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地缘政治影响

2020-07-27曹云华孙锦

东南亚纵横 2020年1期
关键词:东南亚越南经济

曹云华 孙锦

摘要: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仅以地理位置来探讨政治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赋予地缘政治新的内涵,一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大大超越了传统地理上的边界。东南亚处于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东盟长期奉行开放的地区主义政策,域外大国在该地区争相扩大其存在与影响。东南亚经济最近10多年实现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与增长,其意义远远超出经济本身,将对该地区乃至亚洲新的地区秩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经济体量来看,东盟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且经济增长率维持在6%左右,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在如今大国关系紧张的环境下,东盟成为各国积极合作的对象。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东南亚是大国博弈的焦点地区,东盟在过往的“大国平衡”战略中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应对大国关系的智慧。

关键词:东南亚经济;东盟;地缘政治;大国关系;周边环境

[中图分类号] D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20)01-092-11

The Geopolitical Influe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outheast Asia

CAO Yunhua, SUN Jin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geopolitics only discusses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fluenced by geographical location. However, economic globalization gives geopolitics new connotation, and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fluence of a country greatly exceeds the traditional geographical boundary.  As Southeast Asia is in a special geographical position, ASEAN has long pursued an open regionalism, and the major powers outside are competing to expand their presence and influence in the region. The long-term, stable and sustained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he Southeast Asia economy over the last decade or so is far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economy itself, and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new regional order in the region and in As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volume, ASEAN is the fifth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with an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about 6%, making it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ly dynamic regions in the world. In todays tense environment of major country relations, ASEAN has become the object of active cooperation among all countries. From a geopolitical point of view, Southeast Asia is the focus of power game,and ASEAN has accumulated enough wisdom to deal with the big power relations in the past “Big Power Balance” strategy.

Key Words: Southeast Asia Economy; ASEAN; Geopolitics; Great Power Relation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本文不是一般地探讨东南亚经济,而是试图通过分析东南亚经济探讨其地缘政治影响,即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东南亚,探析东南亚经济增长与发展对区域的影响。笔者认为,东南亚经济长期稳定地持续发展加强了东盟的区域中心地位,促使周边大国重新认识东盟,导致该地区力量对比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与重大调整。

一、 东南亚经济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一)东南亚经济发展概况

1. 区域经济稳步增长

自2000年至今,东盟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00—201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增长率达到5.3%。2017年,东盟GDP达到2.77万亿美元,是2000年6150亿美元的4.5倍,东盟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2017年,东盟人均GDP达到4308美元。据世界银行预测,未来两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平均增速将从2018年的6.3%下降到6.0%,但东南亚整体仍将保持5.2%的稳定增长。在产业方面,东盟服务业所占份额不断增加,农业和制造业的份额则持续下降。当前,农业仅占东盟GDP的十分之一,服务业占50.9%,制造業占36.8%。

2. 外国投资持续增加

流入东南亚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额(FDI)从2016年的1230亿美元增加至2017年创纪录的1370亿美元。东盟占流向发展中经济体FDI的比例也从2016年的18%上升至2017年的20%。东盟内部的投资是该区域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大贡献者,达到270亿美元的新高,占FDI份额比2000年5.6%的水平增长近4倍。区域内投资的最大来源国是新加坡,达到69%,其次是马来西亚和泰国,东盟内部约有95%的投资来自这3个国家。欧盟仍然是东盟以外最大的FDI流入来源,但其所占份额已从2000年的42.2%下降至2017年的18.3%。日本、中国、中国香港等也是东南亚FDI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地区产业投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批发零售贸易超过金融、房地产和制造业成为最大的产业受惠者。批发零售方面的直接投资额增加75%。据预计,东盟拥有超过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机会,东南亚地区仍具有较大的投资吸引力和投资潜力。

