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初探
2020-07-29曾平钱晓芬
曾平 钱晓芬
[摘 要]实施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中医骨伤科学本科生教学中融入双语教学方法,对于推动中医骨伤科学走向世界,提高中医骨伤专业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双语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足,面临诸多挑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学生授课前准备,提高教学质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培养双语教师;结合实际自主编订双语教材;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中把握知识;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双语教学;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8-0074-03
中医药学蕴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广博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發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可见,大力推动国际型中医药人才培养尤其重要。
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损伤及筋骨疾患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越的医疗成就。
双语教学是指运用两种语言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在中国,其一般是指用中文和英文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用第二语言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表达和诠释,能在两种语言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转换,让学生能更全面和深入地进行思考,进而更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双语教学模式分为三种:1.沉浸式双语教学,即完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2.过渡式双语教学,即由母语教学逐步过渡到第二语言教学;3.保留式双语教学,即由母语教学逐步过渡到母语和第二语言联合教学[1-2]。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模式属于保留式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的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实践经验。
一、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转变教学方式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模式下,人才市场需求日趋国际化,这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医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双语教学在中医学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应运而生。医学领域中很多顶尖的期刊都是SCI论文收录期刊,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需要以英文的形式进行发表。中医医学生在今后临床工作和科研交流中,经常需要运用到英语,包括查阅外文文献,为了培养中医医学生跨文化交流和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将英语教学融入中医学教学十分有必要[3]。
(二)学科发展的必要性
中医骨伤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为适应新形势下我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充分培养学生中医思维的同时,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医骨伤科学的精华,将中医骨伤科学传统诊疗经验以及促进损伤修复的优势与西方先进技术相融合,最大程度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将更加有利于中医骨伤科学的传承与创新[4]。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合作发展的前沿,开展双语教学也有利于中医骨伤科学走向世界,为东盟国家民众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文化新的窗口,更多地吸纳外国留学生,这对广西的高等医学教育走向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5]。
(三)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国务院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对中医药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国内外推广中医药。双语教学是实现在国内外推广中医药的教学方式之一,实行双语教学可以同时推动学生、教师和学科的发展。在本科阶段对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医骨伤科的知识,尽早熟悉西方的语言环境和思维模式,提高学生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教师在开展双语教学、准备教案、制定教学大纲、查阅英文文献的同时,也能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外语水平和科研能力,这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双语教学也为本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有利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其更加适应当今世界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6]。
二、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语言基础薄弱
开展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本科阶段,能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的学生较少,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水平较差,更别提面对专业性较强的医学英语。这使得学生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英语水平的有限也使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学习效率低下。学生英语水平的不一致使教学进度难以统一,这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不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7]。
(二)缺乏专业的教师团队
双语教学对教师团队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能够熟练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团队较少,许多中青年教师有较好的英语水平,但缺乏授课和临床经验,而授课以及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其英语口语水平往往较差,难以开展双语教学;或是由于临床工作繁忙,难以兼顾临床与教学,这样就会降低授课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8]。部分教学团队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过度注重英语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这使双语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9]。
(三)缺乏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
在中医骨伤科学的双语教学中,缺乏合适的、规范化的双语教材。没有合适的教材不利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学生在教学中会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往往难度较大,学生理解困难 [10],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信心。另外,中医药许多传统的概念和知识点翻译较困难,或是翻译后不能很好地表达其核心含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医药双语教材编写以及专业词汇规范化翻译的难度 [11]。
三、开展双语教学的建议
(一)完善学生授课前准备,提高教学质量
在早期的调研中笔者发现,学生都能认识到雙语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英语水平有限而对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心存质疑,且对双语教学缺乏热情。针对这种情况,在本科的英语授课中可以适当加入医学英语的章节,为学生后期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奠定基础,或是在专业课授课中节选部分章节作为过渡,提高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度,以舒缓学生的畏难情绪。在正式开课前,提前1~2周发单词卡让学生熟悉专业词汇,掌握其拼写和发音,或是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翻译英文文献,以降低正式授课时的难度。针对学生英语水平不一致、教学进度难以统一的情况,可以在授课前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重新分班,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尽可能让一个班的学生学习步调一致,使学生能共同进步,这也方便教师对教学质量进行系统把握和评价,及时调整优化教学方案。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融入PBL、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课前预习专业词汇、课后自主查阅文献资料,搜索各种教学资源,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文献阅读能力。推荐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尽量缩小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差距,使每位学生都有课堂参与感,以确保教学质量。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双语教学在线课堂,建立网络课教学资源,以弥补线下课堂的不足,网络课教学资源能供学生反复观看学习,让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知识接受度较慢的学生能够跟上课堂进度[12]。
