨飞,包平.面向农史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以方志物产知识库构建为引[J].中国农史, 2019(6):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