3. 坚持多边自由贸易,国际贸易额不断提高

在国际商品贸易方面,东盟商品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7900亿美元显著增长到2017年的2.574万亿美元,增长近2.3倍。商品出口额也持续增长,2017年达到1.322万亿美元,商品进口额为1.252万亿美元。东盟内部贸易的比重不断提升,2017年,东盟内部商品进出口额分别占东盟进出口总额的23.5%和22.3%。最大出口市场依次是中国(14.1%)、欧盟(12.0%)、美国(10.8%)和日本(8.0%);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地分别是中国(20.3%)、日本(9.1%)、欧盟(8.3%)、韩国(7.9%)和美国(7.3%)。在国际服务贸易方面,东盟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也从2005年的1134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3605亿美元,东盟服务贸易进口总额从2005年的1408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3427亿美元。

(二)东南亚经济发展特点

1. 东盟新成员国——柬老缅越(CLMV)表现突出

2000—2017年,东南亚国家中GDP年平均增长率最高的是缅甸(10.0%),其次是柬埔寨(7.7%)、老挝(7.1%)和越南(6.5%);CLMV的GDP平均增长率为7.6%,明显高于东盟6个老成员国5.0%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人均GDP方面,CLMV也有显著的提高,其中增幅最大的是老挝(662.0%),其次是缅甸(502.3%)、越南(492.3%)和柬埔寨(394.0%)。2018年,尽管受到不利的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但CLMV四国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其中柬埔寨最高(7.3%),其次为越南(7.08%)。流入CLMV的外国直接投资份额连续三年增长。2017年,流入CLMV的FDI总额增长21%,达到23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占东盟FDI总额的17%。其中,越南超过140亿美元,是东盟第三大投资接受国,占CLMV国家外资的60%以上。

2.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东盟的数字经济一直在快速发展。目前,东盟拥有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世界第三大互联网用户,并积极参与促进数字经济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设施投资。2017年,东南亚地区互联网经济在线交易价值预计为500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加至2000亿美元。东盟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并推动越来越多的数字或科技初创企业。截至2018年8月,东盟共有1.35万多家数字或科技初创企业,其中,有近三分之二位于新加坡(34%)和印度尼西亚(31%)。东盟经济的一项重要发展是近年来数字经济的投资不断增加,其中包括电子商务、金融技术、风险投资和其他数字活动,例如发展数据中心、各种信息和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等。东南亚的数字经济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数字经济领域的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东南亚地区,预计未来几年,数字经济对东南亚地区GDP的贡献将显著增长。

3. 大型跨国公司在区域投资中占主导地位

大型跨国公司等企业集团是东南亚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它们的区域扩张在促进东盟内部投资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东盟100家最大跨国公司的总资产自2010年以来增长65%,接近1.1万亿美元。这些跨国公司有90%以上位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区域外跨国公司也一直在积极投资东盟国家,并主要通过新加坡进行投资。跨国公司等企业集团除了在东盟区域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还通过其广泛的经营活动在地区各国相互联系及与地区外国家联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东盟将进一步推动企业集团参与区域投资。

4. 区域一体化正在提速

从1992年组建东盟自由贸易区到2015年宣布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区域内贸易与投资额大幅度增加,东盟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有成效的一个区域经济集团。面对中国和印度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及歐美日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东盟认为,最有效的应对措施便是加强东盟的团结、加快东盟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东盟必须“抱团”以应对日益不利的世界经济形势。

5. 泰国和马来西亚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泰国和马来西亚是东南亚比较早发展起来的新兴经济体,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就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进入21世纪以来,泰国和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明显缺乏后劲,形势不容乐观。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泰国2019年的经济增速为3.9%,远低于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6.3%的增速,在15个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中排名最后一位,各大机构普遍表达对泰国经济发展不太乐观的态度。马来西亚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稳定,在地区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在经济增速方面已落后于大多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同时,外部的贸易环境以及自身内部发展的稳定性都会直接影响马来西亚未来的经济发展。

6. 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区域问题和挑战日益突出

东南亚区域一体化对地区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但随着东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和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问题与挑战也日益突出,主要有:基础设施的落后难以满足互联互通的需要;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和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跨国健康威胁或传染病跨国性传播;区域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城市化和老龄化问题,等等。

