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光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讨

2020-07-28覃琴陈名松

高教学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研究生

覃琴 陈名松

摘  要:光通信技术与应用是通信和电子学科的重点专业课程,为使光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能跟上国内外该学科的发展趋势,学生能够对世界发展进展有所了解,参与国际交流,实行双语教学是必然的选择。本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和板书开展双语教学,并从教材选用和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改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将科研融入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研究生;光通信技术与应用;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4-0135-04

Abstract: Opt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s the key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ommunication and electronics. In order for the teaching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s to keep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iscipline at home and abroad, students must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more effectively and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Bilingual teaching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bilingual teaching method combining multimedia courseware and blackboard writing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selection of textbooks and curriculum assessment, so that students can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tegrate scientific research into teaching, reform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iculum teaching.

Keywords: graduate student; Opt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bilingual education

一、概述

隨着通信和电子学科专业毕业生的应用水平和能力的社会需求,对光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尤其是我国2016年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国际工程专业认证联盟中的一员,使国内的工业生产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推进,在此过程中,如何培养出具有良好国际交流能力的科技人才,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学生的专业文献读写能力需要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1]。

通信产业和电子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重点支柱产业,其应用范围已渗透到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各方各面,具有发展迅速、应用性强、国际融合度高等特点[2]。随着通信产业的发展,光通信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已成为国内外各高校通信、电子学科重点专业课程。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对从事光通信技术的相关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岗位从业人员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无论是光通信技术发展或社会职位的需求,研究生都需要具备光通信双语学习能力。

二、光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大纲调整

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作为专业课程学习的一种形式,主要任务仍然是课程内容的学习,不能因为采用的教学形式是双语教学就降低对专业课程的要求和难度。编写光通信技术与应用这门双语课程教学大纲时,宗旨在于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的难易程度能够尽可能的与中文课程大纲能够一致,以保证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一致性。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各高校却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在以前采用中文单语教学的时候,本门课程多年来一直有着固定的授课学时,采用双语教学进行授课后,学时数并没有任何增加,从而导致相同的学时数既要讲解英文又要说明中文,教学进度相对较慢,相同学时数采用双语课程授课完成原中文课程大纲要求难度大。

(二)教学模式单一

光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本身具有知识面广、发展迅速等特点,且与许多专业课程密切联系和交叉,因此学习难度较大[3]。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在双语课程中依然采用传统以教师讲授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会导致学生对光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本身内容理解的效果甚微,不利于学生对相关学科领域的学习和认知。

(三)考评模式单一

在最终成绩考评方面,大部分专业课程包括两个部分:平时成绩考评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考评时大多数又包含作业考评和出勤到课情况考评。在光通信技术与应用双语课程教学中,这两个部分还远远不够全面。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不仅是教学专业课程,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新方法的一种学习,因此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成绩考评方式。

三、光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双语教学的改进探索

(一)课程教学目标

我校学生在学习光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学》、《光电检测技术》、《半导体物理》、《激光原理与技术》之类的先修课程,所以对于本门课程会使用到的部分基础中文知识有所掌握,对于先修课程中已经讲解过的中文知识,可以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课前预习学习已知中文知识点的英文学习,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通过线上学习进度的情况了解,能够知道学生是否有自觉学习,通过最近的试点和实践,学生反映良好。一方面,让学生对这些已经懂得中文意思的知识点英文自学,提高了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这样也能在相同学时内保证按照课程大纲要求完成授课。

(二)教材的选取

如何在满足光通信技术发展基本技术和特点的情况下,选择优秀的原版教材用书,是需要充分论证和了解教材具体情况的,优秀的原版教材用书能够地道、全面的反映科学发展趋势和方向,提供该领域的最新专业知识,但英文原版教材用书价格上相对贵。经过认真比对分析,最终,本课程选取了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Gerd Keiser编著的《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The Fourth Edition)影印版作为本课程教材用书。该教材系统介绍了光通信理论和技术,并广受业内外好评,被许多著名大学选为课程教材用书。我校选择了第四版,其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和模拟光纤通信系统、光网络以及光纤通信系统测量等。该教材用书在内容设计环节上,对于一些高深的推导都标有“*”的标志,略去这些标有标志的部分也不会影响全书内容知识点的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完成这些有标志的知识点学习,基础略差的同学忽略也不会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从而适用不同基础的学生。书籍中每章节还有许多例题和习题,例题和习题的选取结合通信工程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与工程实践紧密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拓宽视野。本书的理论体系严谨、内容体系完整全面、可读性强,与现实的工程实例紧密联系是本书的特点,非常适合选取用做教材用书。

