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池沿岸乡村合作经济发展研究*
——以中谊村为例

2020-07-29王勇章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滇池苗木村民

文/王勇章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有效带动小农户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明确要求,乡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经济要得到有效发展,必须将村民再组织起来形成新的经营主体,因势利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才能使共同富裕具有坚强保证。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一般理解为农民自愿参加,在农户经营基础上,以某一产品或者某一产业作为桥梁,通过技术、加工、资金、生产等实现成员增收的一种互助合作经济组织。滇池沿岸乡村多以股份合作制将村民再组织,以实现合作经济的发展。

一、滇池沿岸乡村合作经济发展现状

图1 历年分红金额表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明确要求,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滇池沿岸乡村合作经济组织近几年迅速发展。通过昆明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数据得知,截至2018年9月,昆明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736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9个。中谊村位于滇池西南岸,其下属苗木种植合作社曾被评为全国农民合作示范社,在合作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广泛示范意义。昆明中谊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1月26日,经过村委班子积极组织和大力宣传,村民入社率最终达到100%,入社方式以土地和现金为主,入股股金达1299.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598万元。合作社以绿化苗木种植为主,除苗木种植外,还陆续成立了昆明晋宁建筑工程公司第十六工程处、晋宁县中谊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晋宁昆阳顺安达汽车综合服务部等下属子机构,2013年实现工业产值2000余万元,2014年全年合作社分红资金达707.64万元,盈余返还比例高达130%,也正是2014年,中谊苗木种植合作社成为全国农民合作示范社。通过调研我们得知,随着近年来苗木市场的衰退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合作社的发展遇到诸多困难,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分红金额的逐年下降(详见图一),这意味着合作社需要调整组织治理和运营方式,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异质性的提高。在调研中发现随着利润的逐年下滑,部分村民对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甚至已经出现村民退股撤资的现象。就滇池沿岸乡村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也呈现衰退现象,结合以往调研可以看出,滇池沿岸乡村合作经济的正面临新一轮的发展危机,如何突破瓶颈,获得更大的发展,是摆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面前的重大难题。

二、滇池沿岸乡村合作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滇池沿岸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对中谊村苗木合作社来说,由于苗木市场的萧条和城乡结构的转变,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一)村民失地严重,生活缺乏保障

在城镇化进程中,滇池沿岸乡村村民失地严重,生活普遍缺乏有力保障。就中谊村来说,全村有农户434户共1063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中谊村大部分土地大多以十万元一亩的价格被征收,根据村委会数据可以得出,全村72%的农户已经成为失地农民,而剩下的28%的农户户均占地不过三分,可见全村失地情况十分严重。面对失地的现状,村里的三口之家往往呈现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子女在外求学的“三角形”分布状态。对老年人来说,因为有征地赔偿款和国家村委各级补贴,他们对自己的余生不太忧虑,但他们对后辈的生计十分担忧。正如费孝通先生曾指出的,中国人对土地有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情怀,基层农民的下半身是扎根于土地的,村民们认为失地就意味着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由于技术和学历等方面的限制,能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谋生成为他们最担心的问题。

(二)缺乏合理规划,难以适应市场

合理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目前中谊村村民对合作社的未来发展缺乏信心,主要是因为他们看不到未来合作社发展的方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合作社必须具有合理可行的规划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中谊村苗木种植合作社种植的大部分为滇朴等市政工程的景观树,但随着市政工程的萎缩和景观市场的饱和,合作社的主打产品长时间处于滞销状态。而且景观树往往资金回收周期较长,对本来资金就不充裕的合作社来说造成了极大的成本积压,不利于合作社的长期发展。

(三)股权设置不当,有效融资困难

合作社要想在困境中取得发展,首要是资金,中谊村合作社最初由村民以每股1000元注资成立,当时为了确保公平,合作社设立了最高持股35股,即每户家庭最多投入三万五千元,共筹措资金1200余万元。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二十条中明确规定,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中,农民至少应当占成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这些规定都导致合作社股权太过分散,因为必须遵从“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合作社必须准备部分现金以备社员退社之需,合作社干部坦言,股权的分散化导致合作社面对有些机会时不得不考虑到留存资金而放弃决策,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规定社员退社需在三个月前提出申请,但乡村守望相助的结构,很少严格按法律执行,往往提出申请后即开始进行退款事宜。另外,面对资金需求的增加,合作社的融资环境却十分恶劣,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很难吸引外部投资者,而且自身抗风险能力也弱,无固定资产作抵押,银行一般不愿意放贷,民间组织虽有一些愿意放贷但其利率太高,合作社无力承受。

三、滇池沿岸乡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

像滇池沿岸乡村许多合作经济组织一样,中谊村合作社当前也正面临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瓶颈获得更大的发展是摆在面前的巨大考验。2009年美国学者Cook和Burress提出了改进后的合作社五阶段生命周期模型,分别为:组织的经济合法性、组织设计、成长—繁荣—异质性阶段、识别和自省、选择。按照该模型,中谊村合作社已经面临选择阶段,在这个阶段合作社需要调整组织治理和运营行为,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异质性的提高。选择的可能性模式主要有四种:①投资结构的变化;②治理模式和市场策略的小调整;③混合制模式的衍生;④退出。

对滇池沿岸乡村的合作组织来说,应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高昂成本以及组织的低效率,首先通过内部治理和市场策略等方面的调整,提高组织效率和绩效。此外还可以考虑通过吸收外来资本提高融资水平,通过所有权的适当调整增强自身适应市场的能力。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演变发展的准确研判,对解决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农村体制的变革和经济结构的转变,滇池沿岸许多乡村干部群众践行出通过合作化促进发展,但在合作经济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村干部有高超的智慧,也对基层乡村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合理的策略选择,构建起可行的发展规划,完善各项制度措施,才能使合作经济成为助推滇池沿岸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猜你喜欢

滇池苗木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在滇池东岸看西山
苗木供求信息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下)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