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融合的高职人才培养创新
2020-07-27陈晨
摘要: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从传统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加强创新型人才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联系。本文将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解决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02
作者简介:陈晨(1985-),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会计应用、高等教育管理。
技术创新是实现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保证,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而且有利于促进经济不断发展。为了实现技术创新,国家必须要重视对社会成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1 传统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融合现状
1.1 人才培养理念方面
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是高职院校传统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在此传统理念下,高职院校为社会不同领域培养出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在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如果高职院校仍秉承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必然是行不通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各高校在扩招的同时毕业生的数量也得到了显著的增加,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却逐渐呈现出下降趋势,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问题,在此形势下,大量毕业生不得不陷入就业难的困境。其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落后,没有结合当前社会时代发展背景以及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有效运用于社会实践中。最后,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其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处于信息网络和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这种质量和数量都不达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是不同实现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1]。
1.2 人才培养方式方面
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普遍存在着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构建没有从创新型人才要求出发。在政府、行业和企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越来越急切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要与其建立有效的互动与合作关系。封闭式的人才培养目标方式不仅不利于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而且容易降低人才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重视的一点,但是在具体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此模式下虽然学生能够轻松应对各种笔试,但是合作探究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却差强人意。显然,是不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
2 区域产业转型融合下高职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
2.1 适应市场需要:变革传统粗放型人才培养模式
2.1.1 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分析,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高职院校在加大人才培养规模、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和岗位需求以及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调查和分析;其次,加强与政府、企业以及行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严格遵循前瞻性以及保险性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相关人才培养策略,不断提高高职人才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从而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集生产、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最后,为了真正实现满足社会人才需要的人才目标,高职院校还可以请相关行业以及企业参与到专业建设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才能有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1.2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导向改革创新传统人才培养目标
在传统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产业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上,随着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也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即越来越重视对高端制造业生产和高端服务业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必须要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导向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建构有利于提高职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区域产业化发展[2]。
2.2 着眼国际接轨:探寻人才培养模式的体制机制
2.2.1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和先进理念
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外的教育水平不仅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职业教育在长期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要想实现区域产业经济与职业人才的有效融合,我国高职院校必须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西方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2)美国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3)英国的模块式技能培训人才培养模式;(4)以英国为代表的“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
2.2.2 探寻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和优势
尽管各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但是其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却为我国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具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市场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重视提高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采取社会参与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有效提高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其次,在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不仅重视对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更好地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次,加强了与企业、行业之间的联系,除了根据企业、行业特点设置课程内容外,还鼓励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教学过。最后,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提前去企业车间实现,其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利于积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3 創新培养模式: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
3.1 以就业为导向和超前理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在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背景下,要想实现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职院校必须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从而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职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及时把握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脉搏,以就业为导向,邀请企业、行业优秀专家来校对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其次,人才培养规格必须要在专家指导和参与下进行,加强对职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职业专业人才与区域经济的有效融合;最后,人才管理部门必须要从观念上认识到产业升级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然后以职业群为基准,从而掌握人才培养的主动权。
3.2 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作为实现高职人才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
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是当前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技术专业人才提出的必然要求。提高职业技术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不仅是顺应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任务,更是职业技术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失的关键因素,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高职院校必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以符合社会职业道德要求以及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另一方面要及时把握社会市场发展变化,有效改革传统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科学设计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方案,从而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4]。
4 结语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输送大量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其有效开展既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区域产业化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保证。在国家和社会对复合式、创新型以及发展型职业技术人才越来越迫切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推动高职教育与产业结构转型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杨琳,何邦财.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5):105-106.
[2]毛青松.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思路的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0):95.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the vocat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l must change from traditional factor-driven to innovation-driven, and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innovative talents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is article will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and the effective solu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Key words: Region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