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空心村村民去留动机的分析研究

2020-07-27陈本雪

山东青年 2020年6期
关键词:空心村

陈本雪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组分,结合村民切实需求有效推进战略落实对解决空心村难题有着显著影响。笔者选取已经实现美丽嬗变的昔日“空心村”即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模范村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依据现代推拉理论制定面访问卷,确定村民在乡村建设过程中选择外出务工或返乡置业的决定性因素,而后引入公共经济学视角,尝试站在农户角度解释返乡浪潮背后的经济学逻辑。该问题的研究对被列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相关村落解决“空心化”难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空心村;现代推拉理论;公共产品和服务;去留动机

一、 前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律以及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而作出的战略部署,旨在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的关键,农村农业离开农民的参与则难以为继[2]。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推进,加上长期累积于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留乡人口呈老龄化、儿童化趋势,人口空心化已然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一大难题。特别是一些特色保护村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不采取相关措施,空心问题势必将导致这些村落的没落甚至消失。

针对上述空心化问题,李康波、李国碧认为关键在于人,要在“留人”和“引才”上下功夫,用人振兴乡村,发展乡村[3]。张应良、官永彬通过分析政府供给乡村社区公共产品和服务动机和行为与村民的满足状况,建议政府改变决策机制,由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由村民自治决定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向[4]。两者在政策落实主体上达成了一致。通过对前人相关文献的整理,引人注意的是多数研究侧重于政府的供给结构优化,在实地调研农户切实需求、分析其对城乡差异的看法以及选择流入流出的决定性因素方面有一定缺失。本研究通过使用实地走访数据,评估村民选择外出务工或返乡置业的决定性因素,在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给出返乡浪潮背后的经济学解释,为政府解决此类空心村问题的“留人”、“引才”方面提供参考,为跟进乡村建设模范村庄后续建设提供依据。

信阳市有一批往日落后的空心村经过建设发展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在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上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经多方面了解后确定乡村建设模范村即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周河乡西河村为走访调查的重点。由于老人孩子的去留意愿处于相对被动状态,笔者集中选择中青年村民作为调查主体,在确认村委会和中青年村民两类调查主体后深入村庄内部考察,最终收回两村村民采访情况汇总表124份及两村村委会采访情况汇总表各一份,为后续探究返乡浪潮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提供数据支持。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模范村基本情况

地处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郝堂村,经济落后。从2009年起郝堂村开始实现美丽嬗变,成功打造“美丽乡村”旅游胜地。西河村位于大别山深处,偏远闭塞,多年前村里只有40多位留守老人和儿童,是远近皆知的省级贫困村。2013年8月份以来,西河村大力实施美麗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效促进当地发展和乡村振兴。

郝堂村(5个小村组成)总人口约2300人,其中中心村人口约400人,现常住人口约330人,约80户,调查户数50户,另四个非中心村作为参考选取调查14户。西河村总人口约400人,现常住人口约280人,约80户,调查户数为60户。

(二) 建设前后两村常驻人口变化情况

两村在建设前属于典型的空心村,村庄建设后村里常住人口均值增加到总人口的51.7%,中心生产小组的常住人口更达到总人口的75.6%,增加了60.9%。具体数字见表1。

(三) 村民对根据现代推拉理论所列影响村民流入流出因素的勾选情况

根据所得数据对留村中青年人群流入流出因素进行归纳统计分析,见图1。青年普遍认为收支是决定去留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年轻人理应外出闯荡的传统观念和城市多样娱乐化的公共产品,最后是其他家庭或个人因素;中年的选择发生了明显变化,决定去留的首要因素为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年人更注重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其次是传统观念,普遍认为落叶归根是最好选择,收支则降到了第三位,最后是其他因素。

(四) 列举对选择公共产品和服务大类的村民对各类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勾选情况

村民对影响流入流出的各小类公共产品和服务勾选情况见下表2。由于选择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村民大多数为返乡村民,因而这部分分析侧重从返乡村民角度做出解释。从表中可以看出,道路交通和生态环境更是达到了两村有效问卷的100%;邮政电信,供水供电和社会保障均在半数以上,其中前两者与快递往来、

