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团队合作素养的建构
2020-07-29徐嘉玮
徐嘉玮
摘 要:“九年一贯制学校”重视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连续性、整体性,即育人的“一以贯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规定的必修课程,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如何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素养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九年一贯制学校; 團队合作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057-001
一、学生团队合作素养的概念界定
“素养”是指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训练而达到的一种行为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讲究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发挥各自的长处,扬长避短,最终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所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团队素养最为重要的就是训练学生“合作技能”,包括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包容、学会总结等方面。对于九年一贯制学校而言,从低学段逐步推进,有利于在青少年时期培养出优异的团队合作素养,终生受益。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组合作“缺失”现状
小组合作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也是一门学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追求小组合作的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小组中每一位成员的表现,最终没有将小组合作的优势发挥出来。在一次借班上课时发生了这样的故事。执教对象是我校四年级学生,我的上课题目是《校园分类垃圾桶设计》,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借鉴优秀分类垃圾桶设计,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设计校园分类垃圾桶”,基于此,同学们在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设计任务,完成属于每一小组的创意垃圾桶设计,最后由小组介绍员上台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其他小组为他们打分,最终评选出班级创意之星。
出乎意料的是居然有一小组最后连设计稿也拿不出来,直接罢工了,更是理直气壮的在课堂上给其他小组评“0”。我开始反思课堂中小组合作环节,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学生们在小组合作时基本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工明确,这就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的目的吗?
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应该掌握的技能,那么学生在任何团队活动时,都能够将身上的团队合作素养发挥出来。由合作技能到合作素养,最终学生能够获得一种超越学习范畴的良好品质。
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素养的实施建议
小学教育在整个学生学习生涯中是一个最为基础的环节,结合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这一特点,小学部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合作素养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初中部学生在各学科中如何更好地团队合作学习。
1.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低年级的学生都具有团队合作的潜能,如何有效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合作潜能,可以在开展趣味娱乐活动时,让他们自由“找朋友”,并开展后续活动。从玩中学,乐趣引领,效果加倍。
在小学低年段教师应该合理的安排小组成员,应具有“同理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在学生们的趣味中渗透小组合作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愿意接受,并能逐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潜意识。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们各自在小组中成长,适时调整群成员,发挥各自的优势。
2.科学设计合作内容
想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开展,除了需要合理构建学习小组之外,还需要教师设计好科学合理的合作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合作的特点展开探讨的研究。以《巧写倡议书》一课为例,该教师执教的对象为五年级学生。整堂课重点是教会学生写倡议书(关于垃圾分类),那么如何写好倡议书?教师指导学生发现倡议书的具体格式,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观察示例的倡议书,发现其格式。在这一过程中,其实小组成员没有合作起来,而是靠小组中的一个或两个成员完成的。这一环节就是无效的合作,只要个别学生发言即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结合前期搜集的资料说一说,把原因说好了,其实就能解决学生在写倡议书时无话可说的问题,同时将课堂重点放在如何选用资料,提取有关信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将提取的信息进行分类、删选、合并等步骤,最终在黑板上形成一份属于班级的倡议书。这一过程就是逐步引导学生如何由小组间的合作转变为班级大团队的合作。
3.逐步扎实合作能力
我们教学的目标是在小组合作中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了解合作的真正意义,最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合理的计划好小学与初中教学的关联性,让一切教学稳步迈进。在《桔子皮的妙用》一课中(三年级),学生们根据老师为他们准备的材料(一人一份)进行有目的地阅读,提取信息,用简短的词语或短语“学概括”,接着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信息的整理,首先是“去重复”,接着是引导发现类别,进行“来归类”。学生们在小组中积极讨论,最终完成属于班级的“桔子树”。在同年级,我们可以在学会这一合作方法后,开展类似的活动,将知识在学生们头脑中进行有效建构。在高年级,我们也可以同样运用该方法谈论想要研究的课题等。升入初中,我们可以运用扎实的“基本功”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科学建立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学会有效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出现只认为自己的作品最好这种情况,不能客观的评价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承认自己的不足,乐于接受他人的建议,这样才能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执教《我帮老师选汽车》这一课时,当学生小组合作创意设计新能源汽车后,全班对每一小组的设计进行合理评价。【评价句式:我认为第*小组设计的作品很赞,因为,如果那就更好了,以上是我们小组的一点意见,如有不足,请指正。】
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肯定他人,学会赞美,学会提出被人采纳的建议,这才是合作的真正意义所在。如果在小学阶段重点训练,当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时,就更能显示出其融洽性。步入初中,同学们进入青春期,遇事比较冲动,但是当他们身上的这种素养能够为他们所用时,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只要他们都能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素养,在班级合作中,在自己的学业中都能收获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