二、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地缘政治影响:地区的视角

(一)大国关系重新洗牌

1.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日益复杂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9年1—7月,东盟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为2.3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1.3%,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13.5%①。可以说,单从经贸关系来看,中国与东盟在经济上的紧密程度越来越深,但是,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关系经常受到东盟对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关注、中国发展为地区强国以及中国在南海领土争端中的强硬姿态的影响②。随着东南亚经济的不断发展,东盟在双边关系中将会争取更多的主导权,对中国周边战略的不利影响也会逐渐凸显。

首先,随着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推进,东盟内部贸易额的增长会产生挤出效應,进而冲击中国—东盟贸易,这也是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在2012年进入4000亿大关后就增长逐渐乏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个现象还会在今后逐步显现出来;其次,国际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将拖累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增长,也将极大地损害中国与东盟的经济相互关联性,原有相关产业链将被破坏,进而影响双边的经济合作与经贸关系的开展;再次,越南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也将在地缘政治方面对中国构成挑战,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越南必然会谋求其在东盟的话语权和领导权,中国与越南等国的领海争端也将成为常态;第四,东盟积极谋求其对地区秩序的主导地位,也将对中国周边战略产生不利影响。随着东盟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加,它对地区事务的主导地位与话语权将会进一步提升,加上其他区域外大国的挑唆和利用,东盟将会有更多的实力与资本在各大国之间周旋,最大限度地争取其利益。

可以说,中国与东盟关系总的特点是经济相互依存度进一步提升,但在安全方面双方陷入了“安全困境”,双方的不信任感和猜疑加剧③,这也将对中国周边地缘政治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 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呈下降趋势

对于美国而言,东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美国与东盟关系发展道路上有许多个“第一步”,例如,美国是第一个任命驻东盟大使、派驻东盟代表团和派遣军事顾问到东盟秘书处所在地——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非东盟成员国④。从同盟关系的角度来看,同盟通常既包括大国又包括小国。小国之所以加入同盟,是因为它们从根本上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比大国更需要)依靠其他国家。大国与小国结盟,既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政治和军事利益,也是要限制小国采取某些行动①。在东盟内部,菲律宾和泰国与美国是条约同盟国,新加坡是美国的安全伙伴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则被美国视为伊斯兰国家中在政府治理和经济发展上的样板②。应该说,从冷战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东南亚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相当高,东南亚各国的发展也得益于美国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但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东南亚国家对美国的依存度开始下降。随着美国经济的进一步衰退以及东南亚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东南亚各国对美国的依存度将会进一步下降。

2017年,美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额为43.222亿美元,仅占东盟全部FDI的3.2%,远远低于欧盟、中国和日本③。除了在经济方面降低对美国的依存度,东盟也逐渐在地区政治和安全方面加强自身的影响力。2015年12月31日,由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三大支柱构成的东盟共同体宣告成立,可以说,这是一直处于大国博弈中的东盟在寻求独立自主、维护自身在地区事务上的主导权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对于东盟而言,降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主导权,这也是东盟积极主导建立欧亚会议和东亚峰会等一系列地区性对话机制的原因之一。

2019年1月29日,新加坡伊西斯—尤索夫伊萨克研究所东盟研究中心发布了《东南亚现状:2019年调查报告》,报告指出:近六成受访者认为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实力和影响力下降;约有68%的受访者认为美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接触减少或大幅减少;同时,对美国给东南亚地区提供安全的可靠性,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对美国有信心④。应该说,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东盟的地区影响力的逐渐加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将呈下降趋势。

3. 日本在东南亚的存在与影响力正在上升

1997年,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本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加强了对东南亚的经济渗透和扩张,这促使日本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发展成为“全面的经济伙伴关系”⑤。 2008—2017年的10年间,日本一直是东盟第二大或最大的直接投资来源国。从投资产业的角度来看,日本对新加坡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其他东盟老成员国则主要在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对东盟新成员国的主要投资是基建领域。日本在投资地区和产业结构上均优于中国⑥。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与东盟的贸易总额达到2086.81亿美元,占东盟贸易总额的15.2%,比2016年增长11.0%⑦。这也意味着东盟超越美国,重新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此外,东南亚地区也是接受日本政府开发援助(ODA)最多的地区,日本也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签订了《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此外,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的推进过程中,日本也积极支持东盟的主导地位。日本通过经济方面的密切联系逐渐提高自身在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影响力。

