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论视域下高校留学生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2020-07-27陈夏瑾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年5期
关键词:留学生课程思政

摘要:浙江各高职院校留学生教学积极践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部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深入剖析“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论基础上,探讨“语言技能、文化知识、立德树人”三者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力图构建留学生教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留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22

作者简介:陈夏瑾(1986- ),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来华留学生人数迅猛增长。但由于留学生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部分留学生存在法律意识淡薄、跨文化交际冲突等问题,增加了高校留学生的教育管理难度。因此,加强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浙江省的来华留学教育积极践行“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育人实践体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部分高职院校对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视程度不高、教学缺乏系统性、认识偏差、融合程度不高等。因此,本文基于对浙江高职院校留学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现状的研究,力图弥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构建留学生“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和模式。

1 构建留学生“课程思政”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首先,“课程思政”由于各学科的差异虽然会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存在差别,但在国家、政治问题方面要坚持与“课程思政”的政治方向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课程思政”在关乎国家认同、政治制度、文化价值等方面与“思政课程”互相补充,协调发展。

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现阶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学对象都是针对中国学生,课程设置和教案设计与实施针对的也都是中国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外籍留学生,同样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使留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及专业学习,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国当代社会发展概况,提高汉语交际技能,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使者。

留学生作为一股特殊的力量,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他们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生长及受教育环境的差异,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复杂性与特殊性,如果对他们的思政教育不到位,那就会使他们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及文化产生偏见,不利于他们传播中国文化。因此,充分借鉴“课程思政”的教改理念与实践指导留学生“课程思政”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所包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当前浙江省的部分高职院校留学生教学与思政课程融合程度不高,大多数仅开设“中国概况”“中国国情”等课程,在其他各类语言课程中缺少思政教育的融合,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时间大多集中在开学初或学期末,教学时间短暂;思政教育的内容主要围绕文化教育、安全法制教育、校纪校规等形式展开,教学效果非常有限。因此,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理论为指导,努力挖掘汉语相关课程的德育元素,构建留学生“课程思政”体系,使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系统的思政教育,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的国际友人,更好地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2 浙江高职院校留学生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课程思政”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

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中国概况》《中国文化》《中国国情》等课程,将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国文化与中国国情教育[3],但课程思政的内容缺乏整体性,其他汉语类课程融入思政教育不够。首先,部分高职院校对留学生的思政教育多集中在新生入学时开展,或对某項思政教育开展专题讲座,思政教育的内容仅围绕文化通识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等。其次,一些高职院校对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留学生的个性需求。“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始终围绕文化交流、校纪校规、安全法制等内容,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留学生专业认识、文化认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养。同时,对于不同国家、地区及年级的留学生,思政教育呈现统一性,未体现针对性和差异性。

2.2 “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部分高职院校参照中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采用统一填鸭式、输入式等方式开展留学生的思政教育,而忽略了留学生的特殊性、文化差异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内容,这样会造成留学生的反感及抵触。另外,“课程思政”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借助课堂讲授,向留学生直接展示、呈现思政教育的内容,这样也不能有效地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易产生学习倦怠。

3 留学生教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留学生的思政教育有别于中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4]。采用“课堂思政”同向同行理论贯穿于留学生的汉语语言、文化、国情等的教学,使思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贯穿于留学生教育,使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中国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的教育,构建留学生“课程思政”体系,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的国际友人,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3.1 積极转变国际汉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作为一线的对外汉语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深入领会学习“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各类课程思政教育的培训、进修,切实提高自身课程思政教育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师要转变认识,明白自己不但是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而且是中国形象和正能量的宣传者。在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要始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挖掘、梳理各类语言课程及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积极推动“课程思政”转向“思政课程”。

