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AS理论的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0-07-29雷璟程

大学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

雷璟程

[摘 要]文章基于 CAS 理论,分析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该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以促进其专业教学体系的完善以及高素质复合型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CAS理论;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8-0037-03

一、理论依据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是霍兰(Holland)于 1994 年正式提出的,该理论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新科学”,属于“第三代系统思想”,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生态系统、计算机系统、产业系统、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系统当中。复杂适应系统不同于一般的系统,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系統中各个主体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这些主体在原有的规则和环境中不断学习、成长并积累经验, 然后根据所吸收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反作用于所处系统,并通过改变自身结构和行为方式,对所处系统的规则进行调整,使得系统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大环境,这种动态的类似于情境的理论强调了主体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任何主体在适应上所做的努力就是要去适应别的适应性主体,这些适应性行为可能会促成新的主体产生、系统内新的层次聚合或分化,进而推进整个宏观系统的演变或进化。

尽管复杂适应系统存在于不同的领域当中,但随着人们对复杂适应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可以发现复杂适应系统会呈现一些共性的特征:一是存在活跃的适应性主体。没有这些活跃的主体积极主动地与其他主体、其他系统发生交互关系,就不可能造就纷繁复杂的系统,也不会有新系统的产生和旧系统的消亡。二是适应性主体共同演化。共同演化可以产生具有更好适应性的新的主体,导致复杂适应系统突变,壮大组织力量。三是导向混沌的边缘。每个适应性主体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延续,会根据其他主体的行动来调整自己,导致原有系统的边界不再那么清晰。在这些不清晰的地带,可能会形成有利于主体发展的特殊区界。四是产生涌现现象。涌现能够在所生成的既有结构的基础上再生成具有更多组织层次的生成结构,尤其在上述提到的特殊区界内,涌现是复杂适应系统层级结构间整体宏观的动态现象。

二、CAS理论对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选择的启示

教学系统是一个参与主体众多、开放程度很高的复杂的巨系统,不同的学科门类有不同的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体系。教学体系不能一成不变,既要吸收当前的理论前沿精华,整合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又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专业课理论体系。

公共管理是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年轻的人文学科,还没有形成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研究核心和独特能力,这种宽泛的学科特质使得其社会认可度不高。公共管理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应用学科,在本科教育中更看重的是为公共管理各领域培养出能够胜任工作的管理人才。这给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也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体系的完善上下功夫,既要及时跟进理论前沿,关注国内外研究动态,又要关注社会导向,满足社会变化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三、本研究的意义

(一)现实意义

本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通过分析专业课教学系统内外部环境、学生主体性差异以及所在院系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好学生的知识体系;在共享经济与知识的时代,引导学生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自主学习、协同学习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客观而又不失批判精神的学术态度。同时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即“能学习”“会成长”, 意识到个体意识和行为能够改变系统规则,他人的行为和系统规则也能够促进自身行为的修正,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从而使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

(二)理论意义

目前,我国公共管理专业在教学设计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教学理论体系封闭,教学设计模式不够丰富多样,对学习主体(学生)的关注度不够。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将理论知识简单地迁移过来告诉学生,目前的教学设计吸收了很多交叉学科的理论成果,但仍然没有摆脱原有方式的束缚。这种教学设计缺乏对实践的关注,也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空间。因此,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为我们认识教学系统的复杂性、运用更新的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四、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教学理论体系滞后,“本土化”欠缺

教学理论体系是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各要素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并发挥各自功能的集合体[1]。教学理论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它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来不断修正和完善。

公共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需要不断吸收和整合如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精髓来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同时,公共管理学科的实践性又要求其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但是,我们的公共管理专业教学理论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与外部环境的沟通和融合,学科壁垒仍然存在,不能反映社会变化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封闭性。