东南亚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将带动整个地区科技水平的提升,日本与东盟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合作十分紧密。笔者选择Web of Science作为数据来源,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进行检索,检索日期为2019年8月,一共检索到日本与东盟国家合作撰写论文34662篇,领域内高被引论文有576篇。2018年,日本与东盟科研合著论文数量较2008年增加了214%,达到4239篇。从年合著论文数(图1)来看,日本与东盟国家合作的文章数量仍将处于上升趋势。可以说,在全球环境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时,东盟—日本的经济、工业、社会和政治关系仍然是东盟实现地区经济和政治良好平衡的核心关系之一①。

因此,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对于日本来说是又一次与东盟国家深入合作的机会。对于东盟来说,由于对中国发展的担忧以及中美关系的越发不稳定,选择与日本进行更多的合作也是其“大国平衡”策略的重要一步。

4. 印度的“东向行动”正在加速

2014年11月,印度的“东向政策”转变为一项动态的、以行动为导向的“东向行动”政策。通过“东向行动”政策,印度加强了与日本、越南、澳大利亚和东盟等主要伙伴的联系。“东向行动”政策可以看作是莫迪政府承诺加强参与东南亚事务的一个体现②。此外, 随着美国提出的“印太战略”的推行,印度会更加迫切地与东盟国家建立更为互信的战略关系,从而提升自己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印度积极主动地与东盟建立一系列的对话机制,其目的是想参与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从而打破印度与东盟在经贸往来上的壁垒。2017年,印度对东盟的直接投资额为17.309亿美元,占东盟外国直接投资的总额的比重为1.3%③。在贸易方面, 1996—2014年, 印度对东盟各国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是, 除了新加坡,印度与其他东盟成员国的双边贸易额变化微弱④。可以说, 经济发展一直是莫迪政府推行各种战略行动的初衷。随着东南亚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地理位置和文化软实力上具备优势的印度也有了更大的动力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

2019年6月23日,第34次东盟峰会在泰国曼谷闭幕。此次会议的一大成果是通过了《东盟的印度洋—太平洋展望》,其中提到“将亚太地区和印度洋区域视为一个高度一体化和相互关联的区域, 不是连续的领土空间,而是一个紧密结合和相互联系的区域,东盟发挥着核心和战略作用; 一个对话与合作而不是竞争的印太区域”⑤。可以看出,在应对美国“印太战略”的立场上,东盟认为自身应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扮演桥梁角色,有关印太倡议下展开的合作必须以东盟为中心①。可以说,东盟对于美国“印太战略”依然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但乐意与印度进行深入合作, 其原因有四点:第一, 东盟欢迎与印度进行更为深入的合作,特别是在经贸方面,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第二,东盟也希望在南海事务上得到更多的地区大国的支持,印度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 第三,东盟不想放弃自身一直追求的独立和地区领导权, 所以不愿意在印太问题上选边站;第四,东盟一直对美国提出的“印太战略”持怀疑态度,担心由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将会使东盟边缘化,若东盟也能在其中扮演主导角色,那么则有利于维持东盟周边环境的稳定从而推动东盟共同体建设进程。

总的来看,一边是经济不断发展并致力于追求一体化的东盟,一边是印度的“东向行动”和美国的“印太战略”。经济迅速发展的东南亚对印度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东盟也需要与印度在经贸和安全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5. 欧盟希望重拾昔日的辉煌