网络连接息息相关,社会保障则属于村民普遍关注的问题,不属于模范村个例;由于大多数村民可以进城读书就医,本村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条件并不在关心范围内;至于文化生活、购物市场、商业金融服务的关注度最低,原因在于这部分村民能享受的服务有网络就可以提供,即使身处村庄也不受影响,况且两村距离县城并不远。

三、 影响村民流入流出因素的一般分析

村民选择进城留乡的实质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关于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推拉理论,人口流动由这两股力量前拉后推所决定。两村建设前的本质是“空心村”,依据现代推拉理论,推力是村里建设落后,农业、林业不发达,村民生活不便,没有稳定的工作等;拉力是环境、空气无污染。但当农村具有的天然优势不能创造任何经济价值时,即不能为村民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和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那么收支总是村民考虑去留的第一要素,其他要素占比均可忽略不计。而建设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化美丽乡村之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返乡与外出务工之间的收支差距得到一定程度的缩小,本乡本土生活的各种优点就得到了突出体现,随着村民对公共产品和服务关注度的提升,收支虽然仍然是村民心中的必选项目,但是占流入流出因素总比例则有所减少,甚至在中年人认知中落后于公共产品和服务,这也与笔者实地调研所得数据相符。

四、 村民去留动机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从上述数据和分析中可以看出收支仍然是影响村民去留的重要因素,但在笔者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人在将收支作为第一要素时,仍然加入了返乡浪潮,在排除了返乡收入远远高于城市的可能性后,笔者深入探究影响该类人返乡的深层次原因,发现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在其中的决定性作用。

事实上,尽管乡村振兴使得一些村庄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得到了很大完善,但是和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村民在流出居住地就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数据表明不是这样。

首先来看城市与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覆盖率的差异性。长期以来,城市地方政府为了在无法有效控制常住人口不断膨胀的情况下减轻财政压力,通过户籍制度制约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人数,伪城市化现象的存在表面破解户籍门槛,使得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覆盖所有的城市常住人口还未成公共现实。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的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是可以覆盖全村户籍人口的,况且村里常住人口少于村户籍人口。其次看村民对城市和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实际使用率,城市与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对村民而言差异最大的是公共文化产品。就文化公共产品和服务而言,城市要比农村丰富的多,但村民对城市公共文化产品的使用率却很低,原因在于村民闲暇时间越多和收支水平越高时,其对公共文化产品的使用率才能更高,对比村民外出务工和返乡置业的闲暇时间,显然返乡置业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因此在公共文化产品使用率上农村比城市高,由上述两点可知农村公共文化产品虽然在总量上不如城里,却能被村民充分使用。再者就城市与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与村民的有关程度而言,虽然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不如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覆盖面广,但是却与留村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很多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则与村民不相关。村民在外出务工时并不十分关注生活质量,返乡置业后则會更多地关注生活环境,从而与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相适应。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对村民的效益远不如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效益大。

正是由于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进而揭示了公共产品和服务在村民返乡置业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虽然上述部分村民仍然将收支选为返乡的第一因素,但在实际上却认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首要地位,之所以仍选择收支作为第一要素,只是由于不了解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只看到公共产品和服务对他们生活的直接、有形的影响,而不能意识到公共产品和服务对他们生活的间接、无形的影响,于是直接将公共产品和服务对收支的部分作用完全归结到收支本身的效用上,这时误选收支所谓第一因素也就可以理解了。

五、 结论

笔者基于现代推拉理论列举影响村民流入流出的可能因素,结合对村民调查情况的数据分析,运用公共经济学研究视角揭示出收支并不是影响空心村村民流入流出所处村庄的唯一因素,其留乡的关键在于公共产品和服务对村民的潜在效用,从而合理阐释了返乡浪潮背后的经济学逻辑。为持续深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R],2017.

[2]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R],2018.

[3]李康波,李国碧.农村空心化:乡村振兴要解决的关键问题[J].怀化学院学报,2018(10):53-56.

[4]张应良,官永彬.政府供给乡村社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动机与行为分析———基于诺思国家模型的理论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3):26-30.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猜你喜欢

空心村
空心村与村民自治
城镇化背景下“空心村”现象背后的农村基础教育研究
广东省饶平县“空心村”整治研究
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