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四力”,增强本领,守正创新
2020-07-29吴婧
吴婧
什么是“四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力”,是理念化为行动,行动产生的能力,所以“四力”教育不能只会坐而论道,重在行而动之。“四力”是习总书记为我们记者、编辑、新闻舆论工作者以及一切宣传思想战线的干部指出的行动指南。
把“四力”锤炼为每个干部的本领,方式、方法大体一致,但是在具体行动中,又必然具有个性化,所以在锤炼“四力”中要找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肩负使命学,带着问题学,找到差距学。
目前,在新闻舆论工作者和宣传思想干部中比较普遍的存在着“本领恐惶感”。觉得旧知识不够用了,新本领一时半会儿又学不来,在时代的大变革中,自己的步伐老是赶不上趟。“本领恐惶感”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求实求新感,在“四力”教育中是一种正能量。“本领恐惶感”是时代的产物,要以“使命责任感”破除“本领恐惶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面对5G、人工智能和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工作者锤炼“四力”要坚持守正创新,一方面秉持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的、革命的传统,另一方面要主动学习新的传播知识和新的传播方法、技术,练就融合传媒的真本领、新本领。
“四力”的力既来自传统理论,又来自革新理念,“四力”的四个方面又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我的理解:脚力在于“跑”,眼力在于“找”,脑力在于“判”,笔力在于“表”。
一、脚力在于“跑”
多少年来,记者们下基层采访,叫作“跑”新闻,业内业外的人们都这么说,大家都相信新闻是“跑”来的,我听过一位优秀“老记”介绍经验,他的发言题目就是:好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
可是,近些年来,有一部分新闻工作者(年轻人居多),把“跑”新闻变成了“网”新闻,把“下基层”变成了“下载”,他们把“网”看成了新闻的发源地,于是有一部分新闻工作者(年岁大的居多)认为是“网”缠绑住了新闻记者的脚,是“网”腐蚀了一部分记者的“脚力”。
其实,我认为“网”是个好东西,并不是“网”网住了记者的脚,而是一部分记者对“网”的误解、误用,腐蚀了自己的“脚力”。网络是新闻信息传输的平台,而不是新闻产生的现实,以网络下载代替现实采访,记者便沦为网络的二道贩子。新闻记者“跑”现场,就是“跑”现实,到人民群众中去,到基层生活中去,到火热的战斗中去。在跑现场的过程中,要同时运用好网络的传输功能,当下的新闻直播,可以把记者的采访和新闻事实的进展,同时间呈现在观众面前。当下中国人人一部手机,人人都成了流动着的信息终端,所以说网络的发展帮助了记者“跑”新闻,而不是阻滞了记者的“脚力”,关键是你怎样理解和运用网络。
记者“跑”新闻的跑,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蹲”,我们叫蹲点,穆青先生写出了焦裕禄以后,兰考就是他的“蹲点”。西宁的一位老记,在东郊的一个农村蹲了五年,他在一个农户家,行李放了五年,亲身体会了这个村庄的历史变迁。我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记者不会蹲点,就不可能形成专家型记者。
二、眼力在于“找”
“找”是什么?就是发现。
记者的基本功就是“发现+表现”。
眼力就是记者观察、洞察、调察、考察现实世界的发现力。
从“面”上说,就是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认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找到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
从“向”上说,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从“点”上说,要找对站位、找对视角,以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利益为立场,抓准重点、焦点、热点、冷点、看点、难点,尤其是总结出特点。
记者的“眼力见”还表现在抓细节、抓典型、抓人物。
三、脑力在于“判”
判,就是以主流价值为导向的判别、判断、判定。
脑力是新闻报道中“内容为王”的保障力。
脑力是记者脚力、眼力、笔力的“指挥力”,贯穿于新闻采访、调查、写作、制作、播出的全过程。
脑力还是记者处理利益、立场、关系、方法等等问题的定盘星和压舱石。
新闻要判明是非;
新闻要判明大小;
新闻要判明缓急;
新闻要判明立场;
新闻要判明导向……
这一切的“判”都是脑力的功能,记者的脑力是党性、人民性、地方性的结合,是思想、观点、方法的结合。我们是主流媒体的记者,必须具有主流舆论的主体意志和主体作用。要以人脑来指挥电脑,要以主流舆论来引领网络舆论。在互联网碎片化和移动化的语境中,怎样发挥记者脑力的主体作用,更需要我们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去驾馭和引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时下新媒体技术为新闻采写提供了强大而我们还不甚熟悉的知识认知资源,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兴未艾。人工智能可以为新闻记者的脑力增强,发挥助手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因此,新闻记者的脑力锤炼有了全新的内容,怎样把传统的记者脑力增强,和新媒体技术培训融合起来,是一个时代性的新课题。记者的脑力要与时俱进,不然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四、笔力在于“表”
笔力就是表现力、传播力。
当前,各地传媒正在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煤体传播体系。随之,也必须培育一支一专多能的全媒体记者。
作为全媒体记者不仅会用笔,还要会用镜头和话筒。时下盛行的直播就是电视、广播、语言、文字、主持人、播音员多元传播技能的融合运用。
当然,记者的笔力主要是指记者文字、语言的运用水准。我们必须强调记者的文字、语言的运用技能,是一切传播技能的基础,锤炼“四力”,必须重视文字、语言的基础培育。
我们还想指出,当下网络传播尤其是新媒体、自媒体,文字、语言相当粗糙,病句、错字屡见不鲜。一些所谓的“网络词语”,粗俗卑劣,诸如“屌丝、逗逼、神马都是浮云”,不知所云,成为中国语言文字的“病虫害”。主流媒体必须承担净化舆论环境,主流媒体记者必须承担保卫祖国文字语言纯洁、规范的神圣职责。
综上所述,新闻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互动、互补、互通的综合能力。
新闻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记者的基本本领,看家本领,“四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努力成为“全媒型”和“专家型”的人才,是党中央,习总书记对我们媒体人的时代要求。有了“四力”本领,才能成为“复合型人才”,这是媒体人和全体宣传思想干部的奋斗目标。
(作者单位:西宁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