(三)教学手段及方法

《光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对习惯了中文学习和教学的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因此,在前期设计教学方案时尽可能精密周全,以确保双语教学能够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我校在授课模式上选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安排作业,作业包含已学中文知识点英语自学和课后作业,线下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形式。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在于相同时间内可以讲授的信息量大,表现方式生动、形式新颖,结合板书的搭配使用,对于重点知识点加深解释,能够加深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并弥补由于语言发生变化后给学生带来的不适应,我们精心制作了完整的《光通信技术与应用》双语课程教学英文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了通信、电子器件和工程设计系统中的重点知识的工作原理Flash动画,学生可以通过Flash动画的演示加深印象,从而能更加形象且直观的理解重点知识点。该课件制作色彩鲜明、包含动态图、科学性强且具有趣味性,深受学生喜爱。此外,根据西方教育理念,课件的制作尽可能的具有启发性和生动性,以避免使用国内的“填充”教育方式。根据英语教科书,首次出现的一些概念会在课件中得到准确的说明,从而确保向学生教授英语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如果学生听不懂,再使用中文进行解释。在课件中插入一些照片、音频和动画等设计,这些设计文件的添加能够让原本呈现在教材上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氛围,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可以使用板书作为重点补充,这样方便学生易于理解和整理笔记。在借助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灵活搭配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可以很好的充分掌握課堂授课节奏,有张有弛,与学生充分互动并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

不断探索新的考查和考试方法,注重过程考核,结合线上线下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加大平时成绩权重。在平时成绩方面,增加了线上作业成绩分数,对于线下平时成绩重点考查课堂回答问题讨论和小组项目报告。在线上作业成绩的评定时,综合考虑学生的自学情况,布置作业了解学生自学的效果是否达到知识点要求,课后线上作业重点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线上作业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随时随地学习,而且在程序界面可以设定不允许采用复制粘贴的情况完成作业,这样也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间作业的互相直接抄袭。在课堂教学中,多鼓励学生使用英语回答问题,学生在开口说英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如何用英语进行思考以及用英语交流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确保他们正确回答的同时检查学生英语表达的质量,在课堂讨论中,重点考查学生的参与程度、深度、提出问题难度以及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期初进行分组,每2~3人一组完成不同主题的报告,以一个班有32个学生为例,根据学生自由组合情况,有可能会分出11~20个小组,各小组英文报告在本学期课程结束前两周提交,根据这份项目英文报告的等级划分,在优、良、中、差四个不同等级中各任意选取1组进行英文口头报告,这样就至少有四组同学需要进行口头报告,口头报告限时15分钟,可以根据授课进度和课程预留时间增加口头报告的组数或者调整时长,这样能够培养和考察学生的英文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文献查找研究能力和语言表达综合能力。关于期末考试的分值,建议全英文题目,并鼓励英文答题,英文答题酌情加分。至于考试的内容,英文问题可侧重于考核基本概念、基本定理、专业词汇等英文表达方式的理解与表述,还可以考核系统综合设计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期末考试的考核,客观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和学习情况。

四、光通信技术与应用双语授课效果分析

本课程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和电子学科的重点专业课程,一个学期的双语授课结束后,向本课程32名上课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回收32份,其中有效问卷31份,有效率为96.87%。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同学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25.81%的同学已通过大学英语六级,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具备开授双语课的条件。100%同学拥有智能手机或者电脑设备,具备线上布置作业的条件。

(一)本课程学生承受英文使用比例程度分析

问卷结果显示,对本次专业课课程双语授课的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英语的频率表示满意的学生占比54.83%,有19.35%的学生认为可以适当增加英文的讲解,有80.64%的学生对双语教学方式表示认可,32.25%的学生仍希望采用全中文教材,认为中文教材更有益于学习,19.35%的学生希望采用全英文教学方式,认为全英文的教学方式对课程的学习效果更好,更能理解目前的国际发展形势也便于课后对相关领域技术知识的查找。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研究生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品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情景导游》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