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0-07-27王纪宏

山东青年 2020年6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师型高职

王纪宏

摘 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双高计划”项目落地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目前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教师结构不合理、产教融合不够深入、评价机制及奖惩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结合“双高计划”的建设需要,高职院校应拓宽教师引进渠道,校企共建培训基地,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建立系统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评价体系,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双师型”教师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双高计划”的重要任务,也是“双高计划”实施的重要保障,二者双互依存,同步发展。2019年9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再次指出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目前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以往“教师本位”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师资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但是与“双高计划”的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首先,缺少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系统规划,师资培训不连续,缺少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教师培训效果不够明显。其次,教师结构不合理。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高学历及兼职教师占比较低。再次,产教融合不够深入,教师企业实践流于形式,兼职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不畅,引入机制缺乏创新。最后缺乏标准性的教师评价机制,目前我国对高职院校教师没有形成健全的标准体系,普通教师与“双师型 ”教师没有区分, “双师型”教师的任用没有得以凸显。

二、“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1.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发展规划,开展系统性教师培训

(1)结合学校“双高计划”建设需要,明确校本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目标。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规划、统筹、协调、监督、考核。理清教师从新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或教学名师、大师的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将教师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认知规律相结合,建立健全教师职业生涯培训培养机制,以师德师风为根本,建构在信息化环境下以教书育人能力为主体,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为重点的教师专业发展培養体系。

(2)教学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教师成长的舞台,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表达,一名好教师必须具备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发展即以“课堂”为主线,依据教师的教学成长规律,通过校本培训、网络课程培训、岗位实践以及名师指导,从点到面、由浅入深,分阶段培养。使新教师从上好一堂课开始,到上好一门课,建好一个专业,慢慢成长为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最后成为高职教学名师的培育人选。

(3)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实践技能是高职教师必备技能,也是高职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具体的应用能力,包括精准的实验技能、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等。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培养培训方式,为教师与企业合作、产教融合提供交互平台和空间。落实教师定期实践制度,确保教师5年企业实践锻炼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4)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能力培养既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教学理论的提升,又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学历进修、访学研修等发展项目培训,推进教研工作和科研工作的老中青结合,发挥“传帮带”作用,由个体成长到团队发展,使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从一名“教书匠”蜕变为“教育者”。

(5)师德素质的培养。鉴于高职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明显,高职教师在面对每个有着不同生命体验和精神诉求的学生时,应秉承善心、爱心,关注每个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生成,关心每个学生的人格和品性的完善,应有一种大爱情怀和一种崇高的道德人格和师德修养,应及时更新、转变教育观念。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师德修养以全面提高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为核心,贯穿于三维能力培训过程中,通过开展一系列讲座、报告、典型案例、网络公开课等师德修养活动,使教师有意识地主动研究教育,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因此,师德修养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理论和理念支持,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逐渐体会到工作的快乐。

(6)提供多元化培养平台。积极开展教师岗前培训、入职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咨询服务等各项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逐步建立教师个人职业成长档案,帮助教师主动发现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整改解决建议,促进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

2.全力引培“双高”人才,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1)依照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通过全职、柔性、项目化等多种方式,加强高学历、高技能“双高”人才的引培。以高水平的科技研发促进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引进国家或省级技术能手、高级工程师等高端技能型人才,将高端技能项目为载体,加强专业建设,促进专职教师实践技能提升。

(2)充分发挥“双高”人才“智慧库”、“牵线人”的作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整体提升。重点加强对骨干、教学名师的培养,将普遍提升和重点培养相结合。以“双高”人才为引领,教师名师为重点,骨干教师为支撑,逐步形成高水平结构化优秀教学团队,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3.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通渠道,校企合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1)完善兼职教师评聘标准,重视兼职教师作用发挥。首先,把兼职教师的工作年限设定为3年或3年,保证兼职教师了解本专业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流程,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本满足职教教育教学需要。其次,要对兼职教师从事原职业的职业道德与操守进行一定的了解,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因此,兼职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操守。最后,要保证兼职教师对教师职业有足够的热爱,以及从事教师职业的积极心态,防止“半途而废”,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健全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聘请企业工匠、行业企业技能标兵等技能人才来校,通过讲座、项目、工作室多种形式进行带徒、授课、传授技术技能,提升专业教师技术技能水平。根据专业群建设需要定期走访重点行业企业,聘任有一定教育教学能力的能工巧匠、技术人才和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支持兼职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并获取相关证书,确保兼职教师在访学研修、科研及成果推广等与专任教师同等待遇,支持兼职教师和合作企业申报教学研究项目,逐步建立起对接产业、实时更新、动态调整的兼职教师队伍。

(3)校企互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推动专业群与知名企业或产业园区共建融“产、教、学、研”为一体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展专业建设、职业精神、实践能力、技术研发等领域的项目培训。加大兼职教师岗前教学培训力度。达到专兼职教师岗位融合,合力培育执教能力强、能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

4.完善评价机制及奖惩制度,激活“双师型”教师队伍

(1)分级分类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按照普通“双师型”教师——骨干“双师型”教师——名师——专家型教师分级建立教师评价标准,将师德素质、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纳入评价内容,形成教师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兼职教师建立分类的指标评价体系,在考虑到上述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对学历标准等指标可适当放宽,吸引更多企业的优秀人才加入学校的双师队伍。形成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促进各层次、各阶段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2)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各类人才稱号和荣誉称号评选中,准确体现教师的工作业绩,大力宣传业绩优秀的先进教师典型,激发教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励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促进教师教学、研究或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使教师渐渐地由他激励变为自激励;形成目标激励机制,推动教师不断努力、奋发进取,推进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一是从目标考核上体现教师的进取进步,对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先进个人”、“优秀教师”荣誉表彰,推荐他们参与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的评选;二是充分满足教师参与管理和项目建设的要求和愿望;三是建立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体系,激励教师自我提升业务。

(3)打造立体交叉式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为教师职业发展打造立体交叉多选择的通道:从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校级名师、行业省内名师到国内知名名师发展通道;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教授的职称晋升通道;从普通教师、教研室主任、中层领导到高层领导职务晋升通道。让每一位教师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形成共同为学院整体创新发展的合力。

(4)打造“以师为本”的校园文化。充分了解教师的职业规划和个性需求,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激励;优化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充分体现对教师的激励与尊重,平等对待,增强教师凝聚力;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民主、平等、和谐,给教师搭建充分发挥个人科研、教学、管理能力专长的平台,专才特用;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实训条件,加强校园环境美化建设,改善教师办公条件,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院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

[2]吴显嵘.“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

[3]李玮炜、贺定修.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深化产教融合建设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9(9).

[4]李梦卿、陈佩云. “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20(4).

(作者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1)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师型高职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