另外,公共管理理论起源于西方国家,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理论建立在多元政治的背景之上,以政治与行政的分离为逻辑基点,追求“效率”,提倡“价值中立”以及“工具理性”,这些都跟我国的国情有巨大的差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和国际交流机会的增多,西方国家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会对中国产生更深更广的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和研究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理论架构不明晰、立场有所偏向等问题,在各种思想交融文化环境中成长的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也难免会对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认识产生偏差。

(二)“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没有成熟

公共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公共管理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有机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现途径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它们各自发挥作用又协调配合,发挥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2]。这里的“三位一体”中的“三位”分别指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一体”是指不同于纯理论教学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然而,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实践教学对社会变化的反映不够敏感、动态性差,作为实践教学参与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其“学习”和“成长”速度不够理想,“主体”适应能力的提升也比较被动。

(三)日常教学管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推动力度不够

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都少不了学生的积极参与,知识的吸收是学生个体对外来信息的内化过程,学生个体的生理因素、情感因素等都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但是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分析,缺乏情感因素的调动,学生学习效果反馈机制不完善,合作和竞争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平衡,因此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动适应性”,使得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学生个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受到影响。

五、基于CAS理论的教学模式改革方向

(一)构建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行“课程思政”

CAS理论认为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它与专业学科理论的更新和变革密不可分,随着交叉学科的兴起和广泛应用,更多富有时代意义的理论应该被公共管理专业吸收进来。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我们也应与时俱进地搭建起科学的理论架构。随着教学系统内各个元素以及外部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要不断丰富和创新理论教学模式,使其在动态开放的教学系统中日臻完善。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其实质不是在高校中增设一门课程,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3]。 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思政意识,同时对于讲什么、如何讲、讲多少等“课程思政”的方式具有一定的自由裁决权。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内外部环境,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不但要坚持专业理论的“本土化”原则,客观看待国内外各种理论思潮,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强化政治意识,增强政治定力,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4]。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三位一体”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CAS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非线性的、主体之间不断互相适应的过程。在公共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要努力开发本土化案例教学资源,提高案例的社会适用性,同时做好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增强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适应性”。在实验教学中,应努力做好实验室、实验软件等实验平台的打造以及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让学生尽可能地沉浸在管理实践情境中去体验管理过程,感受管理实践,进而培养其管理技能和素质[5]。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学院要与实践基地充分沟通、互通有无,对接好社会实践校外导师,切实发挥好实践基地的功能,实现双赢;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运用科学的社会研究方法,在假期分小组进行社会实践或社会调研,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增长。

(三)构建有效的“合作”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CAS理论认为教学重点是营造有利于学生群体和个体协作、自主学习的良好互动氛围[1]。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会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反馈进行事先的预测,并根据这些预测做出各种可能性的应对方案。这种事先的预判有很强的计划性,使教师能很好地发挥其主导性作用,但是这种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认为教师应更加注重采用正面的激励措施,通过平日对学生的观察和交流,借助各种适宜的技术手段,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风格、性格特征等方面的情况,着眼于学生内在动机的唤醒和个体潜能的发挥,使得每位学生享有独立思考的权利,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受尊重、被信任的[6]。公共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涉及的很多课程如社会保障概论、医疗保险学、经济学原理等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大学生肯定会对很多社会现象有自己的关注方向和评价,教师应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沟通的师生关系,鼓励他们尽自己的最大可能去自主学习和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正处于一个走向多元化的社会中,这种多元化使得教学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也不断发生改变。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推演与运用告诉我们,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教学参与主体不是在孤立的、单向度地活动,因此我们的教学模式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性和发展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尽最大可能去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环境,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很好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胡金伟,尹文强,郭洪伟.基于CAS理论的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动态路径模式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2(8):716-718.

[2] 王薇.“四位一体”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2):10-12.

[3]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 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9):67-70.

[5] 王永明,甘月文.论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9):150-152.

[6] 李志鴻.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探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改革
高校国际化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网络平台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
《日语听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中期报告
网络新应用环境下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信息化时代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模式探讨
湖南工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现代学徒制下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