由于骨伤科与解剖学、影像学关系密切,单靠文字讲解和凭空想象难以理解和把握,因此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选用合适的图片或视频,弥补书本上无图示或图示过于简单不便理解的缺点,再配以简单明了的解释,使专业知识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尽可能选择国外优质的网络视频资料,在学生熟悉英语教学环境的同时生动地讲解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这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当学生的思维能够跟上教师上课的步伐,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自然也会适应双语教学的课堂。
(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培养双语教师
提高双语教学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及口语表达能力是进行双语教学的关键。加强本土双语教师的培养是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可以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邀请英语教研室的教师对中医骨伤专业的教师进行英语培训,协助改编教材,参与教学评价,或是定期邀请优秀的双语教师参与双语教学交流会,对中医骨伤专业的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培训。有条件的可以组织教师到高等院校或国外学习深造,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还能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加强教师专业英语的学习,让其紧跟先进教育理念,把握学科发展动态与趋势,有效促进中国医学教学与国际接轨,以先进带后进,带动中医院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建立连续、统一的双语教师培养模式是保障双语师资力量供给,建立国际化、高水平中医骨伤课程的重要一步。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英语的使用比例,循序渐进,逐步减少中文的使用比例,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提前拟定讲稿,加强教学小组内的课前试讲和点评,及时发现授课中的不足,对专家指出的教案和试讲过程中的缺陷加以完善和改进[13],努力做到脱稿上课,收发自如,掌控全局,灵活机智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四)结合实际自主编订双语教材
目前使用的中医骨伤科学英汉对照的双语教材至今年代有些久远,内容没有更新。中医骨伤科学双语教学中缺乏合适的双语教材,这不利于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预习、复习。教学团队可以借鉴国外教材,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大纲,立足于“以我为主,洋为中用”的原则,自主编订合适的教材,并请英语专业教师把好语言关,使自主编订的双语教材兼具专业性和针对性,更符合本校学生学习的需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14]。在教材后可附重难点词汇查询表,这样可以节省学生查单词的时间,让他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理解专业内容上,为建立内容全面、结构合理、语言严谨的权威教材奠定基础。
(五)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中把握知识
双语教学要同时融入理论和实践课程中。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也是检验授课成果的重要方法,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是为了服务于临床实践,尤其是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患者人群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国人,学会国际通用的语言更加有利于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可以在实践操作课程中,加入国际化病人病史采集环节,让学生学会并体验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还可以与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和语言风格,将英语作为相互沟通的桥梁,积极创造第二语言环境。在临床教学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英文文献汇报和疑难病例英文讨论,这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翻译外文文献,避免因机器翻译或转述带来的理解偏差,这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地理解前沿学术思想,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和自身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六)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对于教学成果的合理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鉴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可以为往后双语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可在每次课后或课前抽出一小段时间进行课堂小测验,实时对教学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并在课后收集学生意见,聆听学生心声,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案。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化、人性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对教师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临床操作、人文素养、英语水平以及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英语水平、授课方式以及人文教育进行全方位评估[15],要使评价体系符合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评价的主体不能仅限于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评价,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同行、教学实践单位等都应当参与到评价体系中,对课前、课中、课后的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做到因材施教,重视长远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教育水平。可适当引入第三方参与教学评价,教学团队制定评价机制,第三方负责实施,双方各司其职,这样既能减轻教学团队的工作负担,又能获得更加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结果[16]。
四、小结
我国的传统中医药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开展雙语教学是我们把握机会,与国际医学接轨的重要一步。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更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是现在的中医骨伤学双语教学乃至整个中医专业的双语教学都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广大同仁不断探索,共同加强中医院校双语教学团队建设,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专业性的中医人才,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国际。
[ 参 考 文 献 ]
[1] 徐杨.双语教学在临床医学本科生血液病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23):3008-3009.
[2] 李成.对高校双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J].双语学习,2007(6):35-36.
[3] 李晟,张润岐.双语教学模式在普通医学本科院校病理学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6):76-79.
[4] 李金溢,曾平.中医骨伤学临床实践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2):76-77.
[5] 曾平,廖小波,刘明伟,等.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发展广西传统医学对外教育和合作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33-235.
[6] 唐黎明,王金凤,谢文娟,等.浅谈高等学校研究生双语教学的必要性[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6):90-91.
[7] 郑金娟,陈红红,周笑莉,等.试论医学双语教学面临的难点及解决措施[J].广东化工,2020,47(3):247-248.
[8] 王平,王为民,刘爱峰,等.国内临床骨伤科医学双语教学的现状与趋势[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4):266-269.
[9] 周琦石,舒雯,黄枫.中医骨伤科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1):50-51.
[10] 胡孔足,范懿隽.双语教学在骨科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1):110-111.
[11] 李念虎,徐展望.在本科生中开展中医伤科学双语教学的困难与对策[J].中医教育,2007(4):36-37.
[12] 傅爽,韩广兵.医药高等数学双语教学探索[J].科技风,2020(2):81.
[13] 谭三勤.浅谈医学双语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06(3):17-18.
[14] 刘宝戈,曾峥.临床骨科医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2(4):788-790.
[15] 刘北星,朱文文.医学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初探[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9(4):44-47.
[16] 段涛,刘宾,黄静.以质量为核心的中医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构建与完善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6):130-131+136.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