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教材中挖掘读写结合训练点
2020-07-29王信
王信
[摘 要]对于英语读写结合训练来说,在教材中挖掘读写结合的训练点非常重要。为此,教师要重视隐藏于阅读教材的辅助系统,从而把握单元知识要点,开发出有价值的读写结合训练点;重视教材中布局谋篇典型处、词句精妙处,找到读写结合点,训练学生的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能力;重视文本语言留白处和与生活关联处,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材;读写结合;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9-0035-02
阅读与写作一直都是英语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读写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读是吸收,写是运用,写作能力提高了之后,又会对阅读起到促进作用。在读写结合训练中,关键是要找到适当、对应的训练点。训练点不清晰,容易流于表面和形式,导致训练落实不到位。在我们日常教学中,用得最多的阅读范本就是教材。那么在现行的人教版教材中,如何挖掘有利于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为学生提供现成的写作材料,这对于通过读写结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一、重视教材辅助系统提到的知识点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进行思维和写作训练,教师应研读教材,摸索总结并提炼出阅读教学辅助系统,如“思维导图”“思考与探究”“积累拓展”等。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厘清思路,梳理出写作提纲,为下一步动笔写作好准备。比如七年级下册U5 Section B 2a—2c,思维导图明确了文章写作对象、写作内容,要求学生透过细节描写,把握大象的特征并学习相关文化。“思考与探究”问题则有助于学生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基础上,明确语言目标、语言结构、语言运用方面的具体要求和侧重。比如八年级上册U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Section B 2a—2e,在“思考与探究”练习里,设置了一道题目,让学生思考、与同伴讨论预测未来机器人的样子并预测未来机器人将如何帮助人类,考查学生能否结合语言目标和语言结构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积累拓展”中的问题能对学生课堂知识运用、课外知识拓展等起到指引作用。比如八年级上册U8 Section B 2a—3b ,“积累拓展”部分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美国特定节日的传统食物,引发学生联想拓展中国节日以及家乡的风味小吃,在语言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尝试通过笔头写作介绍相关内容。通过这些各单元的教学辅助系统,教师再把握好单一文本与单元之间的关联,结合阅读文本知识要点,就能开发出有价值的写作训练点。
二、重视布局谋篇典型处
初中阶段的读写训练,应适当涉及一些篇章结构、谋篇布局方面的内容,针对文本的结构、构思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八年级上册U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B 2a—2e是一個整体的说明文体裁阅读板块,文章在结构布局方面有明显的层次:先介绍了resolutions的定义,接着是种类,最后是特征。结尾处呼应前头,点题点中心。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以及层次分明的段落结构布局是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文章结构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结构与之相似的My plans、My friends plans等作文。又如八年级下册U1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 3a—3c,对于其中的阅读文章,关注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往往可以有效地促进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厘清事件的先后顺序,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文章后的小组情景讨论也是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可引导学生以“看到什么,会想到什么,怎样做”的结构进行练笔。这篇文章的结尾通过个别乘客的独白,间接地折射出了不同人群对该事件的不同观点和看法,这样的结尾也可以作为一个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找到教材中典型实用的布局谋篇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中安排文章的结构,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三、重视词句积累,理解其精妙处
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文教师出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独特目的,就必须关注课文“怎么说”,必须侧重课文的言语形式。确实,一篇文章的内容需要以语言的形式去表达。遣词造句对作者情感的表达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这也是值得英语教师思考的。教师应善于在教材中找到词句运用精妙的地方,并以此为切入点,训练学生在写作中注重词句的运用。学生进行英语写作,如果没有积累大量可用的词汇,即使有很多美妙的构思,也无从表达。单词写不出,写作是句空话,因此要鼓励学生重视词汇的积累、词意和词性的理解。当然,学生对于词汇的积累也要寻求适合自身的方法。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强调英语的语法特点,让学生尽量不用中文的思维来分析英文的句子。当然,不能单纯靠教语法来达到这样的效果,而是应要求学生多读课文,甚至是英文的原著。通过这种途径掌握的英语语法知识比单纯学语法要全面而且系统,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让学生自己探索英语与中文句子结构的区别所在,理解其中精妙处,这样还可以提高遣词造句的准确度,掌握一些优美句子究竟何时用,何处用。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的。
四、重视小组讨论环节
安排适当的小组讨论环节,能给学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所以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重视读后设疑,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推测接下来情节将如何发展。解读教材文本时,教师要善于抓住作者在情感表达上的留白点,引导学生去感悟人物彼时的感情,领悟文本的价值内核,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落实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
五、重视与生活关联处
生活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文章是生活的艺术表现。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常常会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生活感受,在学习与生活有关的文本时,会回想自己相应的生活,这就为读写结合提供了另一个训练点。如八年级下册U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Section B 2a—2e的阅读文本是一篇很有生活气息的文章,其中描述的狗可爱的样子、逗狗的情景、丢失狗的心情等,很容易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为读写结合提供了训练点:如让你逗狗狗,会是怎样的场景?你会有什么反应?狗狗丢失了,你的心情如何?表现如何?进而由狗联系到人类,联系到帮助等话题。可以说,文本中与生活有联系处,给了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纽带,让学生有事可写,有物可写,有话可说。
总而言之,教师能够巧妙地利用教材,挖掘读写结合训练点,就能为学生提供现成的写作材料,让学生有材料可写,有话可说。架起读写结合的桥梁,让学生从读中学写,以写促读,提高读写训练的有效性,就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陈家琴.设疑激趣,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9):118.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