对于欧盟来说,东南亚一直是其密切关注的经济单元,也是其“三环外交”中第三环的重要地区。东盟与欧盟关系因为前殖民等历史原因经历了较为波折的发展期,但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双方在2007年3月第16届欧盟—东盟部长级会议上通过的《纽伦堡宣言》预示着双方关系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正常时期。此后,双方建立了一系列对话机制,在经济领域展开了深入的合作。

2007—2017年的11年间,欧盟有9年是东盟最大的域外投资方。2017年,欧盟对东盟的直接投资额达到248.584亿美元,几乎是东盟第二大域外投资国——日本的两倍。欧盟对东盟的投资额占东盟全部FDI的比例达到18.3%,略低于东盟各国间投资占比19.9%②。可以说,在经济上,东盟与欧盟的关系正处于比较稳定的发展时期。随着东南亚经济的迅速发展,欧盟势必会抓住这一机遇让双边关系迈向新阶段。事实上,欧盟的东亚战略日益强调区域间贸易的重要性和地缘政治的稳定性③。2019年6月30日,经过7年的谈判和筹划,欧盟与越南在河内签署自由贸易协定(EVFTA)和投资保护协定(EVIPA),这是欧盟进一步打开东盟市场的信号,也是欧盟为达成 《欧盟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的重要一步。

总的来看,对于欧盟而言,东盟是继美国和中国之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随着东南亚经济的持续发展,东南亚也将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同时,东南亚地区也处于政治版图中的“十字路口”, 战略价值十分重要。因此,无论是基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的考量,欧盟都将在未来与东盟展开更為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二)东盟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进一步加强

1. 东盟的地区领导力进一步凸显

2019年8月2—3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部长级会议在中国北京举行。在市场准入方面,超过三分之二的双边市场准入谈判已经结束,剩余谈判内容也在积极推进。各方已就80%以上的协定文本达成一致,余下规则谈判也接近尾声,各方也表示要实现2018年RCEP领导人会议确定的2019年年内结束谈判的目标④。应该说,RCEP是东盟主导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推动建立以东盟为中心的一体化框架的重要尝试①。对于东盟来说,增强地区领导力一直是其追求的目标,也是实现东盟共同体的必要保障,推动RCEP建立能让东盟获得更多的地区经济主导权进而维护东盟的 “中心地位”。

从经济体量来看,东盟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且经济增长率维持在6%左右,东南亚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在如今大国关系紧张的环境下,东盟成为各国积极合作的对象。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东南亚地区是大国博弈的焦点地区,东盟在过往的“大国平衡”战略中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应对大国关系的智慧。一方面,东盟时常在大国竞争中面临选择困境;另一方面,东盟也在大国较量的过程中增强了自身在东南亚地区的存在感和话语权。同时,东盟也建立了一系列包含周边大国在内的对话合作机制,如东亚峰会、“东盟+1”“东盟+3”等,与周边国家就双边问题和国际问题进行交流合作,逐步提升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应该说,在地区经济合作中,东盟已经从一个跟随者转变为主导者②。东盟主导的系列合作规则已得到区域内外国家的认可,各国也以实际行动支持东盟在东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在东南亚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东盟也有了更多的底气和自信来加强自身的主导地位和地区领导力。

2. 东盟内部凝聚力显著提升

一直以来,东盟协商一致原则的效力以及东盟成员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等领域的差异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从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和东盟共同体成立的进程来看,“东盟方式”确实存在着效力不高、权力分散等问题,东盟的运作机制也遭受着许多的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50多年的缓慢发展,东盟内部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以“协商一致、开放、包容、多边主义”为核心的“东盟方式”逐渐被各方接受,东盟也成为地区合作的典范。

一体化程度高的共同体并不仅仅是因为对外部的恐惧、敌意和冲突才团结在一起,共同的信仰和相同的价值取向、对共同生活带来彼此收益的预期都是形成凝聚力的重要因素③。随着东南亚经济的不断发展,东盟各国对彼此受益的预期会增大,对东盟的依存度会越来越高,东盟内部的凝聚力也会进一步增强。首先,东盟各国的发展离不开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东盟各国间的贸易和投资依然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东盟各国可以依靠东盟这一逐渐完善的组织来加强各国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合作,以此来维持地区的政治安全;再次,加入地区集团有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在世界市场的份额④。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环境下,东盟各国需要东盟作为一个整体来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提振国际贸易,以此来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第四,在大国博弈中,东盟各国依然需要东盟发出统一的声音,以此来表明东盟的原则和立场,减小大国竞争给各国带来的损失。

