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情境设计,切入微专题,提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2020-07-29汕头市聿怀中学

师道(教研) 2020年7期
关键词:三角洲导图情境

文/汕头市聿怀中学 顾 绚

一、微专题设置的必要性

所谓的微专题教学就是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根据教学需求,把“同一概念下的知识或者同一主题下的知识整理集合形成专题知识,微专题可包含教材基础知识,也可将学习经验融入其中,以这种意义上看,微专题是学习活动中对某一方面知识‘点’以及对其感情的小结。”

用什么方式呈现微专题才能做到既有利于加深对课本主干知识的理解,又能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呢?

在新课标中提到其中一个基本理念:“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参与教学过程。这个基本理念的提出,让笔者联想到,为了平衡备考要求、学科特点和备考时间之间的矛盾、突破瓶颈,可以另辟蹊径,本文尝试设计情境“布哈河三角洲的形成和变化”,设置目标任务,通过目标任务间的层层递进,剖析三角洲形成条件,并以此为突破口,建立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思维过程,通过对思维方式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力,突破综合思维能力。

二、实例:“布哈河三角洲的形成与面积变化”情境设计

1.情境设计

布哈河是我国的一条内陆河,位于青海湖的西北端,发源于祁连山脉,自西北向东南在鸟岛附近注入注入青海湖,布哈河全长约有30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16,000多平方公里,是注入青海湖的所有河流中,流量最大流程最长的,因此也被称为青海湖的母亲河。同时河口在湖盆内形成长达13公里的三角洲。

2.运用图文材料,完成下面的目标任务。

目标任务一:查找资料,寻找三角洲概念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三角洲进行描述。

目标任务二:简述布哈河三角洲形成过程。

表1 布哈河三角洲5个时段面积变化

目标任务三:表1为“布哈河三角洲5个时段面积变化(正数代表面积增加,负数代表面积萎缩)”,据表1描述布哈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特点,并概括总的变化趋势。

目标任务四:由于人口快速增长,青海湖周围沙漠化严重。图1为“青海湖水位变化”,表2为“布哈河河口站不同期年输沙量”。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布哈河三角洲两个阶段面积变化的原因。

目标任务五:请归纳形成流水堆积地貌的主要条件,并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表达思维过程。

3.情境及任务设计原因

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本节课是关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案例学习,主要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第二部分是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其中第一部分选取河谷和冲积平原(如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等)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进行剖析,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初步建立地形地貌形成的思维过程,这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对学生综合思维要求较高,学生需具备较强的分析和想象能力。

通过前面的课程学习,学生已掌握内外力作用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运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分析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能力。但是当具体到某种微观流水堆积地貌,即便是学生熟悉的河口三角洲、河心沙洲等,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办法独立建立流水堆积地貌形成的分析过程,更加没有办法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思维过程,当然也无法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比如涉及到比较陌生的沙坎等其他流水堆积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就无从入手了。而布哈河三角洲具备特殊性和典型性,首先青海湖为咸水湖,布哈河三角洲为咸水湖入湖口的三角洲,不同于以往经常强调的入海口三角洲;同时三角洲面积大,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三角洲面积先后出现视觉上的面积变化和真正的面积变化,这两个变化也是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同时体现出来的。

在目标任务设计中,采用归纳法的思维方式,符合学生认知地理事物的思维过程,从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比如为了找出布哈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的原因,首先通过目标任务三获得哈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特点的事实认知,接着在目标任务四中解决原因分析,层层递进,问题的设置符合学生认知地理事物的过程。

4.活动建议

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是情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借助多媒体视频、图片、Flash等方式激发活跃学生思维,而通过思维导图则可以实现思维过程可视化。在借助思维导图辅助学生建立分析过程时,教师应再三推敲琢磨分析过程科学性、全面性和逻辑性;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建立思维导图,或者引导学生尽量发散思维完成中心主题后面的分支,使学生的地理思维得到训练,综合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在解决第二个目标任务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展示三角洲形成过程,在学生脑海中树立一个更形象立体的三角洲概念。在引导学生建立布哈河三角洲形成过程的分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实现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三角洲形成条件的应用能力,可以用其他相同类型练习作延伸,通过展示个别学生的答案,其他学生品鉴答案,判断存在问题及最终得分,有思有动,加深对三角洲形成条件的理解运用。

三、总结

通过情境设计切入微专题,首先是微专题的选择必须具备典型性,能凸显地理思维,培养知识应用的迁移能力,比如通过热力环流建立热力性质差异对局部环流的影响分析;比如通过雅丹地貌建立风力侵蚀地貌形成条件分析;其次情境的设计只围绕微专题展开,舍弃主干知识的连贯性;再者情境设计中的文字表达,图表选择要参考高考命题方式,让学生在平时就习惯高考的命题方式。

猜你喜欢

三角洲导图情境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黄河下游的三角洲特性及未来治理思路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湿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