3.2 大力挖掘各类留学生教材的思政教育元素,创新课程思政内容

留学生教学“课程思政”,并不是指给留学生新增一门课,或者新增一项活动,它指的是通过挖掘、梳理各类语言、文化、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巧妙地融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构建汉语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国情文化课有机融合的留学生“课程思政”体系。在传统的汉语语言课和文化课教学中巧妙地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可以充分调动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并不会感到反感,他们对中国政治制度、近现代发展史、中国哲学及当代社会思想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将这些与本国国情及文化对比,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3.3 多渠道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借助新媒体辅助教学

留学生“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创新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应该拓宽思路,走出课堂、走出教材,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结合时代特点,融入当地实际。比如,可以结合地方文化,建立校外留学生文化基地,建立留学生志愿服务队,开展“学汉语,感知中国文化”等系列活动,引导留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使“课程思政”教育无处不在。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微信、抖音、美拍等新媒体手段,和学生发布微课,共建素材库等辅助“课程思政”教学。教师运用微课发布中国国情、文化、概况等知识内容,可以超越时空限制,使留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5]。

4 留学生汉语教学“课程思政”教案展示

探索构建留学生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将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传统价值理念、传统美德教育融为一体,制定全新的、富有创新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本文以《发展汉语·初级综合Ⅱ》第21课“愚公移山”为例[6],设计留学生汉语教学类“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对外汉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挖掘提炼一个“思政主题”,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引导学生有话可说,展开思考与讨论。

4.1 教学目标

以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全家人出入很不方便。愚公带领全家人每天不停地挖山,愚公这种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感动了玉帝,玉帝就派两个神仙把大山搬走了的故事为例,引发留学生对“不惧困难、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中国传统美德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思考。

4.2 教学步骤

(1)课堂导入:教师提问:“你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

播放《愚公移山》的视频。

(2)借助图片、肢体动作、实物、视频等手段讲解本课生词,并进行生词扩展。

在讲解“毅力”一词时,一方面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手段讲解词义,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举例使留学生深刻领会词义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讲述诗人李白、数学家华罗庚、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等名人面对困难、坚持到底的故事,也可以给留学生播放“感动中国”人物的系列故事。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加深留学生对“毅力”一词在情感上的认知,另一方面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切实地贯彻到留学生汉语教学。

(3)处理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引导留学生思考回答。

(4)逐句逐段朗读课文,讲解语法点,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提出问题,引导留学生讨论。

最后一段: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多么困难的事,只要有毅力,坚持到底,就能成功。

语法问题:“不管……,都/也”。

讨论问题:你认为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如果你面对困难,你会怎么做?请举例说明你坚持不懈的一个例子。在你们国家,有像“愚公”这样的人吗?请举例。作为一名留学生,你觉得自己有什么责任?你知道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总结课文,并布置讨论作业。

(1)假如你是愚公,面对这两座大山,你会怎么做?

(2)请准备一个“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小故事,下堂课向同学展示。

(3)假如你是一位家长,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本课的教案设计坚持在“课程思政”教改理念的指导下,坚持语言点(生词、语法、课文)教学、文化互动讨论、思政主题讨论三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课堂上贯彻“课程思政”教改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5 结语

留学生汉语教学坚持“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论,将思政教育贯穿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全过程,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立德树人”三者有机融合,切实落实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引导留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思考,激发留学生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因此,结合留学生汉语相关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引导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和平台。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2016-12-08.

[2]过国娇.在留学生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教改探析——以“中国概况”课程为例[J].文教资料,2019(6):175-176.

[3]江伟,宋欣阳.“课程思政”视角下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思想文化教育初探[J].上海教育,2019(3):76-77.

[4]杨昱华.“课程思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观察,2019(13):98-100.

[5]马婷婷.高校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科技风,2018(34):39+54.

[6]张正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逻辑理论[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4):16-19.

Abstrac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actively implemente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and achieved some results. However,some vocational colleges still have some problems in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y”.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eply analyze the theory of “course thinking and politics” and peers, and explor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skills, cultural knowledge, and virtue cultivation”, and try to build an implementation path of “curriculum think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Key words: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 Peers in the same directi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猜你喜欢

留学生课程思政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勤奋的民族
勤奋的民族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