2019年6月23日,第34届东盟峰会在泰国曼谷落下帷幕。东盟峰会主席声明说,东盟各国通过了《东盟领导人关于“为可持续发展推动伙伴关系”的愿景》,通过推动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战略互信来实现可持续的安全等,并强调东盟共同体建设的持续性,以实现长久的和平、稳定、繁荣,给东盟人民带来利益⑤。可以看出,东盟一直在努力增强自身发展的持续性,也一直致力于增强东盟内部的凝聚力。对东盟来说,内部凝聚力是其外在影响力的基础。而随着东南亚经济的不断发展,东盟各国也会更深刻地认识到东盟对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东盟内部的凝聚力也会越来越强。

三、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地缘政治影响:国别的视角

如前文所述,东盟的区域一体化程度正在提升,东盟共同体的建成将加强东盟各成员国的经济政治及社会的全面融合,但是,东盟仍然是主权国家的联合体,10 个成员国有着各自独立的内政和外交政策,各国虽然尽量在对外方面竭力保持一致,然而,在涉及到各国的利益时,各成员国仍然会有本国独立的考量,仍然会把本国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另外,10 个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现代化程度也不尽相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许多复杂因素,东盟各成员国与周边大国的关系也非常复杂。因此,在论述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地缘政治影响时,不仅要从地区的视角看问题,更应该从国别的视角进行分析与透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选取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越南和老挝。

(一)越南与中国的关系复杂多变

近年来,越南的经济表现引人注目。2018年,越南GDP增长7.08%,近十年来增速首次超过中国(图2)。越南富有优势的制造业环境使许多投资者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的跨国公司已将相关产品的生产陆续转移到越南。2018年,越南共吸收外国协议投资255亿美元,落实191亿美元,大约相当于中国同期额度的15%。如果考虑到中越两国的经济体量,则越南每单位GDP吸纳外国投资的能力相当于中国的8倍以上①。可以说,越南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十分抢眼,也是东盟10国中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但落后的基础设施和较小的经济体量让越南仍无法撼动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也不会对中国整体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越南的发展对中国的主要挑战不在经济方面,而是在地缘政治方面。

首先是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近年来,随着国家实力的快速上升和海洋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中国维护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能力和决心日益增长,这进一步压缩了越南海上扩张的空间②。面对这样的现实,越南致力于将南海问题国际化,试图借助域外大国的力量来与中国抗衡,而美国和日本则是越南可以倚靠的主要对象。对于美国来说,要想继续维持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就必须掌握南海海上生命线,以此来维持与各同盟国的关系。而在过去的几年里,越南与日本建立和扩大了安全领域方面的合作③。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随着越南综合国力的提升,越南对南海利益的诉求将会越来越大,这将对中国周边战略安全构成挑战;另一方面,越南目前的军事实力还不足以与中国对抗,越南在南海问题上也极力避免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因此,越南国防战略的核心是扩大和发展与东盟的防务安全合作以及与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等伙伴的关系以对冲中国在南海的地位①。

其次是通过东盟来制衡中国。加入东盟20多年来,越南一直依靠东盟来寻求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政治安全,也一直发挥着东盟新成员国代表和领袖的作用。虽然目前看来,东盟4个新成员国在东盟内部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仍不及东盟6个老成员国,但东盟4个新成员国特别是越南一直没有放弃对东盟主导权的追逐。2018年3月22日,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签署《2030年面向2045年越南制定工业发展政策方向的决议》,提出越南到2030年基本建成现代工业国家,工业跻身东盟国家前三,行业竞争力指数(CIP)跻身东盟国家前三名,部分工业行业具有国际竞争力,深入參与全球价值链②。可以看出,越南对自身的发展以及在东盟国家中的地位都有很高的期望。随着越南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东盟人口第三大国,越南必然会谋求在东盟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以此来增加自身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一个受越南影响或主导的东盟将会在地区事务中增加与中国摩擦和对抗的可能性,这将使中国未来的周边安全环境日益复杂化。

(二)老挝与中国的政治互信正在提升

在东盟国家中,老挝一直被视为中国在东南亚最值得信赖的伙伴之一。从历史角度来看,1961年,中国与老挝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老挝坚持奉行对华友好政策。冷战时期,中老两国关系曾经出现波折,但冷战结束后,两国关系实现了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老挝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中老高度互信、互助、互惠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经济角度来看,自21世纪初老挝向外商开放土地市场以来,外资大量涌入老挝。此后几年,中国超过泰国和越南,成为老挝的最大投资者③。2018年,中国已经成为老挝第一大出口市场。2019年1—6月,中老双边贸易额达18.9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增幅在东盟国家中排名第2。2019年1—6月,中国对老挝工程承包新签订合同额达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98.9%,增幅位居东盟国家第1④。此外,中国还是老挝重要的官方发展援助国(ODA)和游客来源国,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也将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促进老挝经济的发展。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老挝是东盟国家中唯一的内陆国家,在地区事务上很难有话语权和主导权,因此,提升与中国在经济和安全方面的依存度是老挝面对自身地缘环境做出的重要选择。

对于中国而言,老撾既是邻国也同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老挝建立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既是保证周边安全的需要,也是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需要。在南海争端上,老挝也可以在中国与越南之间积极斡旋,帮助各方妥善解决南海争端。此外,在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中国倡导的公平原则也会让相对弱小的老挝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⑤。2019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在中国北京签署《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全文5000余字,总体目标是着眼未来5年,推进战略沟通与互信、 务实合作与联通、 政治安全与稳定、人文交流与旅游、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五项行动”,为中老关系长远发展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①。可以说,中老关系已经迈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东南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地缘政治环境的愈发复杂,老挝将会加深在经济和政治安全方面对中国的依存度。

四、结语

总的来看,在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东南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将使得这一地区成为各方积极寻求合作的对象。对于各大国而言,学会如何与一个越来越强势的东盟打交道将成为一个新课题。同时,随着东盟不断增强自身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和主导权,东盟一定会加强“东盟中心”地位。“东盟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论断将会越来越站不住脚,日本、印度和欧盟等国家和组织与东盟的交流合作将会更加紧密。对于东盟来说,美国的影响力和中国的发展带来的“安全困境”依然会是东盟现阶段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随着东盟政治安全一体化的推进,东盟的防务会更加依靠自身,对美国的依赖度会下降。随着东盟地区主导权的增强,东盟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会下降,对中国周边战略也将产生不小的影响。

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东盟已经从中国原来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上升为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个变化一方面说明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正在上升,地区的经济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东盟对这种依赖程度的提升明显保持一种警惕的心态,他们担心太过依赖中国经济会对东南亚经济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东盟希望在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的同时也加强与其他大国的经济合作以抵消中国的地缘政治影响。

从国别的情况看,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的地缘政治影响是完全不同的。以越南为例,越南的发展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如果不出现什么大的例外情况,在21世纪中期,越南将发展成为一个中等强国,如何与一个发展的越南处理关系,这是中国对外政策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地缘政治的重大变化已经给中越双边关系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今后的中越关系将会表现得更加复杂多变和更多地受其他大国的影响,对此,中国要认真做好在未来与一个发展的越南打交道的准备,在过去传统友谊关系的基础上创新未来的中越关系以利于地区地缘政治的安全和稳定。

注: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南亚安全

格局对我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影响研究》(16ZDA09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罗  梅)

猜你喜欢

东南亚越南经济
读图
越南·河静省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活捉一只“怪怪虫 ”
越南百里“银滩”
美俄聚焦东南亚
本 期 导 读
“凯萨娜